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声音通讯是动物交流个体信息的五大通讯方式之一,围绕鸟类、两栖类、鲸目、翼手目等以声音通讯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动物相关研究多聚焦在叫声特征、产生机制、物种演化等研究内容。鹿科(Cervidae)动物雄性个体在发情期叫声音调多变,种间差异明显,是研究鹿科动物种间和种内声音变异及解剖学机制的理想群体。文章基于各项国内外鹿科动物发情期的叫声研究,列举雄鹿发情期声音通讯行为的差异,并对发情期叫声进行了分类,总结鹿发声结构研究现状、鹿科动物在雄性竞争与雌性选择中对雄鹿叫声的基频和共振峰的不同偏好,以及基频与共振峰在传达信息时的种间差异。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杂交鹿在叫声发育与性选择偏好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社群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野外标志流放法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群体亲缘关系及其对鼠群的作用。保持一定的亲缘关系对鼠群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亲体和同代的比例为高。观察表明陌生鼠间组合有3种反应形式,(1)接受,(2)容忍,(3)拒绝。繁殖期♂+♀、♀+♀均为接受,♂+♂为容忍。非繁殖期♂+♀为容忍,♀+♀、♂+♂均为拒绝。采用不同集群方式结果在20天内与母鼠共同集群有利于幼鼠发育,而此后进入陌生群有可能加快其发育。  相似文献   

3.
蜜蜂工蜂纳氏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蜂群内有蜂王、工蜂和雄蜂。蜂群中个体间资源共享、精确分工和相互交流的高度结构化的群体生活,是通过蜂群中个体间广泛的信息联系实现的。蜂群内蜜蜂除依靠接触、声音、舞蹈动作进行通讯联络外,很多信息是通过信息素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72-2276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是细胞间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已在兽医学科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缝隙连接检测方法的应用和评议并不统一。本文从代谢偶联、电化学生理、染料偶联三个方面,介绍GJIC功能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并对各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为缝隙连接通讯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联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其相关的技术已经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此来对现阶段的通讯工程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希望对实际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产业结构开始不断升级与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良好的市场经济为信息通讯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环境与创新动力,信息通讯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被逐渐运用到的各个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完善,全面提升了我国信息通讯技术的水平。可见,信息通讯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我国信息通讯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蜜蜂是真社会性昆虫,蜂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又紧密合作,共同维系蜂群结构与功能,这离不开三型蜂之间高效的信息传递。蜂群内部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化学通讯即蜜蜂信息素来相互传递,蜜蜂幼虫信息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蜜蜂信息。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发现,E-β-罗勒烯是一种新发现的蜜蜂幼虫信息素组分,它不仅能够抑制蜜蜂工蜂的卵巢成熟,还参与调节工蜂的采粉行为,提高了采粉蜂的比例,增加了哺育蜂访问巢房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月见草对传粉者翅膀振动的反应。在实验室里,花被暴露在5种声音处理下:安静、4英寸外蜜蜂的录音以及计算机生成的低频、中频和高频声音。花儿机械的振动着作为回应。处于安静以及中频和高频声音环境下的植物,其花蜜浓度没有变化。处于蜜蜂的录音和低频声音环境下的植物,其糖浓度在3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临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在化学上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而失去屏障保护作用,引起菌体膨胀、变形,最后破裂,溶解死亡。它主要影响正在繁殖的细菌细胞,故也称为繁殖期杀菌剂。但青霉素  相似文献   

10.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48-150,155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繁殖期时香腺快速发育并分泌麝鼠香,但其香腺发育和泌香调控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PI3Kinteracting protein1,PIK3IP1)是PI3K/AKT通路重要的调控蛋白。本研究通过总RNA提取、反转录和qPCR等技术,研究PIK3IP1基因在麝鼠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香腺、睾丸、心、肺、肝、肾、肌肉等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PIK3IP1基因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香腺、睾丸、肺、肝中,繁殖期表达量高于非繁殖期,其中香腺组织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推测PIK3IP1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在香腺发育和泌香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thermoregulation of the largest subterranean rodent, genus Bathyergus, comprising two species, B. suillus and B. janetta, occurring in mesic and semiarid habitats respectively,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subterranean rodents. Both species display low resting metabolic rates and low body temper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subterranean rodents. The lower metabolism and smaller body size of B. janetta, may be an ‘energy-saving’ adaptation to its semi-arid habitat.  相似文献   

