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静态指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马尾松形态指标和主要生理指标有助于筛选优良的造林苗木。利用先进的立体视觉3D重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实现马尾松苗木的静态指标精准测量。首先搭建软硬件实验平台,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图像序列,在计算机上通过算法重构出马尾松苗木的3D模型,提取马尾松苗木的形态学指标;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挖掘近红外光谱中的有用信息,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线性模型,从而达到苗木主要生理指标的快速、无损测定。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得到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指标与人工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检测方法精度高,可满足林业调查要求,并为马尾松苗木活力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地理起源及进化繁衍规律的探讨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史变迁、冰川影响、地形特点、生态条件的分析与植株原始形态的调查检测 ,提出四川盆地的马尾松种源是我国古老马尾松的原始类型。由于盆地的特殊地形 ,使马尾松渡过冰期的影响得以保存而生长到现在。经检测该地区马尾松针叶树脂道数目最少 ,只有大多数种源的一半 ,条叶型苗木比例最高 ,比大多数种源高 2  6倍。树脂道少与条叶型苗木多都是较为原始的形态特征 ,证明四川盆地种源属于原始类型 ,是马尾松地理起源种群。又由于盆地东南部与外界沟壑相连 ,植物基因交流渠道通畅 ,使得马尾松从原始分布区 ,经过渡地带不断进化繁衍到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在南岭山地立地评价的系统研究中,选择了具有年节间生长规律的马尾松为对象,采用截距法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就南岭山地的马尾松而言,采用截距法作为立地质量评价的手段是可行的;并将截距法与立地因子和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相联系,提出了一套有林地和无林地统一评价,将评价指标落实到标准蓄积量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处理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苗木生长期,用浓度为500 μg·g-1 000 Ug·g-1、1 500 μg·g-1、2 000 μg·g-1多效唑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多效唑对马尾松苗木影响不大,高浓度多效唑对其影响极为显著.1 000-1 500 ug·g-1浓度多效唑可有效地提高马尾松的苗木质量,提高苗木抗寒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化学除草剂在马尾松苗圃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苗床处理方法,应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及不同的浓度,进行马尾松苗圃除草效果的试验,并进行苗木生长质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马尾松育苗最佳的化学除草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PGPP接种剂运用到马尾松育苗和造林生产上,证实了对马尾松拌种育苗提高苗木质量等级具有良好的显著效果,对马尾松沾根造林而促进生长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马尾松优质种源在不同岩石发育土壤上的育苗情况,采用大田育苗试验研究马尾松古蓬种源在4种不同岩性土壤上的发芽和生长,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在4种土壤的出苗率、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苗木的出苗率、苗高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最大,分别达56.1%、33.1 cm;苗木在长石石英砂岩土壤中地径最大,达4.2 mm;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总生物量达4.57 g为最大;苗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响应,揭示了马尾松育苗在养分高、容重小、有效水高、砂砾多的土壤中效果明显,为今后马尾松育苗地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400余块马尾松标准地调查材料,应用等级系数法、数量化理论Ⅰ和交互逐步四归法分别建立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从中筛选出浙江省马尾松适宜的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编制成表,使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得以统一。同时找出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合理规划、科学经营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地径、植株地上干重和地下干质量指标中,均优于其他接种处理。综合比较而言,供试的红菇菌株0807接种马尾松苗木,无论在菌根合成还是促进苗木生长方面都表现最优,为7个红菇菌株中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研究筛选的红菇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组合,可为南方地区马尾松林下经济发展和培育红菇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选用松乳菇的二个株系和华南牛肝菌为供试食用型菌根真菌,将它们接种在马尾松苗床上,成功获得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播种育苗3个月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马尾松幼苗100株,检测和分析马尾松苗木的菌根化效应。 1 马尾松苗木的菌根感染率 根据具有菌根的苗木根数占总抽取根数的百分比来测定菌根感染率,以确定苗木的菌根化程度。测得结果如图1。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马尾松几何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马尾松生长发育的观测数据为依据,提出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几何建模方法,模拟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几何模型.试验证明:这种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几何建模技术对模拟和表现马尾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育苗防冻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育苗工作中,一年生苗木在越冬时常出现较严重的冻梢现象。本试验采用不同播种期、施肥方法、灌溉时间等措施,探讨对马尾松苗木防冻越冬的影响,以及采取不同防冻措施观  相似文献   

14.
国外松壮苗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外松苗木质量的评价因子,对几项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种子大小和重量与种子发芽速度相关,早发芽幼苗在苗床上拥有生长空间优势,经种子分级,采用大,中粒种子育苗能够提高苗木质量,根据苗木质量评价和造林表现及育苗经济综合分析,提出国外松适宜的育苗密度为110-140株/m^2苗木切根改善根系质量和苗木结构,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苗木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宜在8-10月份实施2-3次,深度1  相似文献   

15.
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样的试验地内,对福建杉木、马尾松、木荷苗木采用不同的距行距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的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平均比福建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高大.混交林的蓄积量比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的蓄积量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缓释肥的应用是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轻基质容器苗为培育目标,以材用和脂用马尾松家系为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缓释肥养分配比和施用量的育苗试验,筛选适宜的缓释肥养分配比和施用量。缓释肥N-P-K配比的试验梯度分别为18-5-12、20.5-4.5-10和23-4-8,施用量试验梯度为1.5、2.0和2.5 kg·m~(-3)。结果表明:缓释肥的NPK配比、施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显著。适当降低缓释肥中氮的占比,提高磷和钾的占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茎叶和根的生物量,苗木根系的主根长、平均直径和总体积也显著增加。1a生苗高、地径和根系的质量、根冠比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根系的主根长、总根长、表面积和总体积也随着显著提高。说明适量添加缓释肥进行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株高和地径的生长以及根系的形态建成,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物质的累积。适宜马尾松轻基质育苗的缓释肥N-P-K配比为20.5-4.5-10,施用量以2.5 kg·m~(-3)为宜,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和根系总体积与试验群体均值相比整体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未接种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Al^3+)处理(0、0.2、0.4、0.8和1.2 mmol·L^-1)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揭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对Al^3+的适应机制,为减轻马尾松苗木铝毒害现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对氮(N)、磷(P)、钾(K)的吸收能力均优于不接种的马尾松苗。马尾松幼苗苗高、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生长随着Al^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随着Al^3+浓度的逐渐增大,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的N、P、K含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根、茎、叶中Al^3+含量的分配为根>茎>叶。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通过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结构,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特别是根系的生长,以及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根系吸收Al^3+,提高了马尾松幼苗的耐铝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安元强  吴志海  田军 《绿色科技》2012,(7):68-69,71
探讨了在温室大棚内,采用轻基质容器,通过适时温湿度的控制和养分管理,培育马尾松容器苗木。分析了温室大棚内轻基质马尾松容器苗木质量,并对苗木出圃前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和建园质量,在苗圃地培育马尾松砧木并在苗圃地采用套袋嫁接技术嫁接接穗,成活后,将接株移栽到马尾松种子园定植。笔者主要从砧木的培育、穗条的采集、套袋嫁接方式及嫁接苗处理等方面阐述马尾松苗圃地套袋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