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Ts-NDVI特征空间,通过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详细分析了攀西地区2001—2020年干旱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时间角度来看,20年间攀西地区TVDI年均值介于0.5481~0.5820,以-0.0001·a-1速率缓慢减小,且在2001年和2009年出现大范围中旱。季节性干旱特点表现为冬干春旱,各季TVDI均值分别为冬季0.5618、春季0.6058、夏季0.5590、秋季0.5365,表明冬、春两季较夏、秋两季更容易形成干旱。TVDI月均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为0.6089;最小值出现在9月份,为0.5204;每年2—6月以中旱为主;7月起旱情减轻,转为轻旱;10月起旱情逐渐加重。(2)从空间角度来看,攀西地区旱情变化趋势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干旱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大于北部地区,呈现出中部、南部及西南部高,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从典型干旱年份来看,攀西地区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春旱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受中旱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攀西北部和中部;而受重旱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攀西西南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攀西地区旱情稍有缓解,不同季节间干旱差异性较大,干旱范围以攀西中部和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2.
试论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化草地生态危机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化草地生态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对今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该区以及类似生态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F003-F003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广,是草业开发、畜牧业发展、培肥地力的首选牧草,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长期重农轻牧,牧草育种工作十分落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草业的技术需要,通过苜蓿品种的引进、评价、筛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黄土塬区旱灾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选取“灾害胁迫—社会脆弱性—暴露”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及相应的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干旱灾害风险数据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分别对3项指标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庆阳地区旱灾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庆阳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2)庆阳地区高、次高、中、次低、低风险等级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0%、24.90%、30.96%、18.54%、14.3%。(3)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环县北部以及庆阳市中心地区;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环县中部、华池县北部以及镇原县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镇原县南部、庆城县南部、华池县南部、正宁县西部以及宁县南部地区;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宁县东部以及合水县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庆阳市东部,即华池县东南部、合水县东部、宁县东部以及正宁县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北方旱地农业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北方旱地农业是指沿昆仑山-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的,依靠天然降水补充灌溉的农业。该区域地面积国士总面积的56%;耕地进面积7.7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植被覆盖度差,沙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引。水分胁迫和土壤贫瘠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发展。依据北方旱区农业发展应坚持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坚持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推行星作农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与内蒙古草地退化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根据草地生产力变化的趋势,描述了内蒙古草原退化的现状。以降水量和气温两个主要气象因子为主,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区1970-1999年3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同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物流平衡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草地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表明:仅就目前的气象和草地监测资料,尚难以作出草地气候趋于干旱,进而引起草地生态系统劣变的结论;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对系统的劣变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认为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宁南偏旱区的基本资源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的措施。退耕还牧,改善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提高畜牧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强化意识,增加畜牧业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分亏缺指数模型,结合新疆历史干旱资料记载,对比分析典型年份干旱指数,确定北疆春小麦干旱等级指标,利用ArcGIS探究1986—2016年北疆春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干旱站次比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干旱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春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干旱站次比呈微弱增大趋势(0.355%·10a-1),其余生长阶段干旱强度和干旱站次比均呈下降趋势;重旱和特旱在春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发生频率最高(主要集中在50.00%~68.00%,0~3.87%),轻旱和中旱在春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发生频率最高(主要集中在12.00%~25.00%,12.91%~61.27%);春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北疆北部地区重旱发生频率较其他地区高(主要集中在39.36%~54.19%),春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北疆东北部地区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更高(主要集中在67.72%~83.84%,7.74%~9.67%),春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北疆西南部地区重旱发生频率较其他地区重旱频率更高(主要集中在46.44%~61.92%);北疆地区在春小麦生长的3个生育阶段,生殖生长阶段中旱发生频率最高(主要集中在41.93%~51.6%),其余两个时期重旱发生频率均高于其他等级干旱发生频率(主要集中在39.36%~54.19%,51.61%~67.72%),而特旱发生频率均最低(主要集中在0~3%)。  相似文献   

