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内容之一。自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连续2年大幅增加,2017年大豆总产量达到1 420万吨,较2015年增加了241万吨。然而,国产大豆产量增加并未减少大豆进口,反而降低了国产大豆的收购价格。2017年新豆上市初期价格低于2016年同期且跌速较快,黑龙江哈尔滨和佳木斯食用大豆2018年2月底的收购价格较2017年9月初的价格下降了11.7%和11.3%,形成了"量增价跌"或"豆丰价贱"的局面。究其原因,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已具有鲜明的品质和用途差异,形成了食用大豆市场和油用大豆市场2个相对独立的大豆市场。因此,当国产大豆明显增产时,不会减少油用大豆进口,反而因国产食用大豆供给增加降低了国产食用大豆的价格。应当对国产大豆的相关看法和政策重新进行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大豆消费量日益增加,而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主产区,面积最大、总产最多,但是单产水平较低,品质也有待改进,总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大豆解决,伴随进口量的不断攀升,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加,延缓了大豆生产的发展。所以发挥黑龙江省大豆的特色优势,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可以推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卫 《大豆科技》2007,(1):38-38
今年黑龙江大豆开盘价较低,由于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上涨,黑龙江大豆价格也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1 产区大豆市场交投趋于清淡 与往年相同,11月后期开始,黑龙江铁路运输明显紧张,外运大豆增加了运输成本.据悉,由于大豆价格上涨,目前山东和华北的部分油厂已经停止了大豆收购活动.终端市场需求清淡,也影响到了产区周边油厂进一步收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由于上一年度的长期惜售使得多数豆农损失惨重,因此本年度黑龙江大豆开收初期,部分豆农出货十分积极.据了解,目前黑龙江仍有近2/3的大豆尚未入市,其中经销商手中握有1/3,豆农仍然持有1/3.  相似文献   

4.
大豆抗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大豆菌核病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的第二大病害,近十几年在我国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大豆主产区发病日趋严重.综述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研究,即抗性鉴定方法、抗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与QTL和抗性基因工程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之一,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建立大豆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界定了大豆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并以此确定了大豆产业研究的基础框架。运用SWOT分析范式明确黑龙江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黑龙江大豆出口竞争力比较,确定黑龙江大豆的竞争潜质,挖掘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潜力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大豆产业现状,提出了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五个可行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在该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主栽品种有黑河38、黑河18、北豆5、垦鉴豆4号等。由于品种的适应性不同,并且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一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增加,二是黑龙江北部大豆重迎茬现象严重.因此,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品种在生产中不断被淘汰。北豆21号是黑龙江农垦北安科研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7.
1998年黑龙江大豆减产较严重,据权威人士预测,产量为415万吨,比上年减少161万吨,减幅为28%。大豆减产后,不少人士以为已经持续低迷达两年之久的大豆市场可能会因大豆资源减少而出现转机。实际上不然,今秋新豆上市以来,大豆市场低迷之势依旧。其主要表...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技》2015,(3):57-59
<正>【调研目的意义】今年是东北实施大豆直补政策的第二年,大豆补贴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大豆与水稻和玉米的比价关系,相反由于水稻和玉米价格的高企,预计2015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国产大豆供应形势堪忧。但由于今年5月份,黑龙江以及内蒙等大豆产区出现了连续的低温降雨天气,导致大豆及玉米的种植进度延后,部分多雨地区出现玉米改种大豆现象,今年黑龙  相似文献   

