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制一种复合蛋白饲料作为豆粕的代用品。试验选取生长发育相近、体重约45kg的长白×大白二元去势公猪48头,采取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分为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比较3种SSM全豆粕替代物对生长育肥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SSM全豆粕替代物对生长育肥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成本与对照组相比大大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肥育猪消化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非常规饲料经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肥育猪生产与消化性能的影响,选择65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猪(杜×长×大)7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头,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非常规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饲料本身的品质得到了改善;生长肥育猪饲喂益生菌发酵非常规日粮后,各组均有提高肥育猪日增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发酵1组提高肥育猪...  相似文献   

3.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体重分别约为20和50 kg的猪480和300头,均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了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对照组2个阶段(20~50和50~90 kg)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8.5%和16%的高蛋白日粮;试验组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5.5%和14%的低蛋白日粮,只补加赖氨酸。结果表明:以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标准配制生长肥育猪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12.5%~16.2%,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背膘厚、系水力等指标上还略有优化趋势,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环保养猪方式下不同垫料猪床饲养生长育肥猪的综合效果,为优化养猪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对比测定和评价宁夏寒季自然床与发酵床饲养生长育肥猪对舍内温湿度指标、生长发育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自然床和发酵床均可为生长肥育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提供相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自然床可以降低环保养猪的垫料成本、提高饲养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结论]生物学、环境与经济效益评价的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床饲养生长肥育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林标声  何玉琴  罗建  杨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63-6564,6567
[目的]研究高活菌发酵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180头日龄相近、体况一致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中加抗生素,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的高活菌发酵饲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其中IgG含量在28 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饲喂28 d后的猪瘟抗体阻断率比21 d提高46.10%,且28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猪瘟抗体阻断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饲喂高活菌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T-AOC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应用高活菌发酵饲料能够促进生长肥育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提高,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必需氨基酸的合理添加及降低养殖成本提供依据.[方法]将90头体重40 kg肥育猪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传统高蛋白(14.7%)日粮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1.5%和3.0%同时添加必需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分析在育肥阶段各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各方面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肥育猪的饲养中可以考虑饲喂低蛋白质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选用96头健康的、体重平均(20.8±0.9kg)的二元杂交猪(大白×长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组分别添加1%CA、0.5%SC、1%CA+0.5%SC,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研究日粮中添加五味子(SC)、柠檬酸(CA)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五味子可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血清中TP含量,降低血清ALT活性(P0.05),二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血清中TP、HDL含量,降低CHOL含量和ALT活性,提高生长猪的饲料利用效率(P0.05)。五味子、柠檬酸联合使用效果在饲料效率和脂肪代谢方面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阶段肥育法和五阶段肥育法对商品肉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三阶段肥育法相比,五阶段肥育法可使生长肥育猪增重4.53%,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两者相近(2.96∶2.97);日均采食量提高4.13%,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减少0.66元。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分阶段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阶段饲养与3阶段饲养相比,各阶段的饲粮更适合生长肥育猪的需要,可取得更好经济效益,每头猪增重4.38 kg,多获利142.6元/头,日增重提高6.24%,饲料消耗率降低3.88%,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分阶段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阶段饲养与3阶段饲养相比,各阶段的饲粮更适合生长肥育猪的需要,可取得更好经济效益,每头猪增重4.38 kg,多获利142.6元/头,日增重提高6.24%,饲料消耗率降低3.88%,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对棉花具有诱导抗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不同生育期,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播种到初花期伊力特控制效果最好,防效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棉花初花期前,伊力特、Messenger对供试棉花品种的生长势影响较大,尤其伊力特处理的小区产量明显高出清水对照487.50 kg/2,增产21.26;.  相似文献   

12.
