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山西9个不同居群的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探究营养品质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山西9个白羊草居群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居群的CP、EE、NDF、ADF和ADL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拔节期,襄汾居群的CP、EE含量最高,NDF、ADF和ADL含量最低,具有最高的营养价值;孕穗期,沁源居群的CP和EE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太谷居群次之;抽穗、开花和成熟期的营养成分含量综合表现以太谷居群最好,其次是沁源和原平居群。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居群的4份野生白羊草为试验材料,对播种当年且2茬刈割后的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探究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地方品种的选育驯化。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白羊草当年鲜草、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不同,均以太谷居群最高,分别达32.17t/hm2,10.53t/hm2和1 041.00kg/hm2,其中,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不同茬次间,第1茬的鲜草、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高于第2茬,且均占到年产量的80%,试验表明第1茬是白羊草利用的关键,且第1茬中,太谷居群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居群;太谷居群第1茬的CP,Ca和P含量均为最高,Ash含量较高,而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表明太谷居群的营养品质要优于其他居群。综合评价,白羊草第1茬的生产性能较好,太谷居群的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极大的选育驯化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4个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在晋中的生长适应性性状指标,包括干草产量、干鲜比、叶茎比、株高、秆粗、节数、叶片数、粗蛋白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晋中地区生产性能表现最好的是太谷居群,其次为平定和代县居群,而平鲁居群的生产性能较低。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秆粗节间长叶长粗脂肪单株干重叶宽株高叶茎比干鲜比粗蛋白质节数干草产量叶片数。  相似文献   

4.
韩世洁  董宽虎  王朋 《草业科学》2018,35(3):597-605
为了比较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筛选出光合特性较好的居群及其最佳利用时期,运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平鲁、平定、代县、太谷4个居群的白羊草在不同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率(WUE)等参数。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4个居群在5个时期的光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鲁、平定、代县、太谷4个居群的P_n、T_r、G_s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太谷居群5个生育期的Ci及Gs(除结实期外)均大于其他3个居群,4个居群各个时期P_n、T_r、G_s、C_i、WUE的均值,均以太谷居群最高。除平定居群开花期及4个居群结实期综合光合特性表现较差外(综合排序较低),平定、代县居群以孕穗期各指标综合特性表现最好,太谷居群以开花期综合光合特性最优,平鲁居群整体具中等光合特性,其他时期也表现中等。从生育期看,白羊草以抽穗期光合特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
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抽穗期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以安装永久性瘘管的杜泊与本地羊杂交一代肉用绵公羊15只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不同居群白羊草抽穗期的DM和CP的降解率及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居群对白羊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太谷居群具有最高的粗蛋白质(CP)含量和最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其次是原平和沁源居群。不同居群白羊草的DM和CP的降解特性不同,其中,太谷和原平居群72 h的DM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襄汾居群(P<0.05),太谷居群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46.39%,其次是原平和沁源居群;太谷和原平居群72 h同样有最高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降解率最低的芮城居群(P<0.05)。太谷居群的CP有效降解率最高,其次是方山和阳高居群,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太谷居群DM和CP降解率最高,优于其他居群。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山西9个不同居群白羊草的8个常规营养指标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通过对各居群加权关联度的(△i)比较表明:太谷居群△i=0.7011,综合营养价值最高,具有培育白羊草新品种的潜力;沁源、方山和原平居群的△i分别为0.6790、0.6609和0.6506,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后备培育品种;而阳高、临汾、襄汾、平定和芮城居群的△i均低于0.6000,综合营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和合理利用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采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10个白羊草居群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白羊草各居群间除小穗数外其他农艺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86.927%的4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不同居群白羊草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即临汾、芮城和太谷这3个白羊草居群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胚线粒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以贮藏1~4年的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及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为材料,分析其种胚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居群白羊草种胚线粒体的抗氧化能力与其贮藏年限关系密切。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白羊草种胚线粒体SOD,CAT,APX及GR活性逐渐降低,而其MDA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存在差异,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贮藏年限可为3年,而代县、平鲁、平定及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贮藏年限最好为1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收获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5个居群(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和太谷)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差异。[结果]贮藏年限、居群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以及贮藏1和2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3年时显著(P<0.05)下降,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无显著(P>0.05)变化;其他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贮藏1、2、3年。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在收获当年的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居群,平均发芽时间低于其他居群,发芽率较高。贮藏年限对白羊草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发芽时间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且居群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但贮藏年限与居群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均在收获当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水平最高。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在贮藏3年内保持较高水平,耐贮藏性最好;而其他居群均不适合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生长期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Keng)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规律,试验选用1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肉用绵羊,采用半体内法(in situ)对不同生长期白羊草营养成分的降解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羊草的各营养成分均差异显著(P<0.05)。随生长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钙(Ca)和磷(P)含量不断降低,而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不断增加。白羊草干物质(DM)、OM、NDF和ADF的72 h降解率及有效降解率均随生长期的推进不断降低,而CP有效降解率以拔节期最高,其次是抽穗期。综合考虑白羊草各生长期的营养含量及产量,以及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建议白羊草的最佳利用时期为抽穗期。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四川牦牛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燕麦干草、青贮燕麦、天然牧草,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分析。体内消化试验于四川省红原县进行,选取9头初始体重为(150±10)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牛。试验结果如下:1)天然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P<0.05);天然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低于青贮燕麦(P<0.05);2)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态评价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中,青贮燕麦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PA)部分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天然牧草(P<0.05);天然牧草的快速降解蛋白(rapidly degraded protein,PB1)、慢速降解蛋白(slowly degraded protein,PB3)含量最高,且不可降解蛋白(undegraded p...  相似文献   

12.
