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农户为研究单元,以临夏北塬46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与效益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业在该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占有最大的优势,其次为种植业、工副业;从各产业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来看,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林果业,林果业才初具雏型,尚未产生效益;认为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改善林果业在系统中的地位,丰富工副业内部结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总效益的提高。本研究结果对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产业模式的效益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海林市把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市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生态、区位、资源等诸多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引导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地区1990、2000、2010和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分析近30年来新疆地区“三生”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研究其格局转变;利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引起的碳效应变化。以期为新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配置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为低碳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活生产用地和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较快,动态度较大,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整体呈减少态势。用地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10年。2)生活生产用地作为碳排放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增长14 231.66万t,其在2000-2010年间年增长率最大;碳汇方面主要为生态生产用地碳吸收量下降99.80万t。3)生活生产用地碳排放强度由期初的4 207.90t·km-2上升到期末的18 423.55t·km-2,其余3类用地碳排放/碳吸收强度变动较小。4)生态用地主要转入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引起的碳排放增加量为4 960.79万t;生产生态用地主要转入生...  相似文献   

4.
以刘寨乡和土门岘乡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会宁县北部乡镇退耕还林(草)工程农户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大农户对该工程广泛认同,主要体现在:(1)广大农户普遍认为水土流失是制约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积极参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才能增加经济收入,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2)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的显著水土保持效益广泛认同,而且大多数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增加势头。通过工程的实施,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长阳永兴牧业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林草羊复合生产模式的生产构成、经济收入以及综合效益。在林草羊复合生产模式中,经济林木、草地和家畜是主要的3个组成部分,也是该模式营收的主要来源。从生产构成、经济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效益情况,认为林草羊复合生产模式是当前生态养殖和多元化生产的主流模式,既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在生态保护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24%,占全球土壤碳库的1.06%~1.20%左右,生态价值巨大.江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植被盖度下降了2.252%,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11.454%,土壤CO2年释放量仅下降了9.165%,表现了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趋势.而草地面积减少是使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过度放牧引起的高寒类型草地面积减少559.03 km2,致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了750 070万t,占14年来(1986-2000)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总量的39.03%,是使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因.从维护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在江河源地区建立特色草地农业生态耦合系统,将江河源区分为4个功能区,即自然保护核心功能区、自然保护过渡区(狩猎采集保护区)、自然保护生态-生产功能区、常规居民区.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把这4个功能区与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理论相衔接,构建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即江河源区内部4个功能区之间的系统耦合;江河源区与外区的系统耦合.通过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将实现江河源头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下游受益地区的物质与能流的合理交换,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林草复合系统因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各国已在广泛推广应用,也是林业和草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林草复合系统可增加林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和风速,减弱光照强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土保持效益;另外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本文分析了林草复合系统对气象、土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为林草复合系统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城镇发展态势的巨大改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以库区腹地云阳县为例,计算全县及其分区的绿当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县看,绿当量虽大于1,但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水平,需要从全县层面综合调整;各个分区绿当量水平不均,中心城镇工矿聚集区绿当量为0.82,需要增加园地和牧草地及林地面积、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促进用地结构优化;偏远乡镇农业综合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区绿当量较高,但是应在维持现有绿当量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9.
牧业影响因子能够为科学调控牧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羊总数为盐池县牧业系统的特征变量,选取气候、农业、林草、经济方面的11个影响因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影响大小及显著性。结果表明:(1)羊在盐池县家畜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且与家畜数量的变化过程一致;(2)羊总数在1984年前处于波动状态,1984年以后平稳上升,2002年发生突变并且极显著上升;(3)羊总数在突变之前主要受农业、林业和草地资源的影响;而突变之后,则主要受经济和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推动了盐池县牧业发展,但要警惕由此激发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种植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沟壑区近1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林草间作模式产生的实际效益,对定西市部分地区随机抽样调查,选取5种典型的林草复合植被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效益,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林草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草畜转化上,生态效益主要为水土保持与改良土壤结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林草牧业统一协调发展。林草间作模式培育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后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1.
