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油二号是我县 80年代引进的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 ,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点 ,90年代初成了我县油菜当家品种 ,但生育期长 ,茬口矛盾突出 ,不育株率高。油研七号是贵州省油科所研究培育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具有品质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优点 ,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 ,在我县推广较快。为了进一步科学的鉴定油研七号在我县的种植优势 ,1997年我县承担了省项目组安排的秦油二号与油研七号同田对比试验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为了摸索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下油研七号的产量优势 ,1997年秋 ,…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已被遵义地区作为进一步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单产高(200~300公斤/亩),但全生育期长。因此,在稻油两熟地区,大量种植秦油二号势必会对后茬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研究作物间产量相关性,为稳定推广秦油二号品种提供可靠依据,特开展本课题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在我县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县的当家品种,并且普遍是育苗移栽。为了探索秦油二号育苗移栽的最佳叶龄和主要生育指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989年我县从海拔600~950米布置了4个秦油2号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雄性不育株与花而不实症的预防江苏省南京市种子站(210017)梁春英钱卫红近几年来,甘蓝型杂交油菜在我市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秦油2号油菜已成为我市主栽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我们在推广应用中发现,影响杂交油菜产量有...  相似文献   

5.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相似文献   

6.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国佐  杜才富 《种子》1997,(1):26-28
油研七号系以隐性核不育系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配制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表现林高中等,杆硬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芥酸小于1%,硫甙含量在30微摩尔.含油率40%-42%。在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比同试验的秦油二号早7天以上,产量比对照蜀杂一号增产14.83%。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至1996年秋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0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秦油2号”比常规品种“821”增产30~57%或更高,而且它适应性广、抗寒耐病能力强。从该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分析,其菜籽产量的高低应取决于单株产量和收获密度,单株产量是由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构成,而这3个产量因素与植  相似文献   

8.
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属长江上游稻、油单季轮作区,为北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冬无严寒,是甘蓝型油菜的最佳适生区,加之秦油二号多年的制种经历和化学杀雄技术在油菜制种中普遍应用,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油菜制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顾玉民  李炳生  李冬肖 《种子》2012,31(6):107-108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本品种以玻里玛胞质不育系为背景材料,通过系统改良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综合性状与配合力,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性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以满足南通市油菜生产对早熟矮杆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需求。荣华油6号由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 4 R配制而成,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5.4 kg/667 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2%,商品菜籽芥酸平均含量0.2%,每饼硫甙平均含量30.6μmol/g,平均含油率41.7%。荣华油6号是一个株高较矮、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油菜的杂种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有效途径。由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研究员李殿荣研制的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我国目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杂交油菜品种,已推广到十多个省市,面积2380多万亩,在我国油菜生产上发挥着巨  相似文献   

11.
“三杂”配套,是指稻田种植杂交油菜秦油2号——迟熟杂交早稻——早、中熟杂交晚稻及其相应配套技术组装成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稻谷亩产可以过吨粮、粮油双高产的种植新模式。一、“三杂”栽培增产增收1988~1989年度,“三杂”配套示范1891亩,结果秦油2号杂交油菜平均亩产菜籽131.2公斤;双季杂交稻平均亩产951.6公斤。其中,早杂475.2公……  相似文献   

12.
秦杂油1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4年通过陕西省审定,由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冯文豪  曾令琴  刘垚  冯泽蔚 《种子》2016,(3):104-107
为推动贵州省以地块破碎、山高坡陡的喀斯特地貌为主条件下的油菜生产,筛选适宜轻简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以油研50为对照,引进了11个杂交油菜新品种进行直播试验,筛选出了油研817、种都油998、川油21和卓油11号等杂交油菜品种,产量表现好,综合抗性强,相对适宜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品种产量高于对照油研7号,增产率1.6%~17.3%,而增产8.0%以上的有德油5号、乐油5号和德油6号。其中,德油5号产量高达181.3kg/667m^2,抗性和生育期都适应当地的生产要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组合母本为MICMS不育系宁A6,父本为恢复系宁R1,1991年育成,1996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宁杂一号在1994-1996两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5个点次平均667m2186.10kg,与对照1秦油二号平产,比对照2荣选增产19.93%,增产极显著,比涪优一号增产5.56%,比皖油九号增产10.56%,比华杂三号增产10.61%,增产均达极显著.在1995-1996年度生产试验中,全省4个试点平均667m2192.98kg,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3.33%.在1997-1998年度黄淮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位,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7.4%,增产达显著水平;在1997-1998年度长江下游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宁杂一号具有200kg产量水平,250kg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宁油26是从甘蓝型油菜组合“中双9号×扬6026”中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油菜新品种,属甘蓝型油菜早、中熟品种类型。从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性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入手,总结了油菜品种宁油26的栽培技术、种子选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张广文 《种子科技》2003,21(2):120-121
陕油8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南方生态型且育性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与北方生态型恢复系116C杂交选育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1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是黄淮区第一个国审双低品种。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18%,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续试,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3.5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两年平均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4.27%,位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2000年国家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4%,具有较强的稳产…  相似文献   

18.
秦优7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优7号(又名秦油7号)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0~2001年我县引进品比试验,表现较好,产量3011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85%;  相似文献   

19.
田洪刚  郭仕平  陈林书  周天琴 《种子》2006,25(5):73-74,76
通过对杂交油菜新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产量均比对照油研七号高,增产率达1.3%~17.8%,增产8%以上的有黔油16、华油2790、油研10号等品种。其中黔油16号产量高达182.09kg/667m^2,抗性、生育期都适应当地的要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皖油17号(原代号9605)是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审定。1特征特性1.1特征特性皖油17号属偏春性春化类型油菜,叶色常绿。顶叶圆形,侧裂叶1或2对。青秆,匀生分枝。花瓣侧叠,鲜黄色。种皮红褐色,有光泽。1.2产量表现1998—2000年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80.4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8.0%。2000—2001年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6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6.3%。1.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皖油17号种子芥酸含量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