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天山西部沙尔套山高山区(2800~3400 m)夏季牧场,对分布在该区域的重要优势种牧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西伯利亚羽衣草和高山地榆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营养价值、消化率的测定及体外产气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各牧草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细果苔草的中性洗涤纤维(P=0.048)和酸性洗涤纤维(P=0.005)含量均最高。西伯利亚羽衣草粗灰分(P=0.037)含量最高,延滞时间(P=0.005)较长。高山地榆粗蛋白(P<0.0001)、钙(P=0.001)和磷(P=0.004)的含量均最高,且有机物消化率(P=0.003)、代谢能(P=0.001)、理论最大产气量(P=0.067)和产气速率(P=0.079)也最高。线叶嵩草仅干物质(P=0.001)含量最高。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14项指标,评价出4种牧草的综合营养价值,按优劣排序为:高山地榆>西伯利亚羽衣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态氮肥及施氮量对白羊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洁  董洁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8,26(3):618-624
为了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为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生产创造最大效益,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用尿素(U)、硫酸铵(AS)、硝酸铵钙(CAN)3种形态氮肥分别以0,30,60,120,240 kg N·hm-2施氮水平对田间栽培的白羊草进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60 kg N·hm-2尿素的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3.5 t·hm-2,其次为AS-N60和CAN-N120。对于白羊草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施U时均以U-N60水平时最佳,施AS时均以AS-N120水平最高。施用CAN时,其EE、NDF在60 kg N·hm-2的含量最适宜,而CP和ADF的含量在120 kg N·hm-2含量最好。结合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以施用60 kg N·hm-2的尿素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雨淋和草条厚度对收获调制期间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雨淋和未雨淋的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对其进行10 cm,15 cm和20 cm草条厚度调制,并对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淋后的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较未雨淋的延长24 h;雨淋后的天然牧草干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15 cm草条厚度调制的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和RFV显著高于10 cm和20 cm(P<0.05);雨淋和草条厚度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无显著影响。总之,雨淋处理延长了天然牧草干草调制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降低了天然牧草干草的营养品质,天然牧草干草调制的草条厚度应控制在1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7.
胡安  康颖  侯扶江 《草地学报》2016,24(6):1155-1163
为了预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不同刈割时间的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包括茎产量和叶产量)和干草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并比较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株高的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模型(草产量:yTotal=0.1256x2.2866,R2=0.8898,粗蛋白含量:yCP=50.103x-0.369,R2=0.8625,中性洗涤纤维:yNDF=0.4902x+13.728,R2=0.8586,酸性洗涤纤维:yADF=0.371x+9.3476,R2=0.8678,粗纤维:yCF=0.3556x+4.598,R2=0.8855),以及基于产草量的产量构成和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株高、草产量和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和营养品质之间相互预测模型等。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成本降低96%,可以为黄土高原雨养耕作区紫花苜蓿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表现优良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质材料,测量和分析了国内外16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相关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芒雀麦种质材料之间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 < 0.05),其中Q6、Q8、Q2的鲜草产量与Q16、Q4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材料(P < 0.05),可作为追求产草量的基础材料利用;Q16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牧草消化率高,营养品质好;Q2、Q4、Q10、Q14叶茎比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材料(P < 0.05)。聚类分析将16份种质材料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原产地关系较小。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叶茎比、干草产量、粗灰分、粗蛋白在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系统中权重最大,可作为无芒雀麦品种评价和筛选时的关键性状;Q6、Q4、Q10、Q16、Q2、Q8与理想品系关联系数最大,综合表现最好,可为无芒雀麦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