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APD技术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其指纹图谱特征。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程序简便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此文综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机引物PCR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rbitrarily primed PCR,AP-PCR)是由Welsh、Williams于1990 年几乎同时建立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检测技术 .该技术以 PCR 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单一的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 进行 PCR扩增.在该技术问世的短短几年内,因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简便快速等特点而  相似文献   

3.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我国蚕业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RAPD分子标记 1.1RAPD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由Willams和Welsh等先后于1900提出.该技术主要利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人工随机合成的寡核苷酸单链(为10个核苷酸)为引物,以生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DNA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ticDNA,RAPD)是由Williams等人于199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遗传标记,他首次用7个不同的寡核耷酸引物(十聚体),扩增了人、大豆、谷类、会苔和细菌的DNA,获得了丰富的多态性,证明了RAPD的可行性。作为PCR技术的延伸,RAPD继承了PCR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容易等优点,又具有合成一套弓!物,可以用干不同生物基因组分析和可以大大减少多态性分析的预备性工作等特点。因而,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其独到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快速、简便和适…  相似文献   

5.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克隆、DNA重组技术,尤其是PCR技术的兴起和新的电泳技术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各种分子标记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种DNA检测技术,诸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简单重复序列(SSR)、测序的标记位点(STS)、数目可变的串连重复序列(VNTR)等等,所有这些技术将为动植物育种、遗传图谱的构建、分子克隆、基因定位等各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RAPD技术由于其在检测DNA多态性上具有独特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和检测容易等优点,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的分子标记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其在牧草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在牧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1985年,美国的KaryMullis等人发明了PCR技术。两年后,PCR自动化装置 的完成使其进入实用阶段。1990年,Williams和Welsh两人分别独立地研制成功了一种 基于PCR技术之上,更加灵敏,简便易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RAPD 技术可用引物数量大,检测区域几乎能覆盖整个基因组,多态信息含量大,自问世以来,在 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而快速的应用。如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MAS、杂种优势预 测等等。 1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80年代末期,畜禽遗传图谱的研究开始启动。进入9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始 了动物基因组研究计划。10年来,主要畜禽品种遗传图谱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94年,Levin以East lansing参照群为基础构建的鸡遗传图谱,在 98个遗传标记中就包含了41个RAPD标记。他还利用回交作图群体将13个RAPD标记定位于Z染 色体上,几乎与该染色体有关的所有经济性状相连锁。他认为,类似的方法还可用于W染色 体和其它畜禽性染色体的遗传作图。1995年,ChengHH等又将86个微卫星标记、 16个RAPD标记和24个CR1标记增加到East Lansing图谱上,并且指出RAPD标记 和CR1标记在其他群体中虽然没有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及其在链球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的分型技术包括传统的分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两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基因分型。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继而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其指纹图谱特征,揭示不同菌株间的细微差别。这种方法简单、快速,现已在链球菌的分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PD即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RAPD标记是由美国科学家 Williams和 Welsh等人 (1990 )利用PCR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RAPD技术因其简便快捷、多态检出率高、所需 DNA量少和不需杂交等优点 ,很快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 ,并在遗传分析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1  RAPD的原理RAPD技术建立在 PCR技术的基础上 ,它利用一系列 (通常数百个 )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单连 (一般为 10碱基聚合体 )为引物 ,对所研究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如果引物与模板 DNA某一片段具有互补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11.
1953年,Waston和Crick提出了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1980年Botsten等采用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技术。80年代中后期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诞生和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拾多年来,相继出现了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SSR(简单序列重复也称为微卫星标记)、AFLP等十几种DNA标记技术。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基因组研究、生物遗传育种、起源进化、分类鉴定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常用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及…  相似文献   

1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寄生于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引物对不同种球虫的DNA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存在明显差异,证明RAPD技术可用于同宿主艾美耳球虫虫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近交系小鼠RAPD标记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分析BALB/c、C57BL/6、DBA/2、C3H/He等4个近交系小鼠的基因多态性,探讨用RAPD作为遗传标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检测。结果表明,4种小鼠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多态性RAPD标记,证明RAPD可作为近交系小鼠的分子标记,在DNA水平区别4种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14.
肝片形明虫 长菲策吸虫及日本血吸虫DNA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对肝片形吸虫、长菲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虫体总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三条具有种鉴别意义的RAPD谱带。这些特征性条带可望标记成探针用于粪便学检查中虫卵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传统细菌分型方法的重要作用,并重点介绍了近年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低频限制性切割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IRS-PCR)、随意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多位点酶电泳(MLEE)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等6种用于细菌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情况,指出了其他细菌分型技术,如ARDRA、SSCP、DGGE、TGGEI、S等的不足,对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PCR在细菌分型上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的多态性检测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继 RFL 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和 DNA指纹 (DNA fingerprinting)技术后 ,1990年 Williams等人〔1〕第一次用随机引物扩增的方法寻找多态性 DNA片段 ,并用做分子标记 ,将此方法命名为 RAPD (Random AmplifiedP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技术对美洲狼尾草不育系23A、23DA、85DA,恢复系3B-6及其相应的3个F1杂交种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摸索出一套适合美洲狼尾草DNA提取、PCR扩增方法.对随机选取的27个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有5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中引物S.扩增的条带不仅重复性好,而且清晰,为美洲狼尾草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AP-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近况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家蚕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标记既是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遗传图谱、研究生物多样性、育种、基因定位与克隆等的基因。目前,已有多项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家蚕基因组的研究,并构建了多种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包括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简称RFLP)、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简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称AFLP)、简单重复序列PCR(简称SSR-PCR)等。本文就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家蚕基因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美洲狼尾草不育系、恢复系及杂种F_1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 RAPD技术对美洲狼尾草不育系 2 3A、2 3DA、85 DA,恢复系 3B- 6及其相应的 3个F1杂交种基因组 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摸索出一套适合美洲狼尾草 DNA提取、PCR扩增方法。对随机选取的 2 7个引物进行扩增 ,结果有 5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其中引物S369扩增的条带不仅重复性好 ,而且清晰 ,为美洲狼尾草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