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云南澜沧江上游原生植被种类及特点,通过对里底水电站的景观现状分析,总结出水电站景观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提出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的设计要点,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恢复方式等进行景观生态修复,在达到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视觉景观效果和持续发展要求,为我国景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云南澜沧江上游原生植被种类及特点,对乌弄龙水电站的景观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吸收现代水电站文化精华,融入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利用澜沧江上游自然生态系统为基质,通过廊道、斑块、镶嵌体等景观元素在水电站建设中的渗透及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体系,工程区呈现"一线、两核、三区、多节点"的布局特点。提出以乡土植物为主,配植少量适生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等规划设计要点,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恢复方式等进行生态景观营建,在达到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视觉景观效果和持续发展要求,为水电站的景观生态恢复寻求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需要以工程治理辅助生态治理手段。工程治理包括控制外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内源污染、投加化学试剂、以及人工湿地、引水冲污等;生态措施的核心是建立水生植被,即因地、因时制宜地恢复和重建水生植物群落;通过生物控制控制藻类生物量;进行沿岸带生态建设,恢复湖滨湿地和湖岸绿化等。在构建水生态系统的同时,还应进行湖泊的景观生态规划,合理开发湖泊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杨岭废弃矿山山体开采破坏严重、植被稀少,影响周围风景区景观等问题,采取整地并客土回填、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针对三峡库区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应用生态修复的原理与方法,开展了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宜昌页岩区应采用水平抽槽整地、客土回填、灌木种直播、乔木种采用生根粉和菌根菌等处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分乡页岩区的治理应着重强调自然恢复,同时也要辅以人工方法促进植被恢复,从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区域是我国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干旱、半干旱地貌特征,其植被景观功能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干旱区32个典型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数据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分析、景观功能评价(LFA法),诠释了植被群落与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结构、水分渗透、养分循环特征关系,依据植被抗旱性和节水性对植被进行配置,将环县植被恢复划分为保持区、改良区、修复区和重建区4个分区。针对环县的"修复区"和"重建区",从"植物选择—植被配置—立地选择—LFA评价"着手,结合农林牧等产业发展情况,提出6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的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7.
调查和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固原市四县一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现状、成效及管护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固原市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张家口市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治理项目、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草原保护和建设项目,草原"三化"得到了有效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全市草原面积达到1595.35万亩,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为加快全市草原生态建设步伐,张家口市、县(区)  相似文献   

10.
翁友恒 《林业勘察设计》2019,39(1):39-41,45
对福建省已建陆上风电项目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分风基座周边、道路两侧、青山挂白边坡及弃土弃渣场四种不同类型,提出科学的工程绿化和管护措施,旨在指导和确保福建省已建陆上风电项目生态修复达到绿化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景观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及乡土植被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使修复后的山体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更具观赏价值,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总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北方地区各种类型山体修复治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了北方地区常用的两种修复方式和四种修复技术,分析了北方山体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内山体景观生态修复工程应用技术为例,提出北京地区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原则和建议,并对几种修复技术进行了对比,认为应结合各类修复点生态景观效果的要求,以及经济和施工技术的难度,针对特定环境选择更加合理、生态、景观价值更优的修复技术,力求为北京城市周边类似破损山体的修复治理和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种水体修复设施——拼接组合式水生植物浮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城市景观水的污染,避免蓝藻水华的发生,目前在景观水治理行业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措施,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物生态功能来维护与修复景观水体,水生植物浮岛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生态治理设施。鉴于目前国内外的浮岛种类繁杂,在其工艺、材料、安装、造价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各有其不足之处,不适合现在大范围应用的市场要求,因此,我们最新研制出了一种强度高、浮力大、坚固耐用、便于加工、结构合理、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齿合插接型"水生植物景观浮岛。通过工程现场试验证明,已达到低造价、节能源、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和靓丽的水体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开采严重破坏地球表面景观和地表生态系统。为加强对已破坏山体的治理、生态修复,辽宁省政府从2012年开始实施以治理破坏山体为重点的青山工程。该文以桓仁县闭坑矿山生态治理为例,系统叙述了桓仁县闭坑矿山总体概况、治理现状、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应采取对策,旨在为桓仁县乃至全省闭坑矿山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阐述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境内长江一级支流龙河源头的藤子沟湿地消落带的地质地貌、土壤、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文、视线等自然条件,以及产生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景观效果等问题。提出保护优先,科学恢复生态,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构建景观的多样性等景观规划原则,以及自然植被重建、人工植被营造、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建、人工湿地护坡构建、保护裸岩现状等消落带治理模式。籍此,对不同高程消落带植被景观及不同功能分区进行了相应的植物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绥阳县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多渠道筹措资金;生态修复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提高林草覆盖率;科学合理地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方式,形成替代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施生态移民,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石漠化宏观监测体系,杜绝新的人为破坏;完善承包管理或租赁经营措施,实行责任追究制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与东湖通道工程周边立地条件具有很高相似性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和磨山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带性植被群落营建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总结出适用于不同功能类型的植景修复模式,用以修复东湖通道工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半)自然群落基础上,团山区段以生态型修复为主,形成8个植景模式;红庙立交桥梁、九女墩、团山路等区段以观赏型修复为主,植被选择注重植物的材质、株型、季相变化,形成具有观赏特色的7个植景模式;磨山小区区段以休憩型为主,形成具有半开敞式空间的2个植景模式。对东湖通道工程区域陆生植被景观修复进行研究,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重度人工干扰区的植景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态修复的涵义、理论、实践及模式的论述,研究分析了生态修复对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的优化作用,指出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治理工程的保护,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南涧县城后山土壤侵蚀、植被恢复、生态治理及管理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山土壤侵蚀强度整体以中度为主,面蚀治理较好,但崩塌蚀和沟蚀强度仍在强烈级以上;植被类型及物种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富有成效,治理效果明显。针对以往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消落带是水位周期性涨落而形成的特殊环境承载体。文章通过分析重庆南岸区消落带历年水位节律变动信息,得出不同高程的设计参考线,进而对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消落带竖向层域采取对应的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景观美化、韧性承洪等综合规划设计措施,旨在为城市消落带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分析思路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了煤矿区土地、水体、大气等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生态恢复与开发等生态修复技术,全部充填开采、条带开采、覆岩离层带填充等矿区开采沉陷防治技术,监测、临时工程、预警、防渗处理、植被重建、挖沟和排水等地面塌陷及地裂缝预防与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