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有利于推进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计算,并以勐罕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为例,对该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可行,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哈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为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0年共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特点,整合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IDRISI中,以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作为主要约束条件,使用CA-Markov模型对哈密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2025年哈密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2010—2020年哈密市耕地、林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各地类之间互相转化,其中建设用地与水体变化幅度大,变化速率较快;CA-Markov预测模型精度为0.8134,结果能够揭示哈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趋势.[结论]在3条控制线约束下得到的预测结果证明2015—2025年变化趋势与2010—2020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方法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为哈密市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广东省新兴县东成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叠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东成镇在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有利于为城镇规划的改进和提供高效管理土地资源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汉中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从定量方面揭示了汉中市土地利用在幅度、结构、强度、速度上的特征,为汉中市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遥感影像在定量描述土地覆盖和环境变化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以便对该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01、2006、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每期的土地覆盖图,建立CA-Markov预测模型,经模型验证后,应用该模型对2016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接近.[结论]利用CA-MARKOV预测模型预测土地覆盖变化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揭示土地覆盖变化趋势,对决策规划、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探讨了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模型和统计数据空间化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改进。提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首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并在该系统支持下编制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汉寿县农科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该村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土地利用不集约状况较多.基于此,就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了建议,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莱州市第2次土地调查成果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获得最新的未利用地现状数据。运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选择的评价因子建立了莱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以此对未利用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为莱州市未利用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凉州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参考,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基于1996~2006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运用Spass相关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结果:1)在这10年间,林地面积变化最大,也最活跃;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2002-2003年最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是目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以1996 ~ 2008年桂平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变更数据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区域不同时间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情况,对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桂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最为明显的是园地,其次为草地.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约9 043.05万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各单项服务价值变化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兵团1982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和农业技术是影响兵团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和2015年的耕地数量.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农一、三师的抽样调查反馈信息及2008年兵团农一、三师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兵团农一、三师的果品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今后兵团南疆林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自身特点,将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稳定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城镇化综合评价因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4》中兵团14个师的数据为例,运用PCA方法,将影响评价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的20个主要因子,分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基础建设、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兵团典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探讨兵团农业龙头企业在竞争力的培养路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兵团农业龙头企业在确定竞争力培养方向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兵团免耕播种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免耕播种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几种作业技术模式,在分析推广免耕播种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发展新疆兵团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要实现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用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析、计算与评价,研究提出了兵团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开发利用的潜力,为兵团地下水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法和机制.运用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05-2011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专项补贴项目土壤理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农业师22个主要耕作土壤类型耕层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有机质3级、全氮2级、碱解氮3级、有效磷4级、速效钾3级、pH值中偏碱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质下降幅度较小,速效钾下降幅度较大(31.66%);碱解氮、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172.25%);pH值变化不大.根据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演变特点,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建议采取“调控氮素、稳定磷素、补充钾素”的施肥策略,同时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科学有效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持续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特殊历史,形成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屯垦文化,"军垦文献"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以及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是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从保护"军垦文献"这一特殊馆藏资源出发,建设"军垦文献"数据库,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本地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屯垦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