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探讨了数字化防沙治沙工作中无人机和固沙机的应用状况。阐述了草沙障机械化铺设设备——固沙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并根据当前形势对无人机和固沙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目前,多种新型号固沙机已经产生,传统的沙漠治理应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行列式草沙障修筑机在国内外的治沙机械中仍然是个空白。我国广大沙漠区治沙工作量很大。为了固定流动沙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用麦草秸杆固沙,用沙生灌木苗造林的综合治理,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建立了许乡绿洲,收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沙漠治理工作量很大,用工多,设置草沙障限然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很低,条件艰苦,劳功强度大。广大治沙工作者和工人,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治沙机械化,以便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7CX-2型草沙障修筑气机就是为我国“三北”地区固沙造林而研制成功的行列式草沙障设置机械。该机性能先进,生产效率很高,使用方便,适于在  相似文献   

3.
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风沙流结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以2m×2m与3m×3m这2个模式防护效果好且省工省料,是最理想的模式.沙障设置后形成了稳定的沙面,在雨季播种了沙蒿、沙打旺等固沙植物,2a后沙障腐烂,固沙植物取代了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使流动沙地永久固...  相似文献   

4.
纱网材料沙障铺设机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纱网材料沙障铺设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整机结构中的核心部件及智能控制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设计,实现了在流动沙丘上铺设纱网沙障机械化作业,创新性解决了纱网材料沙障铺设中核心部件和人工智能控制作业方面的不足,为国内首创。新研制纱网材料沙障铺设机工作结构装置,集机械、液压、智能控制为一体,沙障铺设效率高、性能可靠,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草方格铺设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方格铺设机构是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的重要执行机构,其包括纵向铺设机构和横向铺设机构两大部分。纵向铺设机构利用压草盘将草压入沙中,铺设长度连续、间隔1m的草沙障;横向铺设机构用插刀每隔1m插草一次,在纵向草沙障三个空档中同时插入长度为850~1000mm的草沙障。此机构大大提高了草方格铺设的质量和效率,适合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作业。  相似文献   

6.
在呼伦贝尔沙地鄂温克旗锡泥河东苏木亚日盖嘎查草原风蚀坑,根据本地区沙障材料成本实际情况,结合风蚀坑面积大、坡度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草方格沙障的1m×1m网格设计,6月初雨季期间,沿着沙障边缘人工点播杨柴和沙打旺,播种量4kg/667m2,混播比例杨柴∶沙打旺为3∶1。采用草方格沙障与灌草混播综合治理技术治理风蚀坑能够取得明显固沙效果。造林2a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风蚀减少。  相似文献   

7.
4 生物沙障治沙模式4.1 模式概述在降水较好的半干旱地区的低缓流动沙丘 ,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 ,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 ,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 ,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4.2 模式适宜条件在年均降水量 30 0~ 40 0mm的半干旱区内 ,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垅、沙带的沙地治理中 ,适宜采用本模式。4.3 技术思路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的治理有多种植物固沙方法 ,但选用萌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灌木枝条 ,扦插造林形成活沙障的形式 ,不仅可将流沙一次固定 ,而且障间还可进一步发展乔、灌、草植被 ,确是一…  相似文献   

8.
<正> 河西各地在固沙造林上,采用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是设置粘土沙障或柴草沙障,此外还有土埋沙丘、砾石压沙等。上述固沙措施,由于劳动强度大,花工多或材料缺,工本高,都有其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的工程固沙措施,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沥清毡作沙障材料,在站西缘和宋和大队林场50余亩流动沙丘上,连续设置了1万多米沙障,进行固沙造林试验,初获成效。现就沥清毡沙障固沙原理,设置技术,经济效益,固沙效应等问题,提出一些见解,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塑料网格沙障固沙技术在临策铁路治沙造林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网格沙障固沙技术是用特制塑料网控制流沙风蚀,并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达到治理沙害的目的.该技术主要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根据资料记载,从2005年开始,国内很多学者对塑料网格沙障固沙造林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县林业局分别从塑料网格沙障的固沙原理和塑料网格沙障对新月形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风沙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北京林业大学丁国栋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几种不同材料机械沙障防风效应研究》中,对不同材质、规格、高度和孔隙度的沙障的土壤风蚀进行了野外观测.通过选择典型沙丘,从风速、集沙量、土壤侵蚀与堆积、粗糙度四个方面,对研究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所涉及的风沙物理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将塑料网格沙障设计为四种不同高度、三种不同孔隙度和四种不同规格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塑料网格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相似文献   

