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浓度和引发时间,试验以45℃老化48 d的超干燕麦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6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0-0.6 MPa)PEG引发降低了燕麦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并提高了其平均发芽时间;而高浓度(-0.9和-1.2 MPa)则相反。这表明PEG引发不仅能预防超干燕麦种子的吸胀损伤,还能修复其老化损伤,但作用效果与其浓度、引发时间及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相关。该试验中浓度为-1.2 MPa的PEG引发12 h时效果最佳,但是否能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贮藏种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老化20 d的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5,1.5和2.5 mmol·L-1的外源AsA引发0(CK),4,8,16和24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AsA引发下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K(P<0.05),而其各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CK(P<0.05)。低浓度(0.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引发时间(P<0.05),但高浓度(1.5和2.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且其丙二醛含量上升。综上所述,外源AsA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密切相关,0.5 mmol·L-1  相似文献   

3.
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45℃老化48d的超干燕麦(Avena sativa)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不同渗透势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6和12h,然后分析其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根鲜重及芽鲜重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透势PEG(0和-0.3 MPa)可显著降低燕麦老化种子的发芽率(P0.05),而低渗透势PEG(-0.9和-1.2 MPa)则显著提高了其发芽率(P0.05),PEG引发显著促进了燕麦老化种子幼苗根的生长(P0.05)。然而,PEG引发后燕麦老化种子幼苗根和芽的鲜重,以及芽长均显著下降(P0.05)。PEG的渗透势、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影响燕麦老化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老化后的超干燕麦种子如何应用PEG引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45 ℃老化48 d的超干燕麦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水势为0(蒸馏水)和-1.2 MPa的 PEG-6000在20 ℃黑暗条件引发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引发提高了超干燕麦老化种胚细胞及其线粒体的SOD、APX及GR活性,其种胚细胞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26.7%、20.9%和26.9%,其线粒体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19.2%、19.4%和17.1%,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内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和13.7%,并维持了其正常的细胞及线粒体结构,从而促进其萌发。然而,蒸馏水引发则相反。种胚细胞与线粒体在超干燕麦老化种子的引发过程中具有协同性,且线粒体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老化5 d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和1.0 mmol·L-1)GSH溶液引发不同时间(12 h, 24 h和36 h)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化后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下降(P<0.05),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P<0.05),苗长、苗重、根长和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GSH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处理后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0.2 mmol·L-1 GSH引发24 h是缓解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显著缩短了老化种子平均发芽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苗重和根长(P<0.05)。燕麦种子引发处理可以为保持种子活力提供有效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引发对劣变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人工老化后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μmol·L-1)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 BR)溶液引发0(CK),1,6,12,18和24 h,分析了其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活性及丙二醛(Malod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0.01~0.50μmol·L-1)的BR可提高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增加其SOD,CAT,APX和GR活性,降低其MDA含量;而BR浓度为10.00μmol·L-1时(除引发18 h外),其发芽率、CAT、APX和GR活性均低于CK,增加MDA含量。浓度为0.01μmo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人工老化后的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μmol/L)的BR溶液引发0(CK)、1、6、12、18、24 h,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外源BR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活力指数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BR浓度为0.01μmol/L引发24 h时,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在BR浓度为10.00μmol/L时,1~24 h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浓度,而平均发芽时间显著(P<0.05)高于其他浓度。[结论]低浓度外源BR引发能够提高老化燕麦种子活力水平,而高浓度则降低其活力水平。该试验条件下,浓度为0.01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引发24 h是缓解燕麦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自然老化(2~8年)和人工老化(温度45℃,相对湿度95%,24~96 h)对燕麦种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影响,比较两种老化方法的差异,本试验以皮燕麦(Avena sativa L.)‘陇燕3号’和裸燕麦(Avena nuda L.)‘白燕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种子活力、细胞膜透性和遗传完整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燕麦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有所下降,电导率升高;ISSR-PCR共检测出10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78.70%,遗传相似系数在0.504 5~0.973 0之间;与自然老化相比,人工老化群体的遗传参数明显降低,人工老化96 h的燕麦与未老化燕麦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681 2,遗传完整性被破坏,应试燕麦种质的临界发芽率在79.50%~84.00%之间。人工老化对2种燕麦种质遗传物质的损伤比自然老化更大,‘陇燕3号’比‘白燕2号’更耐贮藏,且2个燕麦品种的贮藏时间均不宜超过6年。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外源硒引发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0,0.5,1.0,2.0,4.0和8.0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引发0,3,6,9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  相似文献   

