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打旺种带真菌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南志标  刘若 《草业学报》1997,6(4):11-16
对来自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的沙打旺种样进行了植株残体检验,洗涤检验和真菌分离培养检验,探讨了光照与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在分离培养检验中的作用,并以解剖检验法研究了真菌在种子内的侵染部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为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检验可较为全面地检测沙打旺的种带真菌,光照与表面消毒处理对真菌检出种数及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间的植株残体是传带病原真菌的重要来源,残体检验是了解种子与植株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从来自6省(区)的种子及种子间植株残体上共分离鉴定出23种真菌。根据田间检验结果,可以确定的重要病原真菌是小丛壳(Glomerelasp.),拉伯兰单胞锈(UromyceslapponicusLagerh),茎点霉(Phomasp.),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r)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m)。解剖检验表明,茎点霉,匍柄霉,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l〕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等真菌主要存在于子叶内,种皮上仅发现产黄青霉(P  相似文献   

2.
沙打旺根腐病菌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离自不同地区的沙打旺根腐病菌19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得知:不同种的根腐病菌对沙打旺的致病力不同,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较强,茄病镰刀菌次之,串珠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弱;同种根腐病菌的不同菌株其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证明沙打旺根腐病菌存在着致病力的分化.菌株的致病力与地区分布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种带真菌检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儒  侯天爵 《草业科学》1990,7(1):46-48
  相似文献   

4.
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种带真菌检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儒 《中国草地》1989,(4):73-78
  相似文献   