9.
本周,国内大豆现货市场整体继续以稳中偏强走势为基调缓步前行。根据一周市场情况来看,大豆主产区在六月底因农户销售积极性提高出现成交放量之后,再次趋于平淡。部分市场由于消耗速度较快,重新出现供应紧俏的局面。不过,这仍然远远超出业内人士对于产区剩余大豆存量的预估。在这之前,场内人士大多将产区国产大豆剩余库存量定位于50万t左右。但根据中国大豆网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市场近年来进口量巨大,形成了国产大豆,美国大豆,南美大豆三方存的问题,在价格上,时间上断绝了国产大豆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使中国大豆市场成为平稳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稳定和发展黑龙江大豆生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黑龙江农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正面临着危机。做大做强是黑龙江大豆的主要出路。所以必须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其中以提高单产为关键。论述了影响黑龙江大豆面积稳定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是大豆重迎茬及大豆胞囊线虫病,建议要稳定和发展黑龙江大豆生产,必须解决大豆胞囊线虫问题,介绍了控制大豆胞囊线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线虫品种的培育及应用,也提出了加强针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病育种、应用及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科技》2004,(6):28-31
5.1.2 黑龙江省加速发展大豆生产的对策。大豆产业在我省农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我省种植大豆的农民达669万人,占总人口的18.01%,占农业人口的33.37%。其次,大豆也是农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大豆的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30%左右,在大豆主产区则占种植业收入的50%以上。第三,大豆产业是大豆主产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去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来自大豆的税费高达19亿元,其中农业税为6亿元。黑龙江来自大豆的税费达12.8亿元,其中农业税为4亿元,另外,产地加工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工过程创造的税费高达5亿多元。为加快发展我省的大豆产业,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大豆市场持续低糜徘徊黑龙江是我国商品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常年新粮上市,外省客商都纷纷云集黑龙江来采购大豆,各粮油经营单位客来客往,应接不暇。而1996年秋粮登场大豆市场骤然降温,出现销售疲软,价格走低。1997年新粮上市,大豆市场疲软态势继续加深...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满足国內食用大豆需求。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是当前生产急需的技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大主产区,近年来面积稳定在约230万公顷,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本文总结了一套在黄淮海地区推广高蛋白大豆栽培的配套技术,满足加工需求,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外一套鉴别寄主对2009~2012年黑龙省大豆产区的疫霉菌毒性变异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致病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供试的300个疫霉菌株可分为28种毒力结构,毒力类型1a,7;6,7;7;1a,1c,6,7;1a,3c,4,6,7;1a,1d,3c,5,7;1b,1k,4,6,7是黑龙江大豆疫霉的主要组成类型,分别占测定菌株数的17% 、21%、9%、7%、4%、5%、6%,前3种毒力类型在黑龙江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大豆主产区内均有分布.黑龙江大豆产区中的大豆疫霉毒力结构比较复杂,种类最多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地区达到了15种.rps1k基因是重要的抗病基因,目前已经存在对它具有毒性的病原菌,并且所占比例为10.3%,表明黑龙江大豆生产区存在着疫霉菌的强毒性菌株.因此,亟需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和培育新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何玉成  闫桂权 《大豆科学》2019,38(3):460-468
本文将碳排放纳入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为实现大豆低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碳排放量和密度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大豆碳排放量较2006年降低11.70%,年均负增长1.24%,而碳排放密度较2006年增长14.02%,年均增长1.32%,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省份比较,黑龙江和内蒙古碳排放量最多,吉林和山西碳排放密度最大。2006-2016年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2%,其中技术效率年均提升0.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66%,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前沿技术进步拉动,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地区分布看,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最慢,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存在差异。中国大豆主产区缺少"环境技术创新者"。根据结果本研究提出提高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珍 《杂粮作物》2006,26(2):76-77
大豆是世界上主要植物油来源,籽粒一般含有20%左右的脂肪。大豆油是优质食用油,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富含维生素A和D,是我国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豆加工业的兴起,高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产大豆的数量和品质已满足不了需要。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呈增长态势,2003年进12大豆2071万t,为我国大豆总产量的125.5%,且进口大豆脂肪含量比国产大豆高1%~2%。因此,为了提高国产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速选育和推广种植国产高油大豆品种,以满足大豆生产和加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肥管理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淮平原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诱处4号大豆是针对本地区大豆产量徘徊而引进的一个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发挥单株优势适合稀植的高产新品种。大豆因根瘤而具有固氮能力,但仅靠大豆本身的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旺盛对氮素营养的需求。在开花期、结荚期追施氮肥对大豆...  相似文献   

20.
传统豆制品加工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大豆加工尤其是油脂产业对大豆进口的依存度较高。2012年进口大豆达到5838万吨,而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280万吨左右;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油脂加工业,这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国生产的大豆基本都是油料豆,其含油量平均约比国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