12.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signal variation is an important goal in the study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Several potential caus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signal variation,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noise (e.g. wind, sound), energy limitation, and predation risk, among others, but the physiological control of many signals are often unclear. Here, we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ail display signal variation and energy metabolic activity using an Asian agamid lizard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Individual tail display signals were observed in the field, and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2 energy metabolic enzymes was assaye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tail coil spee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hile tail coil duration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DH activity. We also found that average tail lash spee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ail display behavior of P. vlangalii was regulated by anaerobic metabolism.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ail display behavior and energy metabolism was not sex-dependent. Taken together, our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ail display variation in lizards, and suggests that tail display variation likely transmit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body condition and resource holding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ubterranean rodent Ctenomys talarum (Rodentia: Octodontidae) as intermediate host of Taenia taeniaeformis in urban areas of Mar de Cobo (Buenos Aires Province, Argentina) and to experimentally reproduce in domestic dogs the adult stage of this parasite. Prevalence, mean abundance and mean intensity of infection with T. taeniaeformis larvae in the liver and peritoneal cavity of C. talarum were 64%, 15.3 and 9.8, respectively. Ten adults of T. taeniaeformis wer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dogs.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le of subterranean rodents in the life cycle of this parasite is also given. The above mentioned data indicate that T. taeniaeformis is a frequent parasite of this species of rodents, at least within the study area. Also explanations for the high prevalence of larval forms of this parasite in C. talarum popula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瘦素(leptin,LEP)是白色脂肪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哺乳动物中,LEP是一种16-ku的肽类激素,在能量平衡的神经内分泌和外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反应体脂含量和调节体重、摄食的重要信号因子。在人类疾病方面,LEP基因的表达对很多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LEP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和乳腺癌等疾病;在畜牧生产上,LEP基因的表达对牛、羊和猪的采食和生长性状影响显著。为了加深对LEP基因的认识,作者对LEP基因的结构及LEP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总结,并对近几年LEP基因在疾病和畜牧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饲粮物理有效纤维是一个兼顾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表达饲粮纤维营养价值的指标,它对奶牛咀嚼活动、瘤胃功能、机体健康状态等具有重要作用。谷物中含有的瘤胃可降解淀粉是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粮物理有效纤维与谷物瘤胃可降解淀粉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本文对饲粮物理有效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以及二者的组合效应对奶牛咀嚼活动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铬在动物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铬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活性组成成分,铬通过葡萄糖耐量因子(GTF)协同胰岛素的作用,影响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免疫、繁殖和胴体品质,降低应激,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繁殖力。动物体内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在动物上的应用也已经得到了实践证实。本文通过对铬的理化特性、铬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运输、贮存和排泄、铬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铬在动物生产性能上的作用、铬的需要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指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收稿日期:2002-05-27基金项目: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99044)作者简介:乔富强(1974-),男,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制剂,不仅对高原鼠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伤害鼠类天敌,对人、畜安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对草地的污染,因此,在草地鼠害治理中,推广应用这一新型生物灭鼠技术,对持续控制草地鼠害,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源性一氧化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碳作为机体血红素的正常代谢产物,其在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旦机体受到疾病或某些外源性药物和毒物的侵害,一氧化碳便会通过cGMP途径或细胞膜的超极化引起机体血管扩张和平滑肌松弛从而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内源性一氧化碳大部分在血红素氧合酶(HO)的作用下产生.HO的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在体内广泛分布.一氧化碳在各个组织系统中发挥重要的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应激作用等生物学效应.很多试验研究都表明一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对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论文就一氧化碳的产生、HO的种类、一氧化碳在各系统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