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蔗是全球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本文概述了海南省甘蔗种植收获面积、甘蔗总产量和产糖量在全国甘蔗生产中的现状,并分析了海南省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蔗持续生产综合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的甘蔗种植者(下面简称为蔗农)(甘蔗:甘蔗属的种间杂种)面临不断的挑战:要求利用适宜环保的方法生产甘蔗,同时保证甘蔗产量和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一种可以有效接受挑战的农业系统被称为作物综合管理系统。本文目的在于回顾近期一些有利于促进甘蔗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的研究。农业方面的研究包括:轮作甘蔗的增产、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学、最佳施肥、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育种方法、病理学、昆虫学、除草方法。同时回顾蔗田与工厂的持续关系。本文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甘蔗种植者面临不同的挑战。然而,广泛地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结合生产、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的作物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我国甘蔗生产多次遭受严重的霜冻危害,损失惨重。通过改良甘蔗品种以及采取农业措施对甘蔗防霜冻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甘蔗与其它作物一样,也有一定的后熟作用,原料蔗可通过贮藏防止霜冻危害。  相似文献   

4.
甘蔗的光合生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甘蔗基因型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生产因素 表现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生长的前期,前合生产表现为叶面积主导型,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作物生长率与净同化率均呈增长的趋势。进入伸长盛期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对干物质生产的负效应,净同化率成为这一时期光合生产的主导因子。甘蔗群体对叶面积指数的负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伸长盛期作为光合生产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甘蔗光合特性的理想阶段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为成熟的汽油替代燃料,为国际上最为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在主要的燃料乙醇原料作物中,甘蔗是生产乙醇能量效率最高的非粮生物质材料。而由于甘蔗同时也是糖最为主要的生产原料,因此,乙醇产业的发展与糖业息息相关。文章主要分析全球甘蔗乙醇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糖市的影响。研究的重点国家除了甘蔗乙醇最大的生产国巴西之外,还有印度。由于印度近年来甘蔗乙醇产业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迅速,作为全球产糖大国和糖消费大国,该国乙醇产业发展将对印度乃至全球糖业有着较大影响,故文章也对印度甘蔗乙醇及糖业发展形势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甘蔗间套种试验得失分析覃兆信陆道祥(贵糖集团农务部)(贵港市糖业局)甘蔗间套种其他作物,很早就有试验结果表明对提高甘蔗产量不利,但许多蔗农仍在蔗地里间套种玉米、黄豆等作物,有些干部和群众也持赞同的态度。为了对甘蔗间套种其他作物有进一步的认识,贵糖(集...  相似文献   

7.
观测结果,间作区的橡胶和间作物的生长量都大于对照。影响间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行间光照条件。甘蔗生长要求全光照,益智适合光照度50%左右,咖啡、胡椒及茶叶要求光强度在70-80%之间。为获得较高间作生产效益,必须做好间作计划,按不同间作物的生长习性,合理间作。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作物学会倡导、中国作物学会甘蔗协会和甜菜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糖料作物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19~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原副司长郝连生同志、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炎生研究员、广西农业厅郑恒受副厅长等出席会议。全国20个省区从事糖料生产、教学和科研的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作物学会路明理事长发来贺信,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所长陈如凯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所长陈连江研究员分别做主题报告,钟健、白晨等21名专家分别以“糖业发展与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种传甘蔗病害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甘蔗种苗是传播甘蔗病害的主要媒介。结合田间调查对近年来甘蔗生产上最具威胁性的几种常见种传甘蔗病害的发生为害、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流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螟虫是甘蔗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使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尽管目前普遍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但因甘蔗的特殊性使防治效果甚微。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从抗性方式来看,甘蔗抗螟虫性机制主要是幼虫的排趋性和抗生性。本文从甘蔗对螟虫的田间抗性鉴定、室内抗性鉴定讨论了抗性鉴定方法,以及茎表皮硬度、纤维素含量、硅含量等物理结构特性和类黄酮、氮素和必需氨基酸等化学因子与抗性的关系,阐述了物理结构和化学因子在甘蔗对螟虫抗性机制中的作用,最后从抗性来源等方面探讨抗性机制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菠萝甘蔗轮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菠萝、甘蔗连作地比较,菠萝甘蔗轮作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值,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菠萝甘蔗轮作效应改善的实质在于:菠萝甘蔗轮作后,由于其作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开展甘蔗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评价,可系统地了解甘蔗种质的营养价值,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00份甘蔗种质为材料,通过分析蔗汁中的蔗糖、还原糖、总游离氨基酸、多酚、矿物质、蛋白质等14个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营养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甘蔗种质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部分营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蔗糖分与还原糖分、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磷(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矿物质元素之间,钙(Ca)含量与铁(Fe)含量、Fe含量与铜(Cu)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影响甘蔗种质营养品质的主要因子为还原糖因子、蛋白质因子、蔗糖因子、Ca含量因子和钾(K)含量因子,上述公因子对甘蔗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62%。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00份甘蔗种质的营养品质在欧式距离18.5处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77份种质,该类群蔗糖含量最高;第Ⅱ类群包含6份种质,Ca、Fe含量较高;第Ⅲ类群包含2份种质,该类...  相似文献   

13.
在甘蔗的制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其排放不仅占用土地或淤塞河道,而且还污染环境。甘蔗滤泥含有农业可用物质经开发利用可造福人类。甘蔗滤泥农业上可作饲天加剂,食用菌培养料,土壤改良,作物病害防治剂和作物营养剂。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硅积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较多的硅。植蔗土壤硅有效性与土壤PH,三氧化二物含量密切相关。施用硅肥可增加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提高甘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甘蔗的抗寒性和提高水份的经济利用。植蔗土壤和甘蔗植株硅的化学诊断,是甘蔗施用硅肥的主要依据,各种硅酸盐的废渣是目前主要的硅肥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90%以上的食用糖是由甘蔗产生的,我国有85%以上的甘蔗种植区是分布在旱地,干旱是限制甘蔗生产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改良和培育抗旱甘蔗新品种对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P2/ERF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之一,该基因家族成员通过调控逆...  相似文献   

16.
对滇西南四大蔗区106户甘蔗种植者的生产情况,如蔗地类型、田间管理、生产投入及效益、产业科技应用状况和甘蔗的竞争作物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田间管理较粗放,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种蔗效益较低。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甘蔗生产上使用的肥料大部分为无机肥,有机肥施用量极少,加上甘蔗是连作作物,随着无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越来越差,加上长期施肥不当,甘蔗品质难以改善.因此,探讨在甘蔗上施用生物肥和硝态氮肥的效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全元复合肥料又称全元肥料,是由N、P、K、Ca、Mg、S和多种微量元素组成.是天津市全元复合肥厂剐刚研制成功的一种复合肥。能满足植物生长营养需要,激发植物体内酶的活化,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成分。有促进作物早熟、增强抗病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为了探索全元肥料在甘蔗生产上的实际效果,为面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甘蔗生产区,宿根蔗种植面积一般在甘蔗总面积中占较大比例,常年占50%~70%。从介绍宿根蔗生育特性出发,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甘蔗宽窄行种植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奕玺  张成家 《广西蔗糖》2005,(3):26-27,48
为了探索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试验对甘蔗萌芽、分蘖、株高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甘蔗宽行双行种植比窄行单行种植有效茎数明显增加,因而甘蔗增产显著,糖分差异不大。因宽行双行植间套种花生、矮生甜玉米,多收了一造作物,因而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