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在1.73hm^2池塘利用小网箱集中进行乌鳢苗种人工催产孵化,培育过程中按鱼苗规格大小分级到大型网箱中培育大规格鱼种,进行规模化大批量生产。2002年度催产60组乌鳢亲鱼。生产乌仔58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55700kg,利润219860元。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原产美洲,属鲶形目鲴科鱼类。2005年至2007年笔者连续三年在江西省峡江县幸福水库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鲴规模化培育苗种试验研究,获得了培育大规格苗种100万尾的好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鲴苗种实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内陆丘陵地区温棚池塘,采用人工催产、网箱孵化手段人工繁殖泥鳅水花苗种,经营养强化后,培育成夏花苗种。结果:270尾雌鳅人工催产2次,产卵46万粒,经受精、孵化和强化培育,收获夏花苗种39710尾。  相似文献   

4.
江波  王震  卞秋云 《水产养殖》2012,33(5):32-33
2009-2011年,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黄河滩新民良种场进行了黄河野生乌鳢微流水人工繁育保种试验.其中:2009年催产亲鱼15组,集卵9万粒,受精率很低,未孵出鱼苗.2010年催产亲鱼30组,集卵50万粒,受精率56.7%,生产水花28.3万尾,1龄鱼种5万尾;2011年,对注射剂量和孵化流程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共催产亲鱼48组,集卵18万粒,孵化水花鱼苗11万尾,受精率达到61.1%;经过2阶段(水花-夏花,夏花-鱼种)培育,生产1龄鱼种2万尾,平均规格75 g/尾,总产量1 500 kg,667m2均产量500 kg,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原产美洲,属鲶形目鮰科鱼类.2005年至2007年笔者连续三年在江西省峡江县幸福水库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鮰规模化培育苗种试验研究,获得了培育大规格苗种100万尾的好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7.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河中收集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瑷河中收集野生唇鲳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鲋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10.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5月,湖南省双牌县鑫潇水渔业专业合作社在县畜牧水产局指导下,通过与湖北省匙吻鲟原种场合作,在双牌水库开展网箱养殖匙吻鲟的相关试验示范。当年完成100口标准化示范网箱建设,引进10厘米的匙吻鲟苗种,开展网箱培育大规格匙吻鲟苗种技术攻关,当年成功育成体重150克/尾以上鱼种3万多尾,同年产0.75千克/尾左右商品鲜鱼30吨,获利90万元。经过多年科学生产总结,合作社掌握了整套网箱  相似文献   

12.
于2005年4月对双斑东方鲀分两批进行催产,各获受精卵800万粒,分别孵出仔鱼320万尾和340万尾,孵化率为80%和85%;经31d和29d室内培育,分别获全长13.0~17.9mm稚幼鱼180万尾和160万尾,成活率分别为56.2%和47.1%;后移入网箱培育,共获全长38.0~60.0mm苗种150万尾,暂养成活率44.1%  相似文献   

13.
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万土  竺俊全 《海洋渔业》2003,25(2):86-86,72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等,是一种自然分布于我国沿海的习见经济鱼类。北自山东,南至两广及海南都把它作为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年来,随着网箱养殖鱼类品种结构的调整,黑鲷养殖业呈上升趋势,养殖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于2001、2002年分别进行了黑鲷规模化育苗及海区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浙江省的黑鲷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批量的优质种苗。两年来,共培育出5~8cm的大规格苗种2.35×10~6尾,海区网箱培育平均成活率达89%。现将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繁殖的三角鲂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 ,并进行亲鱼催产后授精方式、孵化方式对比和不同饵料投喂比较等试验。共催产亲鱼 2 5 7对 ,产卵总量 12 6 0万粒 ,受精卵 10 33 7万粒 ,孵出稚鱼 (规格 3mm左右 ) 878 1万尾 ,培育鱼苗 (规格 30~ 5 0mm) 6 2 3 7万尾 ;平均受精率 82 0 4 % ,平均孵化率 84 95 % ,鱼苗总成活率 71 0 3%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洪源 《内陆水产》2003,28(9):13-14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是目前鳜鱼养殖的基础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这个阶段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稍有不当,就会前功尽弃。两年来我们就鳜鱼种培育方式,饵料鱼的配套和鱼病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以下:1培育方式和方法孵化环道培育圆形,直径2.8米,环道容积3米3,过滤纱窗圆柱形,网目为80目。用于开口期的培育,孵化出膜后第3~8天,体长5.1~12毫米,放养密度每立方米5万~10万尾。网箱培育出膜第9天转入网箱培育,网箱规格3米×1米×1米,网目40目。设在一级过滤池中,固定式设置。放养密度0.4万尾/米3。小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引进条斑星鲽亲鱼64尾,培育成活率95.3%,催产率80%,孵化率89%,幼苗成活率73%.2009年共育出商品苗18万尾,苗种平均体长规格8 cm以上,卵受精率81.9%.2009年放苗1.5万尾,存活1.22万尾,平均体长29.2 cm,平均体重824 g.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680906粒,孵化鱼苗355390尾。随后进行为期50天(4月上旬至5月下旬)的松江鲈鱼苗种培育,成功培育全长30毫米左右的松江鲈鱼鱼种约30万尾,苗种成活率约为84.4%。培育分育苗箱培育及育苗池培育两阶段进行。一、育苗箱培育初孵幼苗个体小(全长5~6毫米),捕食能力弱,游泳能力不强,不适于大水体中培育,点数后转入育苗箱进行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8.
为就近解决网箱育种所需鲤鱼夏花的培育问题,在自然条件下网箱池塘并用,采用网箱培育亲鱼、网箱人工催产、池塘自然孵化、池塘水花培育至夏花、网箱培育鱼种的技术路线,在不增加产孵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了野鲤、松浦镜鲤人工催产、池塘育苗、网箱育种试验。试验采用规格为4m×1m×1.5m三个试验箱进行催产和孵化;两个面积同为1 300m2的池塘进行夏花培育;6个规格为6m×6m×2.5m的网箱进行网箱育种。结果表明,试验思路正确,技术路线可行。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此技术进行人工繁育鲤鱼苗种,可达到网箱养鲤的苗种自给,显著提高苗种入箱成活率,降低苗种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青海省渔业环境检测站在青海省黑泉水库利用库底深层流水进行了温棚高白鲑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经过90d孵化、培育,孵化率达到95%以上,培育率70%,达到了试验的要求,孵化出鱼苗480万尾,培育出鱼苗330万尾。2006年在东大滩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