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2.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3.
闽西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初探赖月清林积秀(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6000)近年来,农田害鼠在永安市发生趋重,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遭受为害。其程度一般晚稻重于早稻,秧田重于本田。受害稻田轻者可减产1~3成,严重田块可造成绝收。据调查,从1991...  相似文献   

4.
通过TBS技术在青海省鼠情监测中的应用试验,了解到本省主要农田地上害鼠的种群构成,确定小家鼠和长尾仓鼠为本省优势种。明确了鼠害发生程度从地域上划分,青海东部地区较轻,西宁三县中等,柴达木地区严重;从生态类型划分,农田较轻,农林、农牧交错地带严重;从耕作方式划分,灌溉农田较轻,山旱地较重。初步掌握了农田害鼠活动、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后期至成熟期的发生为害规律。证明TBS技术适合于本省农田地上害鼠鼠情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6年广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农田草鼠害属中等发生程度。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面积为1013.5万hm2次,其中病害为250.62万hm2次,虫害为529.45万hm2次,农田草害为138.73万hm2次,农田鼠害为94.73万hm2次。现将水稻、玉米、甘蔗、柑桔等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为害概况分述如下。1 水稻病虫害  1996年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年发生574.82万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1.96%,较历年(1984~1995年,下同)平均值增加17.5%;防治后挽回稻谷176.49万t,实际损失25.41万t。虫害与病害相比,虫害发生面积比病害面积多…  相似文献   

6.
害鼠的调查     
近两年来,我区鼠害严重。我们对农田和住宅区害鼠种类、分布及密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 鼠种和密度调查:根据地貌类型及不同作物环境,采用“夹夜法”定点系统调查。用铁板夹  相似文献   

7.
黄脊竹蝗于2020年6月28日由境外大规模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截至8月底,该害虫在全省农林发生面积为10680.4 hm2,主要发生在林区与农田的竹子、玉米、水稻、薏仁、芭蕉、香蕉、茶叶、坚果、橡胶作物上.其中,在竹子上发生严重,并造成小范围玉米受害,林地发生重于农地,呈现入侵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寄主植物多、发生范...  相似文献   

8.
2013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为中等偏重,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同比基本持平,甘蔗、蔬菜病虫及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同比略有增加。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占到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的近三成,仍以"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重点作物病虫防治关键期因频繁降雨对防效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害鼠发生逐年加重。近年来,鼠密度10%~15%,高的达25%左右。作物受害造成产量损失为5%~15%,高的达40%。常年发生鼠害面积3万hm2,损失粮食达1.2万t。鼠害已成为本市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为科学控制害鼠为害,于1989~2002年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发生情况1.1主要种类及优势种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主要有17种,其中常见的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田小鼠等。农田优势种,山区、半山区为黄毛鼠,一般占55%~100%,平均77.8%;沿…  相似文献   

10.
春播玉米是我地棉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单作或与棉花、麦子、蚕豆等作物夹套种。玉米播种期(4月)和成熟期间(8月)正逢田间鼠类贫食期,加之分户种植,使鼠类活动集中,鼠害十分严重。1987-1989年调查,播种期间穴害率10.3-45.4%,严重田块要重、补种多次才能保住全苗:成熟期间穗被害率6-17.2%,产量损失3.08-16%。全县玉米因鼠害每年损失产量250万公斤,亩均12.5  相似文献   

11.
《新农药》2005,(3):45-47
预计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蝗虫、草地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螟虫、玉米螟等一些重大病虫将偏重或严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农田草鼠害和草原虫鼠害将偏重发生。全年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3.3亿多hm^2次,需要防治面积3.8亿多hm^2次。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水稻初冬晾晒期鼠害调查与为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同时也是鼠害严重发生地区。明确当地鼠害特点, 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北地区水稻规模化种植较晚, 对稻田鼠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针对稻田鼠害种类不清、密度难定的问题, 在水稻收割晾晒期内采用“翻稻垛尽捕法”和“夹捕法”调查鼠种组成与密度, 并估算稻谷损失率。结果表明, 尽捕法可捕获5种害鼠, 稻垛鼠密度为197~310只/hm2; 夹捕法只能捕到3种害鼠, 小型鼠缺失; 产量损失估算稻谷损失率约为0.13%~0.52%, 折合每公顷损失约7.8~31.2 kg。结果表明, 两种调查方法可以反映出不同害鼠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 将两种方法结合可获取更多的鼠害信息; 如果适当缩短水稻晾晒期可有效减少害鼠对稻谷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品种繁多,食源丰富,有利害鼠发生。近年来,害鼠在湖北省农村的为害比较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受害严重的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亿元。笔者通过分析本省农村害鼠的发生特点,结合近10a的鼠害防治实践,探讨了不同害鼠密度下的分级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1优势鼠种分布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农村发生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黑线仓鼠、大足鼠,分别占41.6%、31.7%、13%、9.…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吐鲁番市农区害鼠种类及数量发生规律,笔者于2019在吐鲁番市3个区(县)分别设立了农田和农户鼠害监测点,于3—9月对农田和农户的鼠情进行了每月1次的监测。结果发现,吐鲁番市农区害鼠种类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区大沙鼠近年也发展成优势种,农村地区已捕获到褐家鼠。本市农田和农村居民区的害鼠月密度变动呈现明显的互补趋势。吐鲁番市农田鼠害最适防治时期为8月,农户鼠害防治适期为3月和7月。研究结果为吐鲁番市鼠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田鼠害成为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针对鼠害重发的现状,缙云县植保站开展了农田害鼠监测与综合灭鼠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农田害鼠的连年严重发生.但受种植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进入80年代我区农田老鼠的种群数量上升较快,目前鼠量之大是建国以来没有见过的,已达到了明显危害的程度.据近年的统计,全区每年鼠害面积均维持在60万亩(次)左右,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6%,每年受害损失稻谷都在1亿公斤以上.如1986年的发生面积为582万多亩(次),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15.5%,其中有1.6万亩失收,全年损失粮食1.2亿公斤.至于危害蔗、果、蔬菜、杂粮等作物和被糟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8.
吕国强 《植物保护》1989,15(6):44-44
河南鼠类近30种,为摸清我省鼠害情况,加深人们对鼠害严重性和灭鼠重要性的认识,作者调查收集了近年有关鼠害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现报告于后。 一、对农业的危害:主要受害作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红薯、瓜类、小麦等10余种,目前,年受害面积已达5000万亩,损失粮食至少50万吨,有些地区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已远远超过病虫危害。1984年林县姚村乡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广西农田鼠害1991年度发生危害的面积达57.8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29%,估计损失粮食达30.73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92).另据查,农田害鼠的平均密度大于10.1%,调查区90%以上县的密度大于5.1%,由此可见农田鼠害是普遍地严重的,并呈日渐加重的势态.对广西农区害鼠防制问题的认识,作者曾载文(广西植保,1992(1);1991(1、2)指出,害鼠防制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课题,同时是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生物学工程.因此,为了交流防制经验、促进技术发展和提高控制效果,本文就广西农区害鼠防制时机选择问题提出浅析,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夹鼠法对灵川县农田和住宅区的鼠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住宅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在灵川县鼠害的发生有2次高峰,分别为4月上中旬和9月。文章还根据灵川县鼠类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提出了害鼠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