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桑根瘤内生菌纯培养物的分离、回接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采用根瘤切片法直接从野生的马桑根瘤中分离内生菌纯培养物均未获成功;但用同样方法从温室里人工接种形成的马桑根瘤中却分离到大量纯培养物。其中273株经盆栽回接后发现有24株能侵染结瘤;少数菌株还通过半固体斜面和珍珠岩盆栽回接成功。对10株纯培养物表型特性的研究表明,它们均具有Frankia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类型除有A、B两型外,尚出现有一类A、B混合型,其中凡属B型菌株的均能侵染结瘤,A型则不能,两株A、B混合型中有1株能结瘤,另1株却不能;碳、氮源利用特性和其它Frankia基本相似;细胞壁组分既有Ⅲ型也有Ⅱ型;全细胞鉴别性糖大多为木糖和半乳糖,少数菌株只含有半乳糖或木糖,或含有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DNA中G+C mol%为65%~74%。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瘤匀浆和根瘤切片法对福建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杨梅根瘤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并进行菌株培养、初步鉴定及侵染特性检测。结果获得6株共生菌,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典型Frankia的特征性结构,经无氮诱导有固氮活性,在BAP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适宜的碳源为乙酸钠、丙酸钠和丙酮酸钠,适宜的氮源为酪蛋白。5个菌株生理类群为B型,细胞壁化学组分为Ⅲ型,菌株FMr16比较特异,具有串珠状菌丝体,生理类群为A型,细胞壁组分为Ⅱ型。侵染结果表明,6个菌株可侵染杨梅、沙枣、沙棘和四川桤木,但不使木麻黄结瘤,菌丝体接种效果好于根瘤匀浆接种,菌丝体分批接种效果优于单次接种。  相似文献   

3.
用2套鉴别寄主分别对47份A型菌和57份B型菌的致病力进行鉴定,研究表明,不同的柱花草炭疽病菌株致病力不同。应用最大似然法(EML法)对鉴别寄主的致病力鉴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A型菌可划分成3大小种类型,且其聚类非常紧凑,表现出一定的寄生专化性;而B型菌可划分成2大小种类型,但其在型内分化较为复杂,说明B型菌将来有可能分化出更多的小种类型。从地区而言,无论A型菌还是B型菌均表现为海南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其中尤以昌江和东方的菌株致病力最强。因而对病原变异和进化动态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副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必须报告的《OIE疫病、感染及侵染名录》,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引起多种反刍动物慢性、增生性肠炎,感染动物通过肠道间歇性排菌而成为养殖场的持续传染源,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其病原体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属于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阳性菌,为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包括S型(羊型,细分为Ⅰ型、Ⅲ型和骆驼型)和C型(牛型、Ⅱ型,包括B型(野牛型))。有研究表明,各亚型MAP无宿主特异性,但具有地域性,内蒙古作为国内该病的首发地区,获得并准确鉴定内蒙古地区MAP菌株亚型及基因特征,对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意义重大。【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来源的28份MAP阳性的羊源病料进行MAP分离培养,菌落Ziehl-Neelsen染色,染色阳性菌扩繁,提取扩繁菌液基因组DNA,进行IS900基因、IS1311基因和DMC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IS1311基因PCR产物进行Hinf I和Mse I双酶切鉴定。【结果】28份样品经过7—12周培养,共有9支培养基长出菌落,菌落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光滑。挑取单菌落进行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不规则(单个或分枝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研究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结构单糖的组成成分及其与被子植物两纲分类的关系,结合单糖单一环式的衍生化方法,采用GC/MS测定22种被子植物初生壁果胶中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主成分、t检验和香农 威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细胞壁果胶由木糖、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7种单糖组成,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岩藻糖和甘露糖含量极少。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决定22种被子植物间糖含量差异的5种果胶单糖分别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主成分二维图和t检验结果显示:可通过果胶单糖含量实现被子植物中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纲植物的区分,且木糖和半乳糖决定了两纲间的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香农 威纳指数结果显示了被子植物两纲在单糖含量的多样性上也存在差异,且双子叶植物的单糖多样性显著高于单子叶植物(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木糖结晶母液发酵特性,为开发利用木糖结晶母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酿酒活性干酵母,研究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木糖结晶母液糖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发酵2 d以后,葡萄糖与半乳糖全部被转化,而木糖与阿拉伯糖浓度几乎不变。半乳糖的转化速度慢于葡萄糖。木糖结晶母液经12 d的发酵,葡萄糖完全转化,木糖没有明显变化,而阿拉伯糖色谱峰有所变化。发酵前,木糖结晶母液中含4种糖,木糖占56.6%;发酵后,含2种糖,木糖占81.2%。[结论]发酵后,木糖结晶母液中糖组成由4种变成2种,木糖纯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油藏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 sp DF3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木糖产乙醇培养方案。[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产乙醇厌氧杆菌DF3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DF3是一株严格厌氧的嗜热细菌,呈直杆状,G-,菌体大小为0.42μm×(1.60~5.20)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产顶端芽孢;生长温度为45~78℃(最适65℃),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核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半乳糖、乳糖、纤维二糖、松三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底物;其16SrRNA与T.pseudoethanolicus相似性为99.7%发酵葡萄糖与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培养方案优化后其代谢木糖产乙醇终浓度为2.0g/L。[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菌株DF3是目前已知菌株中产乙醇活性较强的菌株之一,在65℃时代谢木糖能产生2.0g/L的乙醇目前代谢木糖高产乙醇的菌株均由国外分离获得,菌株DF3的分离获得为我国研究木质纤维素产乙醇提供了优良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采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色赤杨根瘤样品21个,对根瘤内Frankia DNA的16S-23SrDNA和nifD-nifK两个基因间隔区段(IGS)进行PCR—RFLP分析,研究其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与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基因类型与宿主种型关系密切。东北赤杨对Frankia的特异性较高,与西伯利亚赤杨和色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说明Frankia菌与其宿主赤杨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接结瘤后定期制作半薄、超薄切片,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分离自浙江省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瘤的2株Frankia菌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Frankia菌从根毛细胞侵入后向内部的皮层细胞延伸,受Frankia菌侵入的刺激,侵染的根毛细胞产生大量电子云密度不等的沉积物。沉积物包裹Frankia菌继续向内侵染,形成侵染线穿越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最终到达根瘤。根瘤产生的时间程序为:接种 6 d 后Frankia菌已侵染根部细胞;接种 12 d 后形成了根瘤原基;15 d 后根瘤原基的部分薄壁细胞被Frankia菌侵染后,转变为前根瘤;接种 24 d 后前根瘤进一步生长发育伸长,突出皮层后形成新根瘤并最终发育成成熟瘤。Frankia菌的整个侵染过程为:Frankia菌侵染形成侵染线形成界面质穿壁繁殖泡囊孢子。根瘤的发育可概括为:根瘤原基前根瘤成熟瘤。