The emergence of markets for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presents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eturns to rangela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mproving rangeland management is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source of mitigation from sequestration. It is appealing due to the likely links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Many of the changes needed to sequester carbon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rangeland productivity and income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key issues that arise in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of carbon markets to support improved rangel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West Africa, an area where pastoralism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with extensive rangelands that offer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sequestering carbon.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sequestration through improved rangeland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Per hectare amounts are low, but aggregate potential is high.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are generated by reducing or avoiding land degradation, rehabilitating degraded lands, and increasing native carbon stocks by increasing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voiding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ing lightly degraded lands are the least costly and can generate significan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Carbon offsets from agricultural sources are currently limited under regulatory cap and trade regimes, and prices in voluntary markets are relatively low. Low returns to carbon offsets per hectare mean that significant co-benefits in the form of increased rangeland productivity and incomes would be necessary to induce participation. High transactions costs can be a problem in carbon markets and in adopting improved range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Evidence from Burkina Faso suggests the potential for existing local-level institution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ture carbon payment programs, should they emerge.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趋势,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创新策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多年生C4能源植物,能够增加土壤碳固存,并且可用于提取和生产纤维素乙醇减少能源消耗。上世纪90年代初,柳枝稷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成功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这类微生物不但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还能在植物-土壤系统碳转移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围绕丛枝菌根真菌的固碳机理、柳枝稷的作用与固碳机理、丛枝菌根真菌与柳枝稷的协同固碳机理及丛枝菌根真菌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等方面的内容做了详尽的综述,并为进一步开展有关丛枝菌根真菌与柳枝稷协同固碳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Concerns over climate change have increased interest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s. While the per-hectare carbon capture potential of rangelands is less than either cropland or forests, existing research suggests modest changes in carbon storage on rangelands can potentially alte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tential firm-level revenues from voluntary carbon offset programs, such as the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CCX) Rangeland Soil Carbon Offset program. We estimate revenues for short-term voluntary offsets given historical prices and prices projected with potential cap-and-trade legislation. We also estimate revenues assuming 100-yr offsets are required to meet international sequestration standard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relatively wide range of modest revenues from recent CCX contracts and carbon pric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recent carbon prices or low-end projected prices from cap-and-trade legislation are not likely to encourage producer participation. Medium and high carbon price projections for cap-and-trade legislation may make carbon sequestration a more attractive option for rangeland managers, but given potential requirements for projects to meet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greenhouse gas offset projects, many issues remain before range managers may be interested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as an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4.
15.
任亮  孙芳  丁玎 《草地学报》2021,29(6):1294-1300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存在农业产业与生态建设资源竞争的矛盾,又存在经济增长与生态持续改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的指导原则,该文从机会成本理论切入,研究优先生态建设兼顾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策略问题,通过机会成本、外部性、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以及应用陆地生态服务功能单位当量因子价值量计算方法对森林、草地、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森林、草地的生态价值大于农业产业的生态价值,因此说明农地用于造林和种草等生态建设的机会成本小于从事农业产业的机会成本。依据理论分析与量化核算所得结论,提出构建生态优先兼顾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体系,以及建立与完善生态建设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红河州建水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喀斯特地区,是国家“十三五”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近年来,以种草、养羊为模式的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提高效益,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在建水县面甸镇五里冲建设了奶山羊种草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的建设模式对于缓解当地的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为今后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西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状况与变化,以1996,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地区可持续发展情况,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996年西藏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别为1.444和6.628 hm2,2010年分别为4.051和5.350 hm2,生态盈余迅速减少;耕地和草地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比重;1996-2005年,耕地生态供给一直处于盈余状态,而到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达到其承载力的近3倍,2000年以前草地承载力明显大于足迹,到2010年草地资源人均生态赤字为0.055 hm2.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下降,草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和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草地、森林和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草类植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由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产生的农业污染现状。结果表明,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4年化肥施用量同比增加了578.27%,2013年单位耕地施肥量同比增加了391.78%;2012年农药施用量同比增加了1.5倍;同时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废弃物排放量也逐年递增。针对污染现状,本文列举了目前常用于治理农业污染的草类植物,并探讨推行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沟渠、草皮缓冲带和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草业生态模式,提出在面源污染治理中草类植物的选择原则,建议构建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用于治理面源污染,旨在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高寒草原分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类型;按照草地利用现状,分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3种土地利用格局。以原生草地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草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草地碳贮现状,探索其碳的增贮潜力。结果表明: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草甸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总有机碳贮量分别为45.07±0.68,30.41±0.5,84.21±0.61,66.11±0.62,98.85±0.11,80.02±0.22,43.77±0.16tC·hm-2,其中原生高寒草原与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对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具有显著的碳增贮潜力,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碳增贮潜力分别为18.82±0.51,18.15±0.15,14.65±0.78,1.29±0.21tC·hm-2。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干暖化,对高寒草原有机碳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化草甸向高寒草原的演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