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简称DMPP)尿素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比施用尿素好;含DMPP尿素,一次施用比分期施用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对稻田土壤不同形态矿质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两种典型土壤种植水稻,研究尿素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水稻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施用含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分别增加94.6%~97.9%和55.4%~65.1%,硝态氮浓度下降49.0%~81.3%和33.9%~83.7%,亚硝态氮浓度下降46.9%~90.9%和53.7%~90.2%。添加DMPP抑制剂于尿素,小粉土和青紫泥处理水稻的产量增加24.9%和14.2%,生物量增加20.6%和14.4%,吸氮量增加15.3%和22.5%。DMPP抑制剂可有效保持土壤高铵态氮浓度、低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土壤氮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研究通过比较尿素中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MPP和土壤养分活化剂CSN等肥料增效剂对锦绣杜鹃生长情况及土壤指标的影响,筛选效果显著的肥料增效剂。结果表明,DMPP处理组对于维持土壤高铵态氮和低硝态氮具有显著作用,施加DMPP组和DMPP+NBPT组锦绣杜鹃的株高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DMPP可作为新型肥料增效剂广泛应用于苗木栽培,可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同时可减少肥料流失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简称DMPP)尿素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比尿素好;一次施用比分期施用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2O排放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加尿素和硝化抑制剂(ck)、单施尿素[氮(N)200 mg·kg–1,U]、尿素+DMPP (添加量为氮量的1%,DMPP)和尿素+CP (添加量为氮量的2%,CP) 4个处理。【结果】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 (P<0.05)。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NH4+-N)质量分数(P<0.05),而两者之间硝态氮(NO3–-N)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DMPP和CP处理的NO3–-N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且2个处理的净硝化速率都显著低于ck和U处理(P<0.05),有明显的硝化抑制... 相似文献
6.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总氮含量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在施肥后第2天至第4天达到峰值,1周后大幅度下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氮施肥(N210)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比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3∶3∶4)的施肥方式熊显著降低水稻田面水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说明氮施肥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水环境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8.
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对稻田田面水氮浓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 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施肥后1周内是防控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稻季3次施肥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田面水全氮(TN)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6.14%~71.01%、19.54%~50.53%和60.34%~80.12%,NH4+-N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52.98%~73.37%、17.58%~54.53%和38.16%~86.15%;单季稻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为20%~40%,可维持水稻的增产稳产,同时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减少环境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用量粪肥增施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等氮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系统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以及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田面水无机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粪肥增施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192.8 kg·hm-2,以N计)的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相当于增施N 115.1kg·hm-2)的效果最佳,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穗数、分蘖数、株高、秸秆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等指标均达到最高,与单施尿素相比,分别提高36.2%、46.4%、12.1%、16.1%、0.7%、48.5%和56.3%;氮素利用指标(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得到显著优化(P<0.05);追施穗肥后田面水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4%和10.3%,表明适量增施粪肥会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氮素的流失风险。另外,增施粪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粪肥增施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可最大程度实现水稻增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硝化抑制剂DMPP对菜园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完善蔬菜硝酸盐污染的调控技术体系,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菜园土壤NH4^ -N,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土壤NH4^ -N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而NO3^--N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MPP处理的土壤中NH4^ -N含量高于硫硝镀(ASN)处理,NO3^--N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以云母、硫磺、石膏、草炭、褐煤为辅加材料,试验对水稻吸氮和生长的影响,硫磺和石膏效果较好,特别是石膏,吸氮量达到3068.36mg/盆,比追肥增加10.6%;与追肥相比较,硫磺和石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2%和9.8%,产量提高2.6%和13.5%,并且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田间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对小青菜贮藏过程中硝酸盐与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施用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对冰箱贮藏条件下小青菜可食部分硝酸盐、维生素C(V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施与不施DMPP2种处理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呈现先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Vc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MPP在贮藏前期能够有效地降低硝酸盐含量,延缓Vc含量的降低。贮藏2d后,DMPP处理小青菜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74.4和9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54.4和50mg·kg-1,处理间硝酸盐、Vc降幅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贮藏2~4d中,DMPP处理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20.1和91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144.7和84mg·kg-1,处理间硝酸盐含量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贮藏4~6d中,对照处理硝酸盐含量升高了60.6mg·kg-1,DMPP处理升高了76.2mg·kg-1,Vc含量分别降低23和117mg·kg-1,且处理间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蔬菜贮藏时间不要过长,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生产中稳产增产、减少化肥施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生产模式。