5.
种带真菌可影响牧草种子的生活力,降低发芽率及出苗率,在阐述牧草种带真菌所在部位、种类及可能引起危害的同时提出了几种种带真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苜蓿种带真菌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北和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苜蓿产区的30个审定登记品种的38个苜蓿种子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检测研究;测定了21种25个真菌分离物对苜蓿幼苗根组织的入侵性及19种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肖博文  冯伟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20,29(12):121-130
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可致二月兰种子萌发后烂种烂芽率16.50%~68.50%,其中芸薹生链格孢、顶孢哈氏霉可引致种子发芽率降低18.18%~27.27%。7种种带真菌分别引致二月兰离体叶片出现褪绿和坏死腐烂等症状,发病率100%,病斑面积8.84%~99.38%,病情指数22.50~95.00。盆栽条件下,种带真菌均可致植物出现萎蔫褪绿和坏死叶斑等症状,病株率100%,叶片发病率41.56%~79.88%,病情指数16.22~56.93。与对照(不接种带真菌)相比,种带真菌侵染二月兰植株后第9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30.40%~204.1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为-1.81%~82.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8.78%~86.14%,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13.24%~37.85%。致病性试验表明,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性最强,顶孢哈氏霉致病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带真菌区系及该真菌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从弋江籽紫云英中共分离得到 6 属 7 种真菌,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近缘弯孢霉(Curvularia affinis)、膝曲弯孢菌(Curvularia geniculata)、雪霉微座孢(Microdochium nivale)、纸皮思霉(Pithomyces chartarum)和囊状匍柄霉 (Stemphylium vesicarium)。所分离的种带真菌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活力指数 ,影响生长 。 种带真菌降低紫云英种子发芽率 1. 69%~76. 27%,降低种子发芽势 16. 00%~ 42. 00%,活力指数降低 2. 25%~79. 48%,均以膝曲弯孢菌影响最大,纸皮思霉影响最小(P<0. 05); 胚芽长降低 1. 06%~34. 39%,胚根长降低 3. 49%~43. 02%,出苗率降低 15. 79%~52. 63%。【结论】 种带真菌对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膝曲弯孢菌、雪霉微座孢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二月兰种带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带真菌是植物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以重要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旨在明确二月兰种带真菌种类,探讨其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获得二月兰种带真菌5属7种,分别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生链格孢(A. brassicicol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附球菌属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镰刀菌属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哈氏霉属顶孢哈氏霉(Harzia acremonioides),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 sp.)真菌;其中芸薹生链格孢是导致田间二月兰叶斑病的病原。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二月兰种带真菌25属30种,包括常见致病菌芸苔链格孢、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 exigua)、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可见,二月兰种带真菌多为常见致病菌,应进一步开展其致病性研究,关注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据此研发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婷燕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20,29(12):131-139
植物病原菌通过种子可进一步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传播。为确定我国目前主要种植的苜蓿品种是否携带苜蓿黄萎病菌等毁灭性病害的病菌和其他重要病菌,为苜蓿的引种调运和病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从我国苜蓿育种者和经营进口苜蓿种子的公司收集了32个苜蓿品种,采用PDA平皿法分离并鉴定了种带真菌,采用浸种法测定了其对中苜3号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致病性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种子中未检测出苜蓿黄萎病菌及其他生产上的检疫性病原菌,苜蓿种子上的真菌主要为环境普遍存在的链格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等真菌,共有19属20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带菌率有显著差异,不消毒处理下带菌率为26.18%~67.54%;消毒处理后平均种带真菌率有效降低了25.10%;枝孢霉、黑附球菌、枝顶孢、细交链孢等显著降低发芽率,篮状菌、球毛壳菌、黄曲霉、茄匍柄霉等菌对幼苗的芽和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幼苗枯萎、腐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皿测定法对我国北京口岸2014年进境草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携带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ITS4和ITS5引物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对种带真菌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种子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从5个国家的7个进境草种批次中共检测出13属21种48株真菌,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茎点霉属(Phoma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能够将所有分离到的真菌鉴定到属,但是在种水平上鉴定有限,不能将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细交链孢(A.alternata)和乔木链格孢(A.arborescens)很好地区分开。本研究明确了5个来样量较大国家的草种带菌情况,ITS基因能够运用于口岸草种携带真菌的初步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储存年限老芒麦种子种带真菌检测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焘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5,24(2):96-103
对来自青海的5个不同收获年份的老芒麦种样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研究;测定了12种分离率大于1%的种带真菌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样发芽率为56%~80%,S2发芽率最高,达到80%,显著高于S1和S5(P<0.05);种样带菌率为24%~38%,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S5带菌率最高,达到38%,显著高于其他种样(P<0.05);共鉴定出老芒麦种带真菌15属17种,真菌分离率为0.25%~8.75%,其中青霉和曲霉是老芒麦最常见的种带真菌,在5个种样上均被分离得到;燕麦镰孢、串珠镰孢、镰孢菌1、离蠕孢和德氏霉5种真菌是老芒麦最主要的致病真菌,均显著地降低了老芒麦种子的萌发、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幼苗的生物量(P<0.05);细交链孢对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是显著地降低了幼苗的长度和干物质产量(P<0.05)。皮思霉、离蠕孢、曲霉3种真菌显著延长了老芒麦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而燕麦镰孢则显著地缩短了种子平均发芽时间(P<0.05)。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带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影响,对同一产地收获后贮藏于相同环境下1、2、3和5年的3个裸燕麦品种分别进行了带菌情况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延长,裸燕麦种子带菌量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孢子负荷量的变化范围为0.60~8.40 cfu;带菌率介于2.75%~28.50%。不同品种的带菌情况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的带菌种类和分离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也明显不同。从3个裸燕麦品种中共检出真菌17属33种,优势属为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链格孢菌属,优势种因贮藏时间和品种不同而异。裸燕麦种子的毒素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种真菌毒素中检出量最高的是细交链孢酮酸,为16.88~348.67 μg·kg-1;桔青霉素的含量最低,变化范围为0.01~1.04 μg·kg-1。综上,贮藏年限对裸燕麦种子的带菌情况和真菌毒素检出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NaOH处理结缕草种子对种带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0%NaOH处理2002、2003和2004年收获的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种子,采用PDA培养法测定种子带菌率、种带真菌的种类和分离频率。结果表明:NaOH处理结缕草种子降低其带菌率,与表面消毒效果相当,处理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带菌率升高。经过NaOH处理的种子再进行表面消毒效果不明显。在供试材料中共检出25属34种真菌,其中曲霉、青霉的分离频率最高。用NaOH浸泡和表面消毒种子均可以降低其带菌种类,且二者效果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可作为多种农业害虫的真菌杀虫剂。研究测定了不同温、湿度条件对球孢白僵菌Bb00菌株的营养生长、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该菌株营养生长最好,孢子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在此温度下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力也最强;相对湿度为95%~100%时菌株的营养生长最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100%时达到最高,此时被该菌株感染的桑天牛幼虫的死亡速度快,死亡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杀虫剂用于球虫卵囊消毒的可能性,检测了丁硫克百威、氯虫苯甲酰胺、茶核苏云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辛硫灭多威和甲基硫菌灵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0.3μL/m L处理组球虫孢子化率为61.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3μg/m L和30μg/m L处理组球虫孢子化率分别为60%、63.75%和65%,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处理组。进一步利用氯虫苯甲酰胺(0.3μL/m L)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μg/m L)处理球虫孢子化卵囊1 h和24 h并接种鸡,各处理组抗球虫指数(ACI)均在100以上,高于生理盐水处理对照组(ACI=53.5),其中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1 h组ACI值最高,达129.7。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能显著降低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率及致病力,具有用于鸡球虫卵囊消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