在防治棉蚜的田间小区试验中,保苗剂9号和1号处理棉种(药剂∶种子=1∶50,下同)防治效果最好,维持89.1%以上的防效达30d;其次为保苗剂8号,30d平均防效为77.9%;保苗剂2号对棉蚜无效。4种保苗剂处理棉种对棉花安全,其出苗率和保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温室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包衣棉种出苗率和保苗效果的影响很大。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湿度在19.84%~19.96%时的出苗率远远低于对照;平均温度为13.3℃,土壤湿度为27.56%时,经种衣剂24号处理的棉种的出苗率、保苗效果最好;土壤湿度为24.65%时,保苗剂9号处理的出苗率保苗效果较好。平均温度为21.2℃,土壤湿度为22.75%时,种衣剂24号和保苗剂9号处理的出苗率较高,保苗效果是对照的1.06~1.16倍。另外,还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来评价持效期较长的保苗剂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危害对苗期棉花生理生化及其防御酶的影响。【方法】 设置初始密度为5、10和15头/株,接在棉苗第2片真叶上,分别危害1、2、3 d,待危害结束后,取棉苗真叶,依次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长管蚜危害密度有较大关系,且均随着棉长管蚜危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棉长管蚜的取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的棉花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时,棉花叶片中MDA含量随着棉长管蚜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危害3 d后,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叶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而取食3 d后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与5和10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对照组棉花。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2和3 d的棉花叶片中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同时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时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结论】 棉长管蚜的取食可以改变棉花体内与营养代谢和细胞渗透压调节相关物质的改变,并诱导其相关防御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田间罩笼和实验室饲养法,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olver)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抗性棉上棉蚜的内禀增长力(rm)和种群趋势指数(I)均明显小于常规棉(对照),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明显.因此棉蚜内禀增长力(rm)和种群趋势指数(I)可作为棉花抗性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防治棉田斜纹夜蛾专用药剂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控制斜纹夜蛾对棉花的危害,经室内试验、室外调查,筛选出2个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的复配药剂配方。对人畜短安全间隔期(6 d)配方:4.5%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1∶1∶4000。对人畜长安全间隔期(12 d)配方:48%毒死蜱、50%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1∶1∶4000。2种复配农药的室内试验校正防治效果达93.9%~96.8%。10 hm2棉田中试的校正防治效果达92.4%~96.6%。2种复配农药对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白星花金龟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与不同为害时间下,棉花植株对烟粉虱持续取食胁迫所产生防御应答响应,分析叶片中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烟粉虱与棉花的互作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叶片真叶生长至5叶的棉花植株(NJ-135)上,分别接入0头(对照)、50和500头烟粉虱,单株罩140目尼龙网,在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后,分别采集棉花叶片,测定总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50和500头/株处理组,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叶片中总蛋白、脯氨酸、过氧化氢酶含量均与取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随取食时间和密度的加大而增高(3.23, 4.87和5.55 μg/mL, 3.84, 5.38和5.92 μg/mL; 0.85, 0.92和0.99 μg/g, 0.89, 0.98和1.21 μg/g; 9.81, 10.98和18.45 U/mg prot; 12.42, 15.29和19.16 U/mg prot),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6.77, 15.83和15.64 mg/g; 18.10, 15.75和7.84mg/g),丙二醛含量随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3.76, 3.26和4.44 nmol/mg prot; 4.45, 3.94和5.15 nmol/mg prot),叶绿素含量变化低密度与高密度处理含量动态变化不同,50头/株为先下降后上升(1.27, 0.90和1.92 mg/g),500头/株为逐渐上升(0.50, 0.86和1.98 mg/g)。【结论】 棉花叶片会对烟粉虱取食胁迫产生相应的防御应答,与棉花生理生化性质改变有关。密度与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均是诱导叶片内总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因素。高密度的烟粉虱会增强这种应答的程度,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应答程度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种复方中药(编号分别为AB、CD和AH)分别饲喂1龄鲫鱼28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探讨所用方剂对鲫鱼肝脏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期间水温20℃,每天按照体重的2.0%投喂制备的饲料。采集鲫鱼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四个代表性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复方中药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AB、C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H、C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三种复方中药均能提高T-AOC,其中AB、CD组提高效果显著(P<0.05)。