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中蜂的收捕●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31怎样收捕自然分蜂群和迁逃群各地中蜂自然分蜂和偶然飞逃的时间差异很大,如云贵高原地区一般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出现。无论是新法饲养、还是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大部分会发生自然分蜂和迁逃,这是收蜂养的大好时机。下...  相似文献   

2.
论中蜂逃蜂     
论中蜂逃蜂曾清泉,王阿火(福建省南靖县畜牧兽医站蜂业开发服务部:363600)中蜂土生土长,环境良好则营巢安居乐业,环境不佳则飞往他处,这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习性。导致中蜂逃蜂的原因很多,概括为9个方面。一、严重疾病,弃巢它去。蜂群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  相似文献   

3.
中蜂是我县土生土长的蜂种,个体小,适应性强,是农户喜爱饲养的蜂种,也适合专业饲养. 近期不少蜂友反映,中蜂群被巢虫危害严重.2013年6月15日,仪陇县金城镇石榴、北台、梭坡村二社、中坝乡红华村二社、双盘乡菊花村二社、金城镇退休干部职工休闲养蜂的6户人家共计饲养中蜂87群,活框饲养495框蜂,平均每群5~6框蜂(逃跑群19群未计算在内),被巢虫危害56群,占蜂群数的64.37%;没有被巢虫危害的中蜂群31群,占蜂群总数的35.63%.  相似文献   

4.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11,31(9):23-24
中蜂新法饲养,极大地改善了中蜂的饲养管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自然分蜂、飞逃、自生自灭等多种弊端,提高了中蜂的生产能力,遏制了旧法饲养中蜂毁巢取蜜所造成的蜂蜜质量下降的问题。但是,中蜂新法饲养,不能采用西方蜜蜂的理念管理过箱后的中蜂,生产低浓度不成熟单花蜜。要遵循中蜂的特点,生产营养价值较高的百花特种成熟蜜。  相似文献   

5.
<正>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虽说中蜂活框饲养推广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传统桶养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老蜂农们在不愿改变传统桶养模式的同时,却对中蜂的飞逃十分憎恨: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蜂群,在分蜂季节或炎热的夏季,不经意间却经常发生飞逃。有鉴于此,该文以图文形式描述给传统桶养中蜂加装巢门防逃片,为今年夏、秋二季防止中蜂飞逃支招。1谈谈老蜂农们不愿接受活框饲养的原因中蜂养殖以定点为主,养殖者中上了年纪的老蜂  相似文献   

6.
谈中蜂定地饲养广东韶关戴元高饲养中蜂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自古以来都以定地为主,很少远距离转地、追花夺蜜,这是由于中蜂怕震,转地饲养有如下缺点:①容易失王;②容易起盗;③容易离脾;④容易死蜂;⑤容易拖子;⑥容易停产;⑦容易飞逃。这些问题迄今未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怎样防止中蜂逃群迁飞中蜂恋巢性相对较差。要预防逃群迁飞,就应该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中蜂迁飞之前。事先是有一定征兆的。初期是出勤显著下降。以至连巢门前守卫蜂和扇风蜂都没有;如开箱查看。可发现贮蜜下降。蜂王产卵锐减以至停产。继而卵、虫断绝;待封盖子脾将出尽...  相似文献   

8.
刘正忠 《中国蜂业》2007,58(9):24-24
土法饲养的中蜂改成活框饲养后遭受巢虫危害程度大大超过自然蜂群。轻则难以养成强群,重则迫使蜂群飞逃,致使许多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又  相似文献   

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饲养的中蜂主要由野生中蜂驯化而来,而飞逃又是中蜂的主要特性之一。这是中蜂在野生状态下适应环境,维持种群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是中蜂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这种习性对野生中蜂在自然界的生存是十分有利的。而人工饲养以后,人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蜂产品,中蜂的这种爱分蜂、易飞逃的特性则不利于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11.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养过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一般养到 4~ 5框蜂就要产生分蜂热。一旦分蜂 ,群势立即减弱 ,巢虫乘机而侵 ,在炎热缺蜜的夏季常弃巢飞逃。中蜂分蜂性强 ,群势弱 ,抗巢虫和囊状幼虫病能力差 ,爱咬巢脾 ,产蜜量低 ,因此许多养蜂专业户都不喜欢饲养它。虽然中蜂有这些缺点 ,但是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 ,在没有大片集中蜜源条件下的地方 ,饲养中蜂还是比意蜂好。其中如何维持中蜂大群 ,是饲养技术关键。一、蜂王选育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 ,也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秋分”以后气候暖和 ,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也比较丰富 ,特别是菊…  相似文献   

12.
<正>中蜂爱分蜂是指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蜂蜂群在繁殖季节经过一次分蜂后,会无节制多次无序分蜂。多次分蜂往往会造成蜂群弱小、抗逆性差、采集力低、抗病力不强、产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中蜂养殖难的症结所在。那么,造成中蜂爱分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和控制中蜂爱分蜂问题,使饲养的中蜂群在分蜂季节少分蜂或不分蜂,让中蜂容易养成强群、大群。下面介绍中蜂爱分蜂的原因和控制分蜂的办法,供大家讨论:一、遗传因素和强群标准每年春季和夏秋时节,  相似文献   

