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确定汾豆98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以建立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提供技术依据,本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种植密度(37.50,48.75,60.00,71.25和82.50万株·hm~(-2))和4个施肥水平(450,600,750,900 kg·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基本呈现高施肥水平大于低施肥水平的现象;其它农艺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其随施肥水平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现象。汾豆98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71.25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的最佳施肥量为900 kg·hm~(-2),最高产量为3 287.3 kg·hm~(-2),适当减小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给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旱地冬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设229、459和688kg·hm~(-2)3个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设180×10~4、240×10~4、300×10~4和360×10~4株·hm~(-2) 4个水平,研究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普冰151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普冰151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在施肥量为459kg·hm~(-2)和种植密度为240×104株·hm~(-2)时达到最高值。随施肥量增加,普冰151产量先升后降,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加施肥量可显著提高普冰151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稳定时间在施肥量为459kg·hm~(-2)时达到最大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沉降值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普冰151高产和优质的适宜施肥量为459kg·hm~(-2),种植密度为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3.
膦酸胆碱合剂对东北地区春玉米根系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不同品种京单28和先玉335为试材,通过设置5个种植密度,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化学调控技术对不同密度群体春玉米根系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京单28和先玉335根系气生根数和总根数下降,根系干物重和根系活力降低,两个品种的双穗率、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下降,空秆率上升,不同处理的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56 250株/hm2密度处理获得最高产量。经膦酸胆碱合剂处理后,两个品种不同密度的根系气生根数增加,根系干物重和根系活力提高,高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得到改善,两个品种均在90 000株/hm2密度处理获得最高产量。研究表明,膦酸胆碱合剂能提高根系质量,缓解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可为实现密植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新品种会-2号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量,特拟定该品种的栽培密度与肥料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各处理的出苗期、现蕾期、封行期、开花期、成熟期和生育期的影响不大。(2)薯块个数在同一施肥量的各处理中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密度增大,产量增加,以A4处理为最高;施肥量增加,产量增加,以B3处理最高。(4)经济效益最大和产量最高的密度和肥料组合是每公顷密度为54000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K为14:16:15)1800kg。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匀播冬小麦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A_1)和新冬50(A_2)为材料,匀播(株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分别记为M_1、M_2、M_3、M_4、M_5)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匀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匀播条件下,冬小麦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新冬22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籽粒产量均表现为M_2处理最高,新冬50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籽粒产量均表现为M_4处理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万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烟后轮作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2020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以湘农甜玉3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其中湘农甜玉3号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2 000(T1)、48 000(T2)、54 000(T3)、60 000(T4)、66 000(T5)株/hm2,郑单958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5 000(S1)、52 500(S2)、60 000(S3)、67 500(S4)、75 000(S5)株/hm2,比较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2种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显著差异;从吐丝期起,2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过高的轮作密度导致湘农甜玉3号倒伏倒折率增加、秃顶变长,郑单958的总叶片数和空秆率增加、穗粒数降低;2种玉米的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湘农甜玉3号以T3处理的产量最高,郑单958则以S3处理产量最高。该地区烤烟收获后轮作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4 000株/hm2和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N量的增加,永良4号经济系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内麦19呈增加趋势.经济系数高,经济产量均相对较高。粒叶比随密度、施N量、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叶面积相近的情况下,粒叶比高的产量高。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9.
麦套花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产量以中密度(1.9万株/亩)处理最高,其次是低密度处理(1.5万株/亩),高密度处理(2.3万株/亩)最低。麦套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1.8~2.0万株/亩,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果数降低趋势明显,而公斤果数则以高密度处理最高,中密度处理最低,出米率有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行距与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高产春麦田选择合理种植方式和肥密组合,采用裂区设计,在两种行距下实施不同的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处理,探讨不同行距下的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15 cm行距下的各个肥密处理的产量均高于30 cm行距下相应的肥密处理.除淀粉含量之外,行距对春小麦的其他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施肥量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高肥料用量处理(360 kg/ha,NPK纯量,N∶P2O5∶K2O=1∶1·1∶0.5)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增加,淀粉含量下降.在相同行距、施肥量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施肥量效应相反.三个因素相互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行距为15 cm、肥料施用量(NPK纯量,N∶P2O5∶K2O=1∶11∶0.5)为360 kg/ha、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a的处理组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气候类型区降水量及气温资源,对5个苦荞新品种在5个县(区)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对参试品种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测定田间密度、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等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AMMI稳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主要性状指标和品种多年试点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因子的关联度依次为密度>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主茎分枝数>千粒质量。通过对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分析,结合多点产量,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较好的晋荞2号和黔黑荞5号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JX0010为试验材料,在湖南常德澧县澧东试验区研究了三种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和三个密度(18000株/hm~2、36000株/hm~2、54000株/hm~2)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对棉花经济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下,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始果枝着生高度、单株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或减少),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方式最短;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以漂浮育苗的最高,营养钵的最低;在高密度下,直播与漂浮育苗的籽棉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给春小麦养分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了肥料施用量对小麦不同密度群体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与群体密度对春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低施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肥水平下,产量随群体密度增加出现波动,但均高于低施肥水平的产量。群体密度的增加降低了收获穗数饱和度、穗粒数及籽粒面筋含量,但增加了籽粒容重;施肥量的增加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面筋含量;群体密度和施肥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且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调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比较了4种种植密度对其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株行距7 cm×(25 cm+4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600.5 kg/hm~2,比株行距13 cm×(25 cm+40 cm)、10 cm×(25 cm+40 cm)、10 cm×(20 cm+40 cm)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3.5%、15.8%和11.7%,但其单株粒数、果荚数和粒重显著下降;株高和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茎节数和第一结荚节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少。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和第一结荚节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8366**,R=-0.7139~(**)和R=-0.5230~*),与分枝数表现出显著正相关(R=0.5261~*)。通径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株高主茎节数结荚高度第一结荚节位分枝数,其中株高对单株种子产量有显著的负效应,其贡献率最大为0.5855。  相似文献   

15.
以科玉1108为材料,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4.5、5.25、6.0、6.75万株/hm^2),研究密度对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和青贮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行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鲜重和单穗重降低,籽粒产量和青贮生物产量呈抛物线分布。收获籽粒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做青贮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在6.0万~6.75万株/hm^2,两者兼顾的合理种植密度为5.2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两种密度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密度与油菜需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密后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均一,更能满足机械化收获需要。高密处理油菜籽粒产量高于低密处理。施氮0~180kg/hm2时,两个密度下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在270kg/hm2时两密度下油菜产量均有所下降。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又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密度能促进氮素向油菜籽粒转移,降低每生产100kg籽粒油菜需氮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相同的目标产量(低密下的经济产量、湖北省油菜平均单产和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下,油菜增密后可以节约氮肥用量22.9%~30.6%,增密减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试管苗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微型薯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个种植密度,即每平方米130株、225株及400株。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总块茎数和总产量逐渐上升。每平方米400株是3种密度中的最佳栽培密度,获得块茎数多,产量最高,且中大薯、中小薯和小薯块茎数分别达到每平方米178个、475个及39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