图9参20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木糖母液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木糖母液组成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木糖母液中木糖的含量。[结果]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70:30),流速1.0ml/min,柱温20℃,进样量1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保留时间分别为6.321、7.405、7.943和8.491min。木糖浓度在1~4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吸取20mg/ml标样溶液,外标法计算,测得木糖母液中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分别为38.10%、23.70%、13.80%、9.89%。结果显示,HPLC法可准确测定样品中糖类成分的含量,且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结论]该研究为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香菇子实体蛋白多糖Le-Ⅲ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菇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及纤维素凝胶柱层析得到淡黄色纤维状疏松固体Le-Ⅲ,Le-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 CL-6B柱层分析,证明了分子量分布均一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Le-Ⅲ红外扫描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气相色谱测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0.31:0.47:1.00:1.15:8.92。  相似文献   

12.
青贮饲料中微生物及乳酸菌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青贮饲料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中分离鉴定了22株乳酸菌,并研究了这些乳酸菌的特性。结果表明:分离株都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和兼性厌氧菌。根据所分离到的乳酸菌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这些乳酸菌可被分为6组(A-F)。经表型分类鉴定,A组、B组、C组和D组为典型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E组属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F组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青贮饲料中的大多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总数的79%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luxAB为报告基因的大豆根瘤菌的竞争结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pHN101的luxAB基因和来自pTR102的parCBA /DE基因,经过一系列中间载体整合到PLAFR3上构建成广宿主、稳定性质粒PHN158。通过三亲本杂交将pHN158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得到4株能在癸醛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转移接合子WZRL、HWRL、HZRL和WWRL。将它们与3株大豆慢生根瘤菌WHB1、WHB2和WWB组配成12对组合,并以黑龙33和Williams为宿主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竞争结瘤试验。结果表明,费氏中华根瘤菌与大豆慢生根瘤菌之间的平均竞争结瘤能力相当;同类型根瘤菌不同菌株之间的竞争结瘤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也明显受到宿主的影响。表明费氏中华根瘤菌与大豆慢生根瘤菌之间的竞争结瘤是一个菌株之间、菌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江南桤木等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赤杨属(Aluns)江南桤木(Alnus traboculosa Hand)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_3,从胡颓子属(Elaeagnus)厦门胡颓子(Elaeagnusoldhani Maxim)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4,蔓胡颓子(Eleaegnusglabra Thumb)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_3,均获得纯培养。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在培养基内菌丝体发育好,无气生菌丝体。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F_3,FE_4,FE_3回接其宿主,感染结瘤,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6.
滇中稻瘟病菌多样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云南水稻主产区15县的236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rep-PCR (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指纹分析,应用STATISTICA 5.0软件UPGRAM程序构建了134个代表菌株的DNA指纹聚类图。依1.75遗传相似距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遗传型群,第1,2,4群为优势群。各遗传型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同一块稻田同一寄主品种上稻瘟病菌遗传型群基本一致,但有时包含不同的遗传型,甚至同一病斑存在遗传型差异。遗传型与寄主水稻品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酿酒酵母对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以及半乳糖进行了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在72h内能够完成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转化,而几乎不能利用木糖和阿拉伯糖.在此基础上采用酿酒酵母对木糖结晶母液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能够转化结晶母液中的葡萄糖,使得结晶母液4种木糖单糖组成从56.6%提升为81.2%,纯化了木糖结晶母液,为进一步利用分离木糖奠定了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结晶母液和发酵液进行了分析,在发酵液中未检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Isolated intact mitochondria selectively incorporate monosaccharides from nucleotide diphosphate monosaccharides into protein. Fucose, mannose, glucose, and galactose were incorporated by the mitochondria into glycoprotein; xylose was not.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mitochondria was not necessary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monosaccharide into glycoprotein; mitochondria broken by homogenization also incorporated monosaccharide. The monosaccharides incorporated into glycoprotein were localized i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s, the same membranes which contain the protein into which leucine is incorporated by the isolated mitochondria.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福建省的40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分布的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青枯雷尔氏菌现有种下分化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分布;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聚成的各类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特点以及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的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聚成3类,即group Ⅰ、group Ⅱ和group Ⅲ;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类群,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roup Ⅰ为无致病性菌株,group Ⅱ为过渡性菌株,group Ⅲ为强致病性菌株。【结论】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陕西渭南的24株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用Carter英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鉴定2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除3株未能分群外,其余21株均为英膜A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