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目前我国强化耕地保护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内外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基本理论基础、耕地保护补偿给付主体和受偿主体、补偿资金、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等六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指出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胡娟  赵凯  庄皓雯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88-193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 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 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得出农地产权的缺失、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弱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现行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一种以低碳型土地利用结构为目标的耕地保护补偿面积求算过程,从区域和农户两个层面阐述了补偿途径,并给出了适用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建议,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界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建立区域间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俱乐部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并提出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构建区域间多样化的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建  刘永利  许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06-20708
在对保定市耕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保定市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安全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即:建立区域补偿机制,完善耕地综合价值补偿机制,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加快耕地保护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实现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新增占用耕地的组织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城镇居民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社会各界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捐助资金等;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筹集和运行,并将其账户设立在相应级别的财政部门下,实行专户缴纳、专款专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区域间监督机制、区域内部监督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违法违规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9.
黄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78-28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国内外有关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研究进展,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逻辑、机制及相应的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等方面,但补偿的价值标准定量研究不足,补偿面积标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缺乏面向农户的耕地保护的补偿研究.为此,应加强对价值标准及面积标准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农户的耕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能充分激发耕地保护内生动力,对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地矛盾突出,为缓解矛盾,进一步保护耕地资源,健全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构建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从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形成过程、机制现状出发,总结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建设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该文结合当前政策背景,探索了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问题:补偿主体为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为耕地价值,该价值体系所包涵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在3个主体之间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补偿方式包括:(1)地域内统一、地域间因地制宜;(2)货币补偿与社会保险相结合;(3)参与式定价模式;(4)将人均耕地面积分布纳入定价依据。最后提出若干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耕地保护补偿分区研究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文章立足湖南省耕地的实际情况,依据外部性理论,将全省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各市级单位间的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对补偿分区与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湖南省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建立湖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及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和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从补偿机制、共同责任制、投入机制三方面研制出了构建河南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以便达到调动政府、单位、个人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性,提高占用耕地资源成本和保护收益;变土地"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的。最后,提出了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重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耕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了耕地利用的效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外部性下的耕地非农化机制.分析表明,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区内经济补偿和区际经济补偿运行机制、补偿体系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理论命题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是我国湿地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但却面临着湿地资源退化和丧失的威胁、湿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尖锐以及湿地资源保护投入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文中对建立湖南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立湖南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来源、补偿形式进行了制度设计,对建立湖南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与对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新琴  张安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80-11581,11642
从补偿与产权的一般关系,分析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涉及到的耕地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补偿主体包括中央政府、未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非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补偿对象包括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耕地未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多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路燕  宋利利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11-13,73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针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从耕地保护投入机制、耕地流转机制、耕地保护主体、耕地保护科技保障四个方面构建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从而促进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是耕地保护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内在动力,有利于缓解粮食紧缺和统筹区域发展。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但这项机制仍是我国耕地保护的一个薄弱环节。国际和国内有关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践,对我国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