11.
机械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流沙过程中,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可以彻底降伏沙龙,达到从根本上治理流沙的目的.巴盟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极度沙漠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研究,在裸露沙丘表面设置粘土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障内人工栽植各种固沙植物,结合封育恢复天然植被.用这些措施建造的多种类型防风固沙植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试验站内沙障的设置方法及今后的植被建设问题综述如下:一、机械沙障的设置方法根据风沙运动的规律和特点,93%的沙粒都集中在近地表层10厘米高度范围内.因此,一般情况下沙障高度要求在10厘米~15厘米.沙障的方向应与主风向垂直,夹角要在90°~100°之间.粘土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样方法对且末县河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封禁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大体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铺设草方格沙障的沙地内共有灌木和草本植物13种,分属6科13属。无草方格沙障保护的裸沙地共有草本植物5种,分属2科4属;(2)封禁区铺设草方格沙障沙地内和无草方格沙障的裸沙地中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有十分明显的差异;(3)采取封禁措施3年后,特别是建设草方格沙障后,能促使流沙固定,促进植物定居,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踏郎、黄柳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植物再生性能设置沙障成活,治理高大流动沙丘,达到植物固沙的目的。植物选择以踏郎为最好,黄柳次之;埋设时间为10 月中下旬;沙障设置选用矮立式紧密结构,沙障网格规格为丘顶2m ×2m ,中部4m ×4m ,丘脚和平缓沙丘6m ×6m ,可采用带状混交配置模式。利用这种技术治理流动沙丘2800hm 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7国道植物再生沙障防沙治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丘的植被盖度,达到了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盖度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中卫格状沙丘铁路固沙是从1957年开始,采取沙障固沙与植物固沙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8年来的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就植物固沙方面提出初步总结(本文不涉及沙障固沙,沙障固沙在另文讨论)。包兰铁路在中卫县境西,通过腾格里沙漠的东南前沿。这里主要是格状沙丘,高低起伏很大,形成一望无际的沙山。其立地条件很差,主要特点是植被稀少(覆盖度仅1—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风沙危害特征,结合风蚀坑不同部位或立地条件,采取沙障+植物固沙技术、植苗造林和灌木直播、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恢复等"三结合"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蚀坑流动沙地。结果表明:采用带状或网格状PE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以及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对风蚀积沙控制、植物种和植被盖度增加以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和未设置沙障相比,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减少风蚀效果最大,其次分别为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且网格沙障好于带状沙障。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植被覆盖度由设置前的4. 67%平均增加到54. 61%,带状或网格黄柳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88%或20. 09%,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16%或26. 64%,带状或网格PLA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8. 1%或9. 62%。采用沙障+植物固沙技术,人工促进和天然植被恢复相结合能够在2~3年内控制风蚀坑风沙危害,重建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19.
粘土、柴草沙障是工程固沙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柴草沙障有效期短,实际效益低,粘土沙障虽有效期较长,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笔者从一九八八年开始在民勤中沙窝做了地膜沙障设置试验。一九八九年又在民勤小西沟无量庙沙丘上设置地膜沙障三千六百一十七米,压沙十六亩,每亩成本八元三角。经检查,沙面无风蚀,沙障完好率达百分之百,比柴草沙障节约投资一倍多;与粘土沙障相比,节约投资三倍,这是一种较好的工程固沙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风沙治理和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沙障设置是项关键技术。针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设置草方格、黏土方格和尼龙网沙障对比分析不同沙障对植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9种不同规格的沙障中,草方格沙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同坡度沙丘,沙障方格大小影响植被成活率与覆盖度,50°的沙丘上,适宜设置1.5m×1.5m大小的沙障方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