13.
本地地处大巴山区,四季分明,蜜粉源丰富,如没极端气候干扰,中蜂一年四季都在产卵繁殖.中蜂群势小,一般5~6脾蜂算是强群,二三脾蜂在分蜂季节也会出现分蜂.养小群没收获,不如不养.一群蜂能连续分出三四群,甚至更多,这充分体现出中蜂强大的繁育能力.采用中蜂小群人工繁殖,扩场快、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试谈对中蜂弱群的看法和管理我在饲养中蜂的6年里,一直被弱群困扰着。由于中蜂好分蜂,本地的蜜源又严重地制约着新分群的迅速恢复壮大。因此,场内常年存在着2~3框的弱小群,稍不留心便弃巢而逃。我也曾把它们试着合并,但效果不太好,因此横下心来,任其“破罐破摔...  相似文献   

15.
答读者问     
问 :1.中意蜂同场定地饲养 ,为防止意蜂盗中蜂 ,是用中蜂隔王栅巢门好 ,还是用铁板来调定巢门好 ?是用长口形巢门好 ,还是用圆孔形或其它形式的巢门好 ?2.防止中蜂意外分蜂或逃王 ,可采用剪翅、加隔王巢门、用立式隔王栅隔王于无门一侧等方法 ,哪一种好 ?3.意蜂巢脾不留下蜂路 (框内 )装巢础可否 ?有何利弊 ?4.如何修补巢脾 ?(见本刊1999年第9期15页“问题征答” )答 :1.中、意蜂同场定地饲养 ,为防止意蜂盗中蜂 ,我认为用中蜂隔王栅巢门尺寸准确 ,防盗效果好。用铁板调定巢门 ,尺寸不易掌握 :略小工蜂出入费力 ,略大起不…  相似文献   

16.
我退休后才开始饲养中蜂的,后来又中、意蜂都养.为了养好中蜂,曾走家串户观察农家饲养的中蜂群.我地大多数是桶养中蜂.我走访的目的是如何收捕正在飞逃的中蜂群.我到附近农家拜访时他们都很热情,上茶点烟.谈起如何收捕中蜂飞逃群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7.
本人反复读了《蜜蜂杂志》2004年第1期中《“蜂王之死”专题片与中蜂的保护》一文,深有同感。1995年的秋季,我中蜂场1km外来了1个安徽90群意蜂的转地蜂场,我三天没去看,结果蜂场全部被盗,近40群中蜂,飞逃的飞逃,死的死,伤的伤,于是连夜搬,但其他地区也有意蜂来访,最后搬到一个荒山上,到越冬期才保存了7个弱群。经过几十年中蜂和意蜂的饲养,我认为这两种蜂尽可能不要放在一起饲养,因为只要在检查中蜂群时,箱内蜜味散发出来,意蜂闻到就来光顾,一旦起盗就不可收拾。上海费起充先生认为:意蜂进中蜂退。而我认为只要有意蜂蜂场到来,中蜂就将彻底…  相似文献   

18.
戴元高 《中国蜂业》2000,51(6):24-24
中蜂是具有独特优良性能的蜂种。但其易飞逃特性 ,使初养中蜂的人敬而远之 ,又因中蜂往往会全场飞逃 ,大大挫伤了饲养者的信心。对饲养中蜂具有多年经验的老行家 ,则多见不怪 ,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一、在野生状态下 ,中蜂以飞逃延续其种族生存无可非议在广东 ,中蜂又名“山蜂” ,“过山蜂”或“糖蜂” ,顾名思义 ,它是一个野生、半野生蜂种 ,习惯于山区环境 ,长期过着“游牧式”的生活。同一品种 ,在家养情况下就叫“家蜂” ,在山野中生活 ,就叫“野蜂”。在高温暑天 ,它飞向高山林区 ;在寒冬它飞向谷地平原 ,为了生存 ,什么地方条件好 ,有…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我国南方中蜂重点产区,全省有中蜂60万~80万群,如按全国200万群中蜂计,云南中蜂占全国中蜂总数的30% ~ 40%.近几十年来,云南在中蜂活框饲养推广、蜂箱型制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生产运用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我们先后到武定、大姚、姚安、蒙自等地学习、参观、取经,感到收获颇丰,对指导贵州中蜂生产很有启发,现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蜂独特生活习性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蜂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系列生活习性,诸如人们通常熟知的飞行迅速敏捷;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爱咬旧脾喜新脾,好分蜂,易逃亡,常起盗;抗螨耐寒而巢虫危害严重等等。在长期饲养中蜂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中蜂有别于意蜂的独特的生活习性:1.自然分蜂时蜂王离巢,外飞的临界期比意蜂提前而且随自然界条件的变化呈现波动性。2.在不良的生存环境下中蜂飞逃群易出现相互诱导的联动性,还会出现少见的自然合并现象。3.中蜂的嗅觉发达,有敏锐准确的鉴别能力和强烈的排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