10.
李尹琳  赵庆华  夏方山  王勃  曾佳 《草地学报》2023,(10):3026-3031
为了探索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抗氧化性能对氮引发的响应,试验用不同浓度(0,70,140,280和1 120 mmol·L-1)的NH4NO3溶液引发白羊草种子0(CK),3,6,9,12 h后,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引发对白羊草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白羊草种子SOD,GR,APX和CAT活性随氮引发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140 mmol·L-1)的氮引发提高了白羊草种子SOD,GR,APX和CAT活性,并降低了其MDA含量,而高浓度(≥280 mmol·L-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AsA-GSH循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燕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燕麦种子0(CK),6,12和18 h,分析其种胚细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浓度和时间对燕麦种胚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影响,导致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浓度越高或引发时间越长则增加越多,而其AsA-GSH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在低浓度(0.96 mol·L-1)或短时间(6 h)引发时被提高,而在高浓度(3.84~7.68 mol·L-1)或长时间(12~18 h)则会被减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外源H2O2引发燕麦种胚细胞内维持H2O2平衡所依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H2O2引发后,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和线粒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循环的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植物种子的长期贮藏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12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AsA-GSH循环中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内AsA和GSH含量会随外源H2O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其AsA-GSH循环的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燕麦种子发芽率则显著降低(P<0.05)。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AsA-GSH循环的抗氧化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贮藏5年自然老化的草地早熟禾(Poa p ratensis)'午夜'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KNO3(0%,1.0%,2.0% 和4.0%)和抗坏血酸(0,0.5,1.0和1.5mmol·L-1)引发0,1和2d后,回干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芽长、芽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等指标,探究其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温硅胶干燥处理,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种子含水量由8.01%分别降至4.45%,3.42%和2.65%。然后用铝箔袋密封不同含水量的种子,50℃恒温条件下老化处理10天。研究超干及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种子活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含水量降低至3.42%,种子活力维持较高水平;当含水量下降至2.65%,种子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种子因超干处理受到损伤。高温老化后,随含水量降低,种子活力呈增加趋势,2.65%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处于最高水平。超干处理增强了山竹岩黄芪种子抗老化能力。种子脱水下限与种子种类有关,最适含水量的确定尚需根据实际贮藏温度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5.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红叶病在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对甘肃中部地区的12份田间栽培燕麦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红叶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了燕麦成熟期的种子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红叶病的发病严重度与燕麦生育时期相关,各供试材料从抽穗期开始发病,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不断加重,乳熟期发病最为严重,平均严重度在3.26~4.70之间。灌浆期的病害严重度与燕麦种子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781),也与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Rigdon发病较轻,种子产量最高(3652.78kg/hm^2),综合表现最好;479次之;青永久237最差。  相似文献   

17.
黄南地区青引2号燕麦播种量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南地区田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262.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3305kg/hm^2,播种量为300kg/hm^2时,于草产量最高为12901kg/hm^2。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989-1991年在青海省西宁地区进行了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的筛选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表明新筛选出的青永久101,青永久108,青永久343,青永久233和青永久012等5个品种的产草量和产籽量均高于目前已普遍推广的优良品种青永久444,但其生育期均较青永久444长。建议在我省东部农业区有计划地组织繁殖这些优良品种的种子,逐步向全省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