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中国杜仲之乡遵义县的杜仲林分发生的杜仲夜蛾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针对其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文殊兰夜蛾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殊兰夜蛾以蛹在寄主周围土表蛹室中越冬,一年4代,很少3代。越冬代蛹于5月上中旬羽化,在平均室温14.67℃下,卵期平均15.64 d;在室温17.5~23℃下,1~6龄龄期平均分别为3.0 d、4.5 d、3.5 d、4.0 d、2.5 d、8.0 d,蛹期平均21.8 d。在室温14.67~23℃下,整个世代历期约60~65 d。对第4代幼虫进行过冷却点、体液冰点测定及越冬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不能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3.
杜仲灰夜蛾(Polia sp.)系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在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共分五龄,五龄前为害杜仲嫩叶,五龄至入土化蛹前啃食杜仲经环剥后再生的新皮。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可对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胶环阻隔,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一圈粘胶剂,可阻碍或粘死该幼虫。2、铲除越冬蛹,对树干1.3米以内进行林地垦复。3、铲除蜜源植物,切断成虫的营养来源。4、用糖、醋、酒诱杀或灯光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4.
5.
王晓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30-30,42
于2008年对樗蚕进行了定点和饲养观察研究,系统总结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又名玉米夜蛾、贪夜蛾 ,该虫是一种迁飞性、暴食性、间歇性害虫。其食性杂 ,可为害多种蔬菜和大田作物 ,在郑州市 1年可能发生 4代 ,6月是为害盛期 ,9月为严重为害期。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该虫在郑州市由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 2 0 0 0年对甜菜夜蛾进行虫情调查时 ,发现新密市牧草苜蓿田甜菜夜蛾发生严重。现将其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发生情况新密市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种草养牛 ,2 0 0 0年 6月在来信集镇翟坡村播种 1hm2 苜蓿 ,苜蓿前茬作物为小麦 ,四周种植玉米。由于管理粗放 ,…  相似文献   

7.
杜仲夜蛾(Noctuiganusulmoidessp.)严重危害杜仲叶子,喷药防治,易污染叶子,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且难度大,成本高,防治效果不够理想。根据杜仲夜蛾三龄以后的幼虫,黎明前下树潜伏在杂草或松土内,傍晚上树取食,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的习性,在树干上涂刷毒环或绑毒绳,阻杀上、下树幼虫。试验农药为:20%速灭菊酯乳油、25%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5%氰苯醚菊酯乳油,25%菊乐合酯乳油,5%来福宁,20%灭扫利,50%辛硫磷乳油等。稀释剂为机油或废机油;浓度按1:10与农药:机油混合。毒绳为纸绳、草绳、麻绳、线绳、旧布条均可。将成捆的绳材浸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30min,取出控干,装入塑料袋中备用,随制随用。在幼虫进入三龄阶段,选择晴天,在树干上绑扎1~2道毒绳或用毛笔、漆刷涂刷1~24毒环。试验结果调查,防治效果均达到98%以上,这种方法成本低,为喷药防治成本的30%,不污染杜仲叶片,不会杀伤天敌、省工、省力,安全可靠,更适用于远山、高山和水源缺乏及林木高大,缺少喷药机械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银锭夜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在吉林省长春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该虫各虫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英三  万连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75-10176
描述了茶尺蠖4种虫态,介绍了茶尺蠖在山东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同时针对山东茶尺蠖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茶尺蠖包括成虫、卵、幼虫、蛹4种虫态;茶尺蠖在山东省每年发生3~4代,9月下旬后以蛹在茶树基部附近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蛹羽化,以2、3代发生较重;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11.
为有效防治杜仲夜蛾,选用1.8%阿维菌素EC、25 g/L多杀霉素SC、茶核·苏云菌SC、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48%毒死蜱SC 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1500倍液、茶核·苏云菌SC10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4000倍液对杜仲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仲笠圆盾蚧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仲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ulmoidessp)是杜仲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描述了害虫的形态特征;调查了该虫在略阳地区的年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讨论了对该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柳蜷叶丝角叶蜂Phyllocolpa sp.是近年在甘肃天水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柳属植物。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1-5 cm中结茧越夏越冬。幼虫食柳芽及芽尖内层组织,造成其外层被干枯芽尖蜷束,叶片弯曲变形形成虫苞,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猖獗危害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 000倍液喷冠防治3龄前小幼虫,防效分别为92.8%、95.2%;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4 000倍液喷冠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为96.7%。  相似文献   

15.
花丽细蛾是福建省茉莉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州室内1a发生12代,世代重叠.田间以幼虫在茉莉叶上过冬.卵产于茉莉嫩叶上,卵期2-7d.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并食成弯曲的隧道,幼虫期9-25d,老熟幼虫于叶上吐丝作茧化蛹;蛹期3-9d.成虫寿命4-11d.田间幼虫和蛹常被3种小蜂寄生致死.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杜仲翅果形成过程中,发育各时期果实外部形态、果皮、种子内部组织的分化及翅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并提出了合理栽培及综合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丝瓜瘿蚊在赣中地区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1年发生 6~ 7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以为害幼茎为主。虫瘿密度 (x)与产量损失率 (y)的关系符合y=-1 .1 0 42 +1 .3 997x。丝瓜瘿蚊的防治指标为每代虫瘿 4~ 5束 蔸。消灭越冬虫源、人工摘除虫瘿、在成虫始盛期至卵孵高峰期施药 ,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马蹄金褐色叶斑病菌(Pyrenophora dichondrae sp.nov.)在PD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28℃,适宜pH5~7,全黑暗促进产孢,全光照促进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好,麦芽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钙最好,氯化铵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适pH6~8,最适于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硝酸钠。子囊孢子致死温度是49℃。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杨凌区、河南省卢氏县汤河镇、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毫山林场和山西省阳城市横河林场的15~20a生健康毛梾单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和物候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毛梾单株大小年现象普遍,约占调查单株的58.9%;毛梾结果枝率和当年生枝条长度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39.2%和30.4%,变异幅度分别为10%~44%和58~142cm,可作为毛梾高产单株的选优参考指标;2)进入结果盛期后,每结果枝上可着生16~54个花序,每个花序有73~133个白色小花,而座果率仅为2.63%~13.70%;3)毛梾物候期依种源地先后顺序为陕西>山东>山西>河南,但总体来讲,毛梾属于先叶后花植物,各物候期的持续时间与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前后相差约7~15d,有些可能更长;4)毛梾具有2次开花现象,虽然整齐度低花量少,但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今后无霜期较短地区育种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35℃病原菌均可以生长,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在pH2~12时病原菌均可以生长,pH 6时最适生长;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连续紫外灯照射的菌落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