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介绍杜仲圃畦播种育苗,小拱棚播种芽苗移栽和二级育苗技术。通过定量化调查计算,探讨了适宜的育苗密度,得出了苗木地径与高度、高度与叶片数的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相关关系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以苗圃地播种获得的刺槐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了刺槐实生苗不同留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苗密度在12万~20万株·hm-2范围内,产出的Ⅰ级苗木的数量最多,达到6万~9万株·hm-2,且Ⅰ和Ⅱ级苗占总留苗株数的百分率达90%以上;留苗密度12株·hm-2,Ⅰ和Ⅱ级苗占总留苗株数的百分率能够达90%以上,但产出的Ⅰ级苗木的数量减少;留苗密度20株·hm-2,Ⅰ和Ⅱ级苗占总留苗株数的百分率低于90%,且产出的Ⅰ级苗木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文以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对象,通过对造林1年后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家系的早期表现。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98.4%,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8.06mm、59.1cm。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生长量均差异显著,来自种子园的半同胞家系生长量优于来自母树林和人工林选择优树的半同胞家系,其中11,16,18,25号家系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裂叶垂枝桦适宜栽培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辽宁全境设立12处栽培试验区对裂叶垂枝桦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适应性较强,在辽宁全境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且可以作为矿区复垦的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5.
实生楠竹林培育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新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53-55,57
利用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来营造竹林,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可永续利用、造林成活率高、成林快等优点,为大力发展楠竹资源开辟了新途径。试验初步探讨了实生楠竹林保留株数对楠竹林地径生长、发笋成竹的影响以及叶面积与发笋数、成竹数和平均地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尖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三尖杉不同种源、树龄、插穗类型、插穗处理和基质等多种因素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成活率在种源、插穗类型、基质、ABT生根粉处理×扦插基质和插穗类型×ABT生根粉处理互作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的扦插成活率在60.50% ~ 77.32%,带顶芽插穗易于生根,与不带顶芽插穗相比扦插成活率高10.94% ~ 16.41%,后者采用ABT生根粉处理、黄心土基质扦插效果显著.扦插基质黄心土的成活率明显优于细河沙,前者达84.22%,后者仅为60.51%.4年生母树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和分枝数都显著优于2年生母树扦插苗.插穗类型不仅显著影响扦插成活率,而且还明显影响苗木质量,侧枝顶段半木质化枝条的扦插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苗高生长量大.地径、分枝数和侧根数三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地径的大小与插穗的粗细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带顶芽的粗壮插穗可培育优质扦插苗.  相似文献   

7.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生产需要,对杜仲进行大面积剥皮试验。结果可看出,随气温升高,杜仲剥皮后再生效果明显增加;从单株看,阴面的再生皮愈合较好,残留尚未愈合的多系是午后受阳光直射的部位;剥充后,如遇连续2天下雨,则将影响再生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 ( Eucommia ulmoides Olive.)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其树皮在我国作为名贵滋补药材已有二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发现杜仲叶与皮含有基本相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据报道 ,我国野生的杜仲分布中心区域位于川东、陕南、鄂西及邻近区域。江西现仅在庐山、武宁县发现有野生的杜仲单株 ,但全省各地多有人工栽培。一种药材的品质与产地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有很大关系。为了比较江西境内栽培的杜仲品质与我国中心产区的野生杜仲品质的差异性 ,我们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等地的杜仲叶及皮中的含胶量及主要药用有效成分 :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杜仲叶提取物(EULE)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抗血管生成的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EULE及阳性对照药顺铂对HCT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EULE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EULE对HCT116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但抑制率稍低于顺铂;EULE对HCT116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不显著;EULE对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增殖,高浓度抑制增殖。当EULE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400和800 mg/L时,对HCT116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50%、10.52%、16.99%和56.49%,对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00%、5.90%、7.00%和4.50%。EULE 800 mg/L时对HUVEC细胞的抑制率为41.59%,说明杜仲叶提取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杜仲人工林中的邻体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杜仲(Eucommia ulmoides)人工林,杜仲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杜仲个体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久为邻体,采用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九模型和杜种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杜仲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林内,杜仲个体之间表现为强烈的种内竞争,个体生长的动力来自杜仲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邻体干扰效应的存在是确定杜仲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  相似文献   

13.
集安市1996年春从河南洛阳引种杜仲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驯化状态下,适应性强,无冻害,长势良好;12a生的纯林平均树高为7.2m,平均胸径为6.8cm,混交林平均树高为10.7m,平均胸径为5.5cm。干叶片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钙、磷、钾、钠、镁、铜的含量分别是原产地杜仲的1.3倍、2.9倍、1.6倍、52.6倍、1.6倍、1.4倍;还含有绿原酸2.49%、水溶性糖20.36%、蛋白质11.38%、氨基酸14.45%。  相似文献   

14.
从苗木培育(包括播种育苗、根扦插法育苗和嫁接育苗)及丰产林(包括皮用丰产林和叶用丰产林)的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叙述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小于2,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核型,与前人的核型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微量稀土-稀宝P-O作为杜仲幼苗叶面喷施剂,试验结果表明,对杜仲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溶液浓度不同,其幼苗增长效果也有差异。尤其是用稀宝P-O 2500mg/kg溶液喷施幼苗,对苗高、根系生长效果明显,t值检验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