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绿化与生活》2012,(8):20-21
森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底色和名片。对于北京市来说,加快推进平原造林绿化,建设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当北京市决定在2012年开始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时候,丰台区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着手在平原地区营造点线面、网带片、林园水相结合的,大面积、高水平、有特色、多功能的都市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会上了解到,全市将编制《北京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今年内平谷将有望成为北京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平谷、延庆、通州等3个区将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到2022年,结合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工程,密云、怀柔、石景山、房山等4个区将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围绕"东亚文化之都、宜居森林泉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提出"一核一环,两轴两屏,三带六极多园"森林城市建设布局,组织实施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和森林支撑等四大体系23个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43%和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5日,在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北京市延庆区正式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而在2018年10月,代表北京市第一个参加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平谷区,已经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不到一年时间,平谷、延庆接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也标志着北京"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驶入快车道。目前,  相似文献   

5.
正绿韵掩映、花团锦簇。不用走多远,便能见到公园,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绿色,茂密的树林、满地的青草、各式各样的花海、在水中肆意生长的淡水红树林……这样"处处是画,步步是景"的怡人景象,在广东省的很多城市随处见到。这得益于广东省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并率先提出在珠三角地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如今,珠三角9市全部如期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广东省掀起了森林城市建设高潮。目前,全省累计有18个市加入建设森林城市行列,广东的森林城市建设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出门便能听到鸟语呢喃,步行十分钟,有花香扑鼻,走在健康步道上,能在大自然赐予的森林氧吧中呼吸。这些听起来要在山区郊野才能实现的场景,如今随着北京核心区城市森林的建设,市民们只需要出门走路十分钟,就能享受到森林带给市民的绿色心情。为落实留白增绿,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增强百姓绿色获得感。今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在加强城市公园建  相似文献   

7.
正驱车前往平谷,刚出高速路口,就能看见大幅的宣传牌"创森林城市,建幸福平谷。"走在山林小路间,满眼都是宣传森林防火和创建森林城市的标语标牌。"金海湖、桃花节、黄松峪、大峡谷……"平谷这些"网红景点"早就声名在外,坐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平谷区森林覆盖率66.51%,多年位居北京市第一。2015年8月,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号召,平谷的创森之路就此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城市建设,其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祉。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昆明市2008年全面启动实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昆明"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3年9月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主要做法是坚持和发展了三个创新。创新思路,以科学规划引领森林城市建设为科学规范地推进创建森林城市工作,昆明市编制了《昆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以市域森林生态资源为基础,确立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生态优先、师法自然;林水相依、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国家林业局在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城、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既是国家发出的号召,也是城市着力改善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浅析了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北京市未来的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5日,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宣读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决定,并举行授牌仪式,会议授予北京市延庆区等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我省的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至此国家森林城市达194个,其中我省国家森林城市已达到7个,分别是张家口市、石家庄市、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市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出"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指出,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分析了森林对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根据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可持续造林和经营的5个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并给出建设效果的评价条件,以期能为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森林城市建设如今已成为我国增加森林面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生态文化的有效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特别是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后,森林城市建设已在全国形成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本文明确了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范围、期限和指导思想,认为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由市域和市区两个层面组成,并提出了"二带、五区、七环、十线"市域城市森林结构和"一环、二带、四楔、多园、多线"环网状市区城市森林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7.
纵览     
正国家林业局: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人民日报1月30日消息,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正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据介绍,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在《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着力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列为8项主要任务之一,并在珠三角开展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5日,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深圳召开。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秦皇岛市等27个城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国"国家森林城市"已达165个。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舟山市、桐庐县、安吉县和江山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莆田市,江西省萍乡市、武宁县和崇义县,山东省济宁市、聊城市、滕州市、邹城市和曲阜市,河南省濮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湖北省黄石市和宜都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  相似文献   

19.
正800米长的木栈道蜿蜒在一片50年生的油松林里,栈道两侧分布着18个节点,这些节点有的是用展板讲述50年来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这片油松林是如何从一片荒山变成现在的绿森林,有的节点让游客通过转动圆盘上的指针学习森林经营知识,有的节点是用模型模拟动物居住的环境。这条木栈道是北京市财政支持、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北京森林文化展示区建设"项目完成的北京市第一条自然观察径。日前经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9月19日,在陕西延安召开的2016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继广州、东莞、惠州市之后,珠海市和肇庆市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使广东省的"国家森林城市"增至5个,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珠三角要做"森林城市群"全国样板广东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向本刊记者透露,目前,深圳、佛山、中山、江门市创建工作也正稳步推进,力争到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