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2.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3.
养蚕生产中危害最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阐述了各类传染性蚕病识别的典型病征及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自身体质、病原菌、养蚕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关系.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暴发往往与消毒不严、桑园病虫害交叉感染、饲养管理粗放等有关.传染性蚕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是围绕消毒和清洁饲养,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实际生产上要把防病与饲养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蚕茧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程淑红 《农技服务》2011,28(5):719-719
针对我国蚕区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血液型浓病、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真菌病和非传染蚕病中的蝇蛆病及中毒症等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三道防线理论对养蚕前养蚕后和蚕期中进行严格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6.
<正>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  相似文献   

7.
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据调查,病毒病的发生占传染性蚕病的70%~80%.病毒病一旦发生,将使蚕农受到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但在养蚕生产过程中,难免发生蚕病,轻者蚕茧低产、质差,严重者颗粒无收,造成巨大的损失,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因此,掌握蚕病的发生和传染规律,应用科学知识进行蚕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蚕病的危害,夺取蚕茧丰收,增加经济效益,发展蚕桑生产,有着重要作用。一、蚕病的种类与传染途径1、蚕病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蚕染病或死亡之后,可传  相似文献   

9.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过程中,由于某环节的疏忽,会造成传染性蚕病的暴发,造成蚕茧歉收和品质下降.要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防治是关键.其主要措施有:  相似文献   

11.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粒茧无收。做好蚕病防治工作要预防为主,除彻底消毒防病、卫生养蚕外,及早检查诊断发现蚕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亦是防病的重要方面。现介绍检查蚕病的四字法。闻。在正常情况下,蚕室内的空气新鲜、清爽、适宜,可闻到蚕箔内桑叶  相似文献   

13.
一些养蚕的老蚕区,常年因蚕病而减少蚕茧15%左右,夏、秋季节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失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  相似文献   

15.
1.严格消毒,杜绝传染。消毒防病,消灭病原是蚕病综合防治中最为重要的措施。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它们的发生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传染的结果。要确保养蚕安全,就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结合生产实际,笔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一、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特别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各种蚕病每年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重点村全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瓜g计算,每年收入减少20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7.
蚕细菌病是由细菌引起蚕病的总称,是农村夏秋蚕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虽然没有病毒病严重,但传染性很强,而且夏秋期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会对农民蚕桑养殖造成极大伤害和损失,影响优良蚕种的生产和打击了农户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1传染性蚕病  相似文献   

20.
夏秋蚕期蚕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大暴发,特别是夏秋季,由于气象环境、桑叶质量等因素,蚕病的发生较春蚕期严重,病毒病、真菌病及细菌病等各种蚕病同时发生.因夏秋季温湿度等条件较适宜各种病菌的快速滋生及蔓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感染和传播,很多蚕农对蚕病的防治重小蚕、轻大蚕,大蚕期因蚕儿食桑量大、蚕座面积宽,忙于采叶及给桑,防病措施不力,往往上蔟后蚕儿在蔟中大量死亡,甚至造成颗粒无收.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谈谈夏秋季各种蚕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