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临床检查放线菌病病牛时发现,头和颈上部皮肤以及咽部皮下有放线菌肿。病变出现在咽旁、颜面和颌间如球形和多叶的直径1.5~11cm的肿块(放线菌);一例发现下颌右支变形(放线菌肿直径8cm)。对放线菌病病牛,我们采用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和杀真菌作用的碘酊...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中兽医称为“木舌病”,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上发生放线菌肿。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 病因1.1在被污染的环境、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牛群,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3.
治疗牛放线菌病常采用抗生素、碘化钾、碘酊、中草药和烧烙术等疗法,虽能治愈,但疗效长,药费高。我们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试治15例,获得满意效果。近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5.
牛放线菌病     
正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呈放线菌肿。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又称大颌病。1病原本病病原为牛放线菌,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在动物组织中呈现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性聚集物—菌芝,外观似硫磺颗粒,其大小如别针头,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质地柔软或坚硬。制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其中心菌体紫色,周围辐射状的菌丝呈红色。这种细菌  相似文献   

6.
牛放线菌病是以组织增生、形成肿瘤或慢性化脓为特征的牛慢性传染病。采用常规疗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差、疗程长,用药不便,副作用大或有后遗症。 1979年以来,采用砒石樟脑填塞治疗牛放线菌病21例,均获痊愈。配制方法是:砒石20克,樟脑粉10克,混合加水少许,掺入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搓成比鼠粪稍大的条状药锭,阴干、装瓶备用。对已破溃的伤口填塞1—2个。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中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粘膜或头部皮肤刺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硬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肿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笔者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可靠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1 早期治疗 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胀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胀块时,可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放线菌病是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局部发生硬肿为临床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料常刺破口腔,易于诱发本病。笔者治疗9例,方法经济简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坚硬带刺的饲草刺伤口腔黏膜或头部皮肤而感染。主要以下颌骨出现坚实的硬肿块和头、颈、额间软组织局部肿胀为特征,牛放线菌病程特别长,从出现菌块开始,可延长几个月或一年之久,林氏放线菌次之。因此对养牛业影响很大。本人从多年治疗实践中得出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简述如下:早期治疗本病病原体侵入初期时,局部无肿块,病牛没有明显的病变状态,当局部出现肿块时,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一、方法在温度80℃以上的热水中加入MgSO_4 50—100g。待其全部溶解后,将一条毛巾放进热水中浸透,然后敷在患部,用手挤压湿毛巾,使热水流出,充溢患部。再快速在盆中浸透毛巾,敷在患部,用手挤压。如此重复10分钟以上,每天2—3次,直到痊愈为止。使用此方法,要持之以恒,另外,由于水温高,应注意人身安全和牛只的保定。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病是多种动物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本文介绍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放线菌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斑蝥锭治疗牛放线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在牛头颈部软组织的放线菌肿,民间称之为“老鼠疮”.笔者用自制的斑蝥锭进行治疗,费用低,效果好,操作方便.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及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以牛最为常见的头、颈、颌下及舌放线菌肿为特征的一种多菌性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可常患不愈,给病畜造成极大的痛苦。对此病采用碘制剂及抗菌素药物治疗时,因疗程长,疗效慢,费功费时而不易被畜主接受。1996年10月至2001年6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放线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中收治牛放线菌病6例,其中5例采用烧烙法并辅以其他疗法进行治疗,全部治愈;1例已至晚期,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牛放线菌病以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和慢性化脓为特征。2000年笔者在治疗一病例时,采用注射西药与外涂草药结合,免用切开手术(手术易引起创口感染,延长病程),使患畜在8d内硬结消除而康复,获得了满意效果。1病例介绍柱石乡新村冯某所养1头3岁水母牛,数天来食欲略有  相似文献   

16.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17.
牛放线菌病是牛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增生,形成肿瘤或慢性化脓。治疗多采取外科手术疗法、碘剂疗法、抗菌素和锥黄素疗法  相似文献   

18.
本病是牛型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增生与化脓,形成放线菌肿。1 病因 多为口腔粘膜、舌、下颌受到损伤而感染,尤其在低湿草地放牧容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9.
牛放线菌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是牛、马、猪、人易患的一种多菌性慢性传染病,该病以牛多发,其病原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其侵袭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颈、颌下及乳房部,其中又以颌下发病为多,其原因是牛换牙期间,食物粗糙,刺破口腔黏膜或皮肤而造成感染。畜舍、牧场潮湿也易引发此病。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20.
<正>牛放线菌在兽医临床上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偶遇一例,经手术治疗痊愈,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牛体质消瘦,下颌部肿大,患部皮肤溃烂,内有数根瘘管流出带有硫黄样粘稠脓汁,气味恶臭。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牛放线菌病。2治疗将牛横卧保定,术部向上,先将术部清洗消毒,然后用手术刀将已溃烂皮肤及瘘管迅速切除干净,随即用烧红的烙铁将术部烧烙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