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仁堡 《科学养鱼》2004,26(4):50-50
芜湖县地处水乡,实有养殖面积11万亩,是全省渔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圩堤达标工程等建设使全县池塘养蟹面积达1万余亩,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30户池塘养蟹户,有近1/3养蟹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出现亏损。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4  相似文献   

2.
在池塘中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的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死亡现象,从兴化市养蟹情况来看,造成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当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发生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在1~1.5米,池中还常留有浅滩(蟹岛)供河蟹栖息活动,所以塘中实际贮水量不多,水质难以稳定,而投喂的河蟹饲料以动物性占多,数量较大,在多次大量投饲后,河蟹吃剩的残饵、排泄物在水中分解发酵,消耗大量氧气,特别是在夏秋天气闷热时,蟹池更易发生缺氧,严重  相似文献   

3.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郭金华,牛志电(安徽省芜湖师专化学生物系)河蟹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当前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致富农村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沿江一带不少农户在池塘中养殖河蟹,但在池塘中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管...  相似文献   

4.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蟹性早熟成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 ,原产于我国 ,因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历来被视为水产珍品。近年来 ,由于自然资源濒临枯竭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 ,河蟹人工养殖在我国蓬勃兴起 ,取得许多成功经验 ,也遇到了一些重大技术难题 ,至今尚未解决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所谓“性早熟”问题。对于性早熟的成因 ,已经发表了许多观点 ,多数认为主要是营养过剩和积温过高 ,也有认为是种质退化所致。然而 ,这些观点迄今为止还缺乏有力的实验依据来支持 ,仅仅是一种推测。有些实验虽然进行了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积温条件的对比 ,…  相似文献   

6.
王笃彩 《内陆水产》2001,26(8):37-38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体环境恶化,河蟹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河蟹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加强对河蟹疾病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对池塘养殖河蟹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在治疗时能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 1发病原因 河蟹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很强,较少生病。而池塘养殖的河蟹其抗病力明显减弱,发病率居高不下,新的病种不断出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种质退化、营养失衡所造成抗病力下降,又有水体环境恶化、大量病原…  相似文献   

7.
<正> 1997年,宁河县河蟹养殖面积约66.7hm~2,发病率达60~95%,死亡率达20~30%,据统计,共死亡河蟹2.5万kg,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河蟹既可在水中生活,又可上岸活动,养殖管理相当困难。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逃蟹,影响养殖效益。弄清河蟹逃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养蟹成功非常重要。1 河蟹逃跑的原因1.1 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养殖水域、温度、水质等发生变化时,河蟹会不适应。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就会寻找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地方。如水位变动时,河蟹的洞穴会随之变动。在水域中,河蟹总会生活在水草丛生,水质良好的地方。否则,它都会发生逃逸现象。1.2 食物缺乏河蟹属杂食性的动物,它喜欢摄食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当水体中这些基础物质缺乏,…  相似文献   

9.
河蟹肝脏病变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的肝脏病变一直是引起河蟹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河蟹不死亡,但生长也缓慢,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称的懒蟹),特别是养殖到中后期的7~10月份,常伴随着烂鳃等复合症状,死亡率很高。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养殖实践和病害防治经验,对河蟹肝脏病变的症状、病因、预防及治疗对策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暂养河蟹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使其中部奇“黄蟹”完全成熟为“绿蟹”;二是充分发挥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获得较高利润。因河蟹暂养时间短、利润高的显著特点,在河蟹养殖地区发展较快。安徽省天长市不少养殖户从97午11月份暂养河蟹,到98年2月份出售,利润提高了2—3倍,但不少养殖户片面追求暂养规模,忽视河蟹暂养技术的提高,导致在暂养期间,河蟹患病现象相当严重,大批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经济损失颇大。笔者经过2个多月对我市暂养河蟹的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把河蟹养殖的要素归纳为"水、种、草、饵",往往忽视土壤对河蟹生长的重要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同一区域不同的片区、相同的气候条件与水源,若土质不同,河蟹的产量与品质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充分说明土壤对河蟹养殖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就河蟹养殖池土壤(底质)的前期改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的河蟹在生长过程中,有时在头胸甲和附肢上长出毛状物,此时,河蟹很脏,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螯足不夹人,甚至不能蜕壳,最终死亡。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河蟹“长毛”,主要是河蟹患病所致。河蟹患哪些疾病会出现“长毛”现象呢?“长毛”后又该如何防治呢?  相似文献   

13.
马云家  高岩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4):179-181, 187
河蟹产业在崇明县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崇明县通过生态养殖、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多种方式,使河蟹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崇明河蟹产业还存在着种质退化、混杂,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问题。文章对崇明县河蟹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建立标准化蟹种示范基地、深化种养结合、调整养殖结构、实施品牌化战略、拓宽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但是,河蟹防逃技术始终困扰着北方广大养殖户。通过几年来对河蟹养殖户的调查,和对南方先进养殖技术的学习,我们总结了北方地区河蟹逃跑原因及防逃对策。  相似文献   

15.
薛海勇  华芳 《内陆水产》2005,30(3):26-26
在池塘养鱼中。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发大面积的死亡。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仔细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不同原因作了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河蟹既可在水中生活,又可上岸活动,养殖管理相当困难。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逃蟹,影响养殖效益。弄清河蟹逃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养蟹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蒋雪英 《渔业经济研究》2000,(3):22-23,26,27
河蟹种群趋于小型化,已成为当前河蟹养殖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河蟹种群小型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蟹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蟹发病的原因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塘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2004,34(6):54-54
近几年,随着养殖河蟹效益的不断提高,全国河蟹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但同时河蟹种质退化日趋严重。据专家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有许多地方的养殖户为谋取私利乱引种交配。如有些河蟹育苗厂用同一池塘同一父母生的雌雄蟹作亲本进行近亲交配;有些利用一年的生理发育不充分的早熟蟹作繁殖亲本:  相似文献   

20.
1河蟹逃跑的原因 1.1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在养殖过程中,河蟹会因水温、水质等情况变化,出现逃跑的迹象,如水中污物增多,水体PH值下降。溶氧少于3mg/L,夏天水温太高,冬天水温过低等都会使河蟹逃离原有水域,趋向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