9.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农业及食品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资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加拿大列桥研究中心承办的“迈向新千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于200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会议的目的是:(1)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持续农业技术体系及技术配套模式;(3)交流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技术进展;(4)研究经济全球化、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战略问题;(5)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科研推广模式与机制。会议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从事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经济学家、科技管理人员等就:(1)节水农业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2)持续性作物种植系统;(3)病虫草综合防治;(4)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经济与技术问题;(6)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方向与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研讨。欢迎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政府部门、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并光临会议。 大会论文   会议论文分大会发言和张贴论文两种形式。大会论文须是未经正式发表的研究报告或综述,要求以统一格式用英语写成(以美国农学会出版的Agronomy Journal的格式,Microsoft Word 6.0版本)。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应包括题目、正文、作者、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题目和摘要正文分别控制在12字和400字以内。摘要以Agronomy Journal的格式为标准。   张贴论文的展版尺寸为2.4米×1.2米,论文文字大小以2米开外看清为准,要求图文并茂,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用简称、缩写。   会议语言为英语和汉语,大会报告期间将备有同声翻译。会后将出版论文集。 会议注册费   会前注册费(2002年5月1日前)为:正式代表500元,学生及随从人员300元。2002年5月1日以后注册者,注册费加100元。 重要日期   2002年1月31日    提交参加会议回执及论文摘要   2002年3月1日通知被录用的论文   2002年5月1日会前注册截止日期   2002年5月31日提交论文全文   2002年5月15日会议注册   需详细资料,请访问网站http://res2.agr.ca/lethbridge/hebei/confindex.htm或http://haafs.inhe.net,也可直接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国际合作办公室曹建如主任联系。   电  话:  0311-7042490   回信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曹建如 杨金深   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但县域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较少。文中以苏尼特右旗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经营制度,划分1976-1983、1984-1990、1991-2002、2003-2008四个时序段,将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草场载畜量、肉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作为驱动因素,分别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畜牧业产值和牲畜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始终影响和限制畜牧业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引入牧区后,市场因素对该地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长期看,该旗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干旱加剧以及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都必将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牧区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分析,得出其降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是:降水量少,水热光组合失调;降水变率大,易干旱也可能洪涝;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干旱时段明显等,并较详细地评述了这些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还提出了农业生产充分利用降水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冰草改良干旱半干旱草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4年的试验,高冰草可在新疆的低山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产草量比原生植被产草量高5-9倍。对改良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草场有着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萌发期耐旱性,探索油菜籽脂肪酸与萌发期耐旱性的关系,便于耐旱种质的筛选,采用PEG-6000模拟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对193份芥菜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变异丰富,尤其是芥酸、花生烯酸和油酸变异系数均超过50%;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均能显著影响油菜萌发,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材料相对发芽率差异更大,变异系数为81.66%~112.88%;芥菜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普遍较高,两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材料耐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35~0.56;芥菜型油菜耐旱性与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相关,尤其是脂肪酸组成,高含量的超长链脂肪酸及低含量的长链脂肪酸有利于芥菜型油菜萌发期对干旱的适应。采用连锁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两种不同胁迫条件下材料的耐旱性表现,筛选出20个综合耐旱性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系),其中仅有3份为低芥材料,超过80%的材料芥酸含量大于25%。  相似文献   

14.
基于Copula函数的辽西地区农业气象干旱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作为辽西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影响显著。综合考虑气象干旱灾害的多要素作用,本文基于SPI指数利用游程理论提取辽西地区1956—2014年农业气象干旱的历时和强度,在确定单变量边缘分布的基础上采用Copula函数分析干旱发生的联合概率和重现期,并以1991—2011年农作物旱灾实况为依据,探讨气象干旱重现期与作物旱灾损失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分别符合Weibull和Gev分布,Frank-Copula适合模拟辽西地区的干旱联合分布;(2)本区发生历时和强度双低、短历时-高强度、长历时-低强度干旱的可能性较大;(3)高强度-短历时和低强度-长历时组合下重现期多为2—4个月,辽西多轻、中旱;(4)1991—2011年旱灾实际重现期与理论重现期接近,表明联合重现期能更好地体现灾害发生频次;(5)重现期低于2个月为轻度干旱,2—8个月为中度干旱,高于8个月为重度干旱,农业部门可根据联合重现期预测出的干旱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旱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15.
去冬今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少雨干旱天气,造成作物干旱影响其生长。为了确保农作物高产优质,要切实做好农作物防旱抗灾工作,现提出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以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为例,进行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和农业内部产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粮食作物的人口承载力要远远大于畜牧业,而从农业内部不同产业综合效益分析来看,草畜业要大于种植业。考虑到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将未来绿洲农业土地的利用模式调整为:耕地种植业和耕地草畜业的用地比例为1∶2左右;耕地种植业中,稳定口粮生产,压缩饲料粮生产,提高饲草种植比例;畜牧业中,压缩耗粮型猪禽养殖数量,发展节粮型草畜(牛、羊)的数量,提高食草性畜牧业比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建立绿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兼容。  相似文献   

17.
宁南旱区主体畜牧业—牛羊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宁南旱区的基本资源特点,分析该区畜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今后中、近期国内外市场和回族群众的需要,提出畜牧业应以发展牛、羊为主体的草食家畜的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举措:极力改善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经营的综合效益;广泛应用经济杂交;坚持基地、体系建设;强化科研与科技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8.
草地作为半干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开展牧草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对于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选取半干旱区4种典型牧草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干旱及旱后复水处理模拟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牧草的形态、水分生理、光合生理等特征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水分胁迫下牧草地上形态指标(单叶面积、地上干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地下形态指标(地下干重、根冠比)则反之;复水结束后,牧草形态特征指标有明显的恢复,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出现了超补偿效应。② 水分胁迫下牧草水分生理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复水后逐渐恢复,复水14~21 d后基本恢复对照组水平。干旱条件下,2种豆科牧草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型;而禾本科牧草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型。③ 水分胁迫下,牧草光合生理特征也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轻微水分胁迫能够暂时提高豆科牧草光合能力;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叶片光合特性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干旱胁迫,豆科牧草通过及时关闭气孔来减少水分散失,而禾本科牧草通过延缓气孔关闭牺牲叶片水分的方式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礼县农业自然资源概况的调研,分析了礼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研究了本县最具优势的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以调速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干旱山区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长岭县为例,依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维持现状”、“生态建设”、“节水”、“偏畜牧业”、“偏种值业”和“农牧互促”等6种调控方案。经仿真模拟及其结果对比分析,“农牧互促”方案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