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一位善于解决人生困境的老师,身边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弟子。 每当这些弟子有什么疑问,老师总是说:“要活在当下呀!”但是,?活在当下”这样简单的答案,弟子们不满足,总是恳求老师给一个具体、更详细的解答。 老大爷放慢了语气,我和他亲切地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得知他对当前的政策不了解,我便耐心向他解释,他听得很入神,终于消除了疑虑和误解,从此再没来“闹事”。  相似文献   

2.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  相似文献   

3.
成为湖泊     
《农家致富》2007,(17):53-53
一个年老的印度大师对总是抱怨的弟子感到厌倦了。有一天,他派他的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刊边万象     
<正>河边的苹果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河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  相似文献   

5.
黑夜与白天     
一位长者问他的弟子:“谁能告诉我黑夜在何时结束,白昼从何时开始?”  相似文献   

6.
最难的学问     
一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出游经历 “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的想学。”  相似文献   

7.
禅师委派弟子去照看一片稻田。 第一年,这位弟子小心翼翼地打理,稻田里的水从不短缺。水稻长得很茂盛,并获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8.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7,(7):48-49
1.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相似文献   

10.
张红军 《百姓》2008,(4):64
在素以武功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有一位得道禅人,他除了参研佛学,修心养性之外,每日临池不辍,其书艺与日俱进,为千年古寺再添奇葩。他,就是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释德景大师。  相似文献   

11.
参加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6届国际茶道联合大会后,中国十多位代表去了汉城,我则留下来要拜访已经97岁的韩国茶星、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中国茶人尊敬的老朋友崔圭用先生。崔圭用号锦堂,抗日战争中曾在中国的杭州住过7年,汉文基础很好。他创建的陆羽茶经研究会是韩国影响很大的社团,现在许多茶人和教授都是他的弟子。1990年10月,是他第一位率领韩国茶人代表团到中韩建交不久的中国来访问。到湖州时,湖州的茶文化组织还未建立,陆羽遗迹也未整理;可是当时88岁的他一到陆羽住过的山脚下就伏地磕头说:“茶圣陆羽啊,我终子来…  相似文献   

12.
捕风     
《百姓》2008,(9)
“感谢你们不让我跳楼。”——中国体操男团主教练黄玉斌 赛前称本届金牌若不超雅典就选择“跳楼”的中国体操男团主教练黄玉斌当众向他的六位弟子致谢。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后,尽管黄玉斌本来乌黑的头发已经泛着大片的银光,但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当记者再次问及黄玉斌的感受时,他动情地感谢弟子:“感谢你们不让我跳楼。头发白了没关系,只要金牌挂在队员们的脖子上就好。”  相似文献   

13.
李道德 《河南农业》2006,(13):23-25
一、"因材施教"的提出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提出,还得追溯到距今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创办私学,实施差异教学说起,在他的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当时,孔子对他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施教方法.  相似文献   

14.
饮茶与禅宗     
饮茶与禅宗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禅宗托始于达摩,奠其基者为弘忍。弘忍死后,其弟子神秀在荆州玉泉山向外传法,影响很大;另一弟子慧能在韶州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禅宗由此分裂为南、北二宗,史称“南能北秀。”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  相似文献   

15.
他是新中国首位葡萄与葡萄酒博士,他在西北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学院,现在,他主持的葡萄酒学院“农民弟子”们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园区,他还先后与国内100多家葡萄酒企业及葡萄基地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尊敬的老师邹介正先生90华诞,我作为他嫡传学生之一非常高兴。我是他耳提面命的三个亲手指导的弟子之一,他对我们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良多。即便是离开先生独立工作几近三十载,但邹介正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也一直陪伴着我,我仍然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来自贵州的"红亮青少年网球训练营"的田红亮教练如今正带着学员在Cunit训练。田教练也将以最坦诚的态度阐述他与弟子选择前往Cunit的因由。  相似文献   

18.
南宋初期的士大夫张九成是著名禅师大慧宗杲的居士弟子,他本人的佛禅知见,契合于大乘经论与诸禅师的论道,卓然深刻,受到宗杲的称赞和肯定。可见张九成在佛法修证上下了一番工夫,佛法在他心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有一支蜚声海内外的克癌父子军——著名老中医吴宏贤和他的嫡传弟子吴氏四兄弟,是他们一次次神奇地改写了肿瘤患者的“死亡通知书”,使无数肿瘤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并一次次续写着用中草药治癌的传奇故事。矢志学医艰苦创业吴宏贤自幼对中草药和中医书籍情有独钟。在学医过程中,他接触到许多“阴毒”(当时对癌症的俗  相似文献   

20.
当今西方最著名的汉学家,莫过于享有世界盛誉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博士。费正清,1907年生于美国南达科它州的胡伦,1991年在麻萨诸塞州的康桥逝世,享年84岁。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神往,1929年,费正清一头扎进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半个世纪以来,他独著及合著的这类著作就有24部之多,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其中1932—1935年,费正清曾在北京生活四年,在这里他拜访中国一流学者,广泛交友,收集史料,学习语言,细心考察通商口岸宁波。福州、厦门、汕头、香港和广州,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这为他嗣后研究中国近代史奠定了良好基础。194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