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贵州省湄潭茶科所发表了密植速成茶园栽培研究的报导,引起了全国茶叶界的重视。省科委为了考证这一栽培措施在我省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决定由我委承担密植速成茶园栽培试验、示范的研究课题。此课题目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二年已进行了七年。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茶树新的栽培技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杭州地区茶叶工作者在余杭县漕侨、双汗两个大队进行茶树密植栽培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获得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干茶超两百斤”的良好效果。到一九八二年春为止,全地区密植速成茶园已发展到四万亩左右,其中已投产的近万亩。为了摸清密植速成茶园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杭  相似文献   

3.
茶树密植免耕可以快速高产,这已为近十年来各茶区的广泛实践所肯定,但是种植多年之后(十年以上)是否还持续高产呢?有人断言密植免耕茶园中后期再高产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届时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矛盾日益突出,将导致全园植株衰弱;与此同时,因树冠的高度郁蔽,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也会渐次降低,由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产。根据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密植免耕茶园不仅可以速成高产,而且能够稳产高产并历经二十年以上仍不衰退。  相似文献   

4.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茶树种植方式主要是单,双行条植,每亩约2500~5000株。这种茶园成园慢,一般五,六年后才能投产,十几年以后才能高产。新近有人推广密植免耕的茶园,采用宽幅多条密植方式,一般行距4.5尺3行,5尺4行,6尺5行,密度每亩达20,000株以上。这种茶园在深耕,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只要管理跟上,二、三年茶园就会郁闭,从而做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双百,达到速成丰产的目的。但根据浙江漕桥茶场试验,一、二  相似文献   

7.
密植速成茶园是茶树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常规茶园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改单条种植为双条或多条种植,同时降低茶树高度,由原来的80~100厘米降低到60厘米左右,从而达到早投产。一般常规茶园播种后,需要培育5~6年后才能正式投产,而密植茶园可收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百斤,四年五年创高产”的好效果,并且茶树封行正式投产后,可实行免耕,省工省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寨县全境位于大别山区,茶叶年产量近20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全县8.75万亩茶园,其中可采茶园6万亩,密植、高产、高效茶园不足2万亩。全县茶园中尚有一半为“老、稀、缺棵、跑土、低效”的老茶园。金寨县茶叶生产规模收益如何、发展规划多大的茶叶生产规模,这是县政府决策机构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事关广大茶农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我们对金寨县历年来茶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规模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宋建松 《贵州茶叶》2007,35(3):37-38
密植免耕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在栽培实践中显示出来生产前期与种植密度成正相关,但6—7年后则出现种植密度越大增产幅度反而减少,这说明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生矛盾。所以,在贵州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站于1988年冬在新蒲建园,通过20年的种植,采取有效的茶园农艺管理措施,解决了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速成高产又能稳产的目的。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目前常宁幼龄茶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常宁茶园地貌、茶树品质特性等,从幼龄茶园管理过程的茶树修剪、锄草施肥、间作绿肥、查苗补苗等环节,介绍幼龄茶园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措施,为常宁幼龄粗嘎原快速成园、投产、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林  林继忠 《耕作与栽培》1999,(4):24-24,59
通过6年试验,示范调查结果表明:适宜遵义市丰产速成良桑密植桑园的栽培密度为每1500株/667m^2左右,并留有效枝条8000 ̄10000条,其经济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轩 《贵州茶叶》2005,33(3):10-12
对三种不同生境条件的茶园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4816个,隶属于4门12纲,共计20个类拜。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为优势类拜,占个体总数的88.50%.它们构成了茶园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密植茶园、条植茶园、更新茶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结构分析表明:土壤动物密度、类拜数、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C)排序均为密植茶园〉更新茶园〉常规茶园。土壤动物的类拜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拜数向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4,16(1):9-12
发挥密植优势开创高效茶业刘步瑶(安徽省敬亭山茶场)敬亭山茶场地处宣州市西郊,敬亭山北麓。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和本场在1981年种植的三亩密植示范茶园所取得的经验后,开始大面积发展三条和二条播9密植茶园。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4000丛(三条播)...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密植虽可速成高产,但密植多年后能否持续高稳产仍不清楚。本所于1964年开始比较、试验和研究。但因种种原因,试验中断,直到1973年才恢复试验。至今已作了16年,其中正规记录有七年(1973—1979)。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密植免耕茶园群众追施化肥(多指尿素)大多改开沟施肥为撒施。化肥撒施即在晴天或阴天无露水、雨水的时候,将肥料均匀撒入茶蓬内,然后摇动茶树,使其落下。化肥撒施是与密植免耕茶园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之一,茶园郁蔽免耕之后,必然要带来化肥的撒施,化肥撒施一般队为肥分损失大,效果可能不好,但究竟撒施如何?现将我所三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17.
开辟新茶园在目前和今后,都將是提高祖国茶叶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大面积成片茶园的建立是件新的复杂的工作。本場在1953年秋季开辟了三千余亩新式条栽密植茶园,在规則茶园的过程中,摸索到一些成功和失敗的经驗,现介紹出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省桑蚕生产有一千八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均为分散性的家庭副业,各农户在房前屋后、菜园隙地栽植乔木实生桑,产量低质差。1976年在湄潭县双龙乡开始密植速成高产成片小桑园试验,亩栽2000~2500株,无干密植桑320亩。由于当时的农业体制和农业结构原因,大部栽种在土质较差的地里,肥培管理跟不上,效益差,桑树逐年减少,未能推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建茶园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定型修剪高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离地10~15cm进行矮化定型修剪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密植,亩植12000~16000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密植茶园获得可持续性优质高产高效的较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歙县现有茶园30多万亩,低产茶园约占70%,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严重衰退型解放前栽植的老茶园,约4万亩,其主要特点为:茶园零星分散,茶树丛栽稀植(每亩100—300丛),树势十分衰老,布满苔藓地衣,茶园土层浅薄,管理粗放,多间作,单产在20公斤/亩以下。 2、衰退型 50—60年代建园。种植方式有丛栽稀植、条栽密植,缺棵缺行严重。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