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业已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国有9亿多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8亿多亩.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超过4000万人.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至少有3.5亿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将带动8亿多农业人口转移出去.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就地脱贫,就永远不可能.尽快的,大规模的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1"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1.1"三农"问题的概念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称为"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就是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总称。具体的讲,就是农业的增长与发展;农民现实的收入及其增长、未来的生活、职业等变化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银市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达43%,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相对于工业是一个弱势产业.而正是这一弱势产业,养活着白银近80%的农业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键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什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代表白银人民的利益,促进白银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并非朝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琦 《现代农业》2004,(10):36-37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于一个有近8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强调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无论如何也不过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十六大后新一届“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三农”问题称之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赋予许多新意的表述,如此关切,可见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  相似文献   

7.
刘云峰 《甘肃农业》2005,3(10):15-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日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其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全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源入手,提出走农村产业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三农”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信息化,即“五化”的关系。认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命,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产业化的农业企业在规模和量上的积累构成城镇化的雏形,城镇化则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知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对"三农"问题的新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备斗目标,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键。中共十六大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对农村发展目标和任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关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起点低,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任务极为艰巨。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就业空间究竟有多大?“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是就业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问题,当前农村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空间亟需拓展。一是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由于中国农业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呈增长势头。全国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533m2,人均耕地稍多的地方多数是北方地区,但又严重缺水,产出率低。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8亿~2亿人,这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压力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按照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坚持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对农业投入,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样云县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是祥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祥云县农村养猪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畜牧养殖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规模明显扩大,畜牧养殖小区越来越多,但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阻碍了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农村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31个省市的最新统计,农村经纪人总户数达三十八万余户,经纪执业人员达六十一万余人,业务量达一千七百多亿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流通问题,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此为农民最迫切和最困惑的问题,亦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衔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引导农民把农业当作产业来经营、做到跳出农业来看农业,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易虹 《今日农村》2002,(12):24-24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农村法治建设已成为21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9亿多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法治建设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国,根在基层、在农村。在农村实行法治,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的各项事务,为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促进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水利化,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城镇化,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极大地冲击了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会宁  黄科 《农业考古》2006,(3):330-332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出发,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才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三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有效途径,从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