为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合理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梯度(0%、10%、20%、30%、40%和50%),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差异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20%的替代比对早稻的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5.8%,对晚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增加16.1%、有效穗数增加7.4%、实粒数增加11.8%、千粒重增加11.1%、结实率增加4.5%)均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早、晚稻分别显著增产13.9%和18.6%,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4.7%和4.9%。替代比例与早、晚稻产量的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的替代比均为21%。有机肥氮配施比例越大,田面水氮浓度越低,减少了氮素径流损失风险。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20%时,既可以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又能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和适当减少稻田化学氮肥施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与流失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生产中稳产增产、减少化肥施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生产模式。为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合理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梯度(0%、10%、20%、30%、40%和50%),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差异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20%的替代比对早稻的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5.8%,对晚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增加16.1%、有效穗数增加7.4%、实粒数增加11.8%、千粒重增加11.1%、结实率增加4.5%)均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早、晚稻分别显著增产13.9%和18.6%,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4.7%和4.9%。替代比例与早、晚稻产量的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的替代比均为21%。有机肥氮配施比例越大,田面水氮浓度越低,减少了氮素径流损失风险。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20%时,既可以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又能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和适当减少稻田化学氮肥施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氮是极为重要的。不过,在土壤之中,所能够产生的氮元素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以至于植物的生长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将氮肥作为主要的应用物质,以此来确保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氮肥的利用率却很难得到提升,经常会出现浪费的情况,对农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氮素与抑制剂双控释尿素的制备及其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酶金缓释尿素对油菜田土壤氮素及油菜植株全氮含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酶金缓释尿素在石灰性褐土中抑制尿素水解显著有效作用时间在油菜移栽后20 d以内,20 d以后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分别为5.26,9.08,14.34 mg/kg,显著高于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有机氮、全氮和植株全氮比多酶金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13.55%,13.67%,9.85%和21.75%,21.82%,19.60%,且差异显著;多酶金缓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5.19%,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损失最低,分别为40.13%和1.21 g/盆,而多酶金尿素处理的油菜产量比多酶金缓释尿素和普尿分别提高了5.38%,8.11%,这可能与肥料释放养分特点和油菜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PASP)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变化的综合影响,以聚天门冬氨酸钙盐(PASP-Ca)与尿素复配为供试材料,通过水稻大田试验研究基于减量施氮下PASP-Ca尿素对水稻生长、氮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PASP-Ca尿素的控污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减量施氮处理降低了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在施基肥、蘖肥后第1 d,田面水总氮(TN)浓度降低了12.70%、17.23%。减量施氮后,水稻产量增加了0.78%、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0.39%,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9.3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减量施氮处理满足了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节约了氮肥,保证了水稻稳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减量施氮下各PASP-Ca尿素处理降低了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施基肥1~7 d内,基、蘖肥和穗肥施氮比例50%、30%和20%处理的田面水铵态氮(NH4+-N)浓度降低了24.94%~68.66%,其中第5、7 d显著降低。施蘖肥1~7 d内,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田面水NH4+-N浓度降低了2.72%~51.30%。施用PASP-Ca尿素有利于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提高,使水稻产量增加了0.87%~7.27%,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7.05%~35.20%,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1~30.26个百分点,其中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籽粒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30.08%,秸秆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7%,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了30.26个百分点。综合评价水稻产量、氮吸收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减量施氮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减量施用PASP-Ca尿素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尿素,且最佳基、蘖肥施氮比例为80%、20%。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667、N400、N267、N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400I2.00、N267I1.33、N133I0.67处理分别施用纯氮400、267、133 kg/hm2并配施纯氮量0.5%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2.00、1.33、0.67 kg/hm2,测定枸杞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枸杞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枸杞产量。2019年N400I2.00、N267I1.33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400、N267处理分别增加5.8%、5.0%。两年N400I2.00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667处理分别增加9.3%和6.7%。枸杞的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400I2.00~N133I0.67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667处理增加8.9~45.1 kg/kg。与农民习惯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及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提高植株及果实吸氮量。N400I2.00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及果实吸氮量最高,较N667处理提高18.5%及12.8%。同等施氮量下硝化抑制剂的施用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N400I2.00~N267I1.33处理的表观损失量较N400~N267处理降低30.7~44.4 kg/hm2。在农民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40%~60%施氮量可保证较高的枸杞产量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相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枸杞植株吸氮量,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267~400 kg/hm2 同时配施1.33~2.00 kg/hm2 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为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的适宜施氮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