所选的三种复方中药均对鲫鱼肝脏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其中CD组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上非靶标害虫棉蚜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EPG技术记录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保铃棉32B、双价转基因棉国抗22以及常规棉泗棉3号上连续生活10代前后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棉蚜在3个棉花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各波型所占比例、重复出现的频次及平均周期表现不尽一致。棉蚜在单价转Bt棉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也即主要取食行为的E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高于在常规棉上,表示未取食状态的np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低于在常规棉上;双价转基因棉上与常规棉上无差异;而反映蚜虫刺探食物行为的C波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拜城油鸡生产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的300只初生重相近的拜城油鸡雏鸡,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及网上饲养三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鸡饲喂相同的日粮.[结果]散养组鸡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的半净膛率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与平养组(P<0.05),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P<0.01)和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腿肌24、48h滴水损失率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 <0.05或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肌OD值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腿肌灰分含量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肌内脂肪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5);网上饲养组胸肌及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相反肌纤维密度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其它性能和肉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三种饲养方式各有优缺点,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全长cD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并研究其及多酚氧化酶系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取食诱导反应,明确其在棉花防御棉铃虫取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笔者研究组前期从棉花SSH文库中获得的对昆虫取食诱导响应明显的棉花PPO基因序列片段,设计5′RACE特异引物,进行5′端RACE反应,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拼接序列在NCBI棉花dbEST数据库中,用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检索,获得一条EST(GenBank登录号:DR461072.1)与测序结果有410 bp重复。用DNAstar进行组装、电子延伸,获得一条棉花PPO基因序列,命名为GhPPO1。在GhPPO1序列两端设计引物进行全长验证,同时设计引物,以棉花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验证GhPPO1是否含有内含子。采用BLASTX在NCBI数据库中对验证后的GhPPO1序列进行同源序列分析;ClustalW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对推测的编码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功能位点及理化性质的预测与分析,所用软件包括ANTHEPRO5.0、ExPASy、InterProscan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机械损伤、棉铃虫取食和口腔分泌物处理后,棉花叶片中GhPPO1的mRNA表达量;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棉花叶片中PPO酶系的活性变化趋势。【结果】 GhPPO1的cDNA序列全长为2 022 bp,推测该基因编码区(ORF)为1 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5′UTR 含102 bp,3′UTR含123 bp,预测其等电点为6.11,蛋白分子量约67.18 kD,无内含子。GhPPO1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包含CuA和CuB结合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8个N-豆蔻酰化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依赖于cAMP和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及1个酰胺化位点。GhPPO1的CuA和CuB离子结合区,有PPO蛋白关键氨基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GhPPO1蛋白与其他植物的PPO蛋白序列最大相似度几乎均在50%以上,与其他植物PPO蛋白进化关系相对较远。机械损伤棉花叶片后,GhPPO1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至6 h表达量最高,为无处理对照的3.29倍;1龄末期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后,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又升高的趋势,至12 h表达量最高,为无处理对照的6.04倍;棉铃虫取食3 h和6 h后的表达量低于机械损伤处理后相同时间的表达量。棉铃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棉花叶片后,PPO酶活性均呈现出升高趋势,且机械损伤处理酶活性在各时间段均高于棉铃虫幼虫取食处理。与未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叶片相比,机械损伤和清水共同处理的叶片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显著升高,而机械损伤和棉铃虫幼虫口腔分泌物共同处理的叶片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口腔分泌物对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GhPPO1的全长cDNA序列,证明GhPPO1是棉花防御棉铃虫取食的关键PPO基因,推测棉铃虫口腔分泌物中存在抑制棉花PPO酶活性升高物质,该物质在棉铃虫适应寄主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