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引进适合干旱绿洲区气候环境的茎用莴苣品种,寻求适合该地莴苣种植的最佳密度和栽培模式,于2015年在干旱绿洲区高台县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进行了莴苣的品种适应性、适宜密度及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W4("14-Q64")的综合表现优于其它品种,种植后75d适收,肉质茎长棒形,茎皮最薄,茎肉最厚,商品率最高,单株质量较对照增加了4.56%。同一种植模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减小;同一种植密度,起垄栽培的株高、茎长、茎粗和单株质量均大于平畦栽培。综合分析表明,"14-Q64"适合在河西干旱绿洲区推广种植,且当地莴苣种植以起垄栽培、播种密度以株行距35cm×3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正莴笋又称莴苣,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其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为人们喜食的蔬菜,是我国南方蔬菜春秋主栽品种之一。目前,莴笋施肥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一是施肥不足造成作物缺素;二是施肥过多  相似文献   

3.
杨代松 《蔬菜》2004,(10):8-8
莴笋,即茎用莴苣,属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质嫩茎,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作用。莴苣适应性强,可春(越冬)秋两季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一、品种特征特性1.白皮香又名鸭蛋头,南京著名地方品种,植株半直立,株高45.4 cm,开展度45.8 cm,叶长椭圆形,先端尖。叶片浅绿色,叶面皱缩,茎短圆锥形,茎部外皮有纵向裂纹,茎长25 cm,横径5.4 cm,茎皮与肉均为绿白色,单茎质量250 g。早熟,抗霜霉病,香味较浓,纤维少,品质好。2.紫皮香南京著名地方品种,植株半直立,株高42.2 cm,开展度40.8 cm。…  相似文献   

4.
卢芳俨 《现代园艺》2014,(19):35-36
茎用莴苣的品种因素、肥水管理不当、气候冷热不均、硼元素缺乏和采收期过晚等原因造成莴苣茎裂。通过总结生产实践经验,采取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水旱轮作、培育优质苗、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预防茎裂与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莴笋     
<正>莴笋为菊科莴苣属能形成肉质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等。莴笋是莴苣在长期栽培中,经不断的选择、培育而成的一个变种。文献载有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08年)呙国与  相似文献   

6.
柯勇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19,(16):18-23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又称生菜,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均有栽培;茎用莴苣就是莴笋,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长江流域3~5月春淡季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7.
莴苣属菊科,喜冷凉气候,稍能耐霜冻,忌高温,宜在秋冬或早春栽培;主要食用肉质茎,又称莴笋、香笋,嫩叶也可食用。我们在临安市海拔450m左右山地进行夏秋反季节(7月中下旬~10月上旬)露地栽培莴苣,生长期70d左右,667m^2产量在2500~3000kg、产值达6000元,经济效益较高。现将莴苣反季节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棚莴笋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即茎用莴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肉质嫩,可生食、凉拌、炒食,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保健蔬菜。在嘉兴地区一直以冬春栽培为主,少量秋季栽培。近几年来,为提高莴笋栽培经济效益,嘉兴地区蔬菜基地引进多个品种,逐步探索出一套大棚莴笋周年栽培技术,同一大棚1年可栽培4-5茬。  相似文献   

9.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0,1(15):20-20
莴笋为菊科莴笋属能形成肉质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笋、莴苣芛、青芛、莴菜等. 莴笋是莴苣在长期栽培中,经不断的选择、培育而成的一个变种.文献载有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08年)呙国与隋朝有使节往来,隋人得莴苣菜种.  相似文献   

10.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莴苣古今谈     
莴苣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原产地中海地区,汉隋时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人陶谷的《清异录》写道:“呙国(西域国名)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苣也”。莴苣品类甚多,依主要性状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大类。叶用莴苣又名生菜,叶片甚大,生食或熟食均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其茎肥大如笋,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12.
莴苣在分类上属菊类蔬菜,食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茎用莴苣(俗称莴笋、莴苣笋、青笋等)和叶用莴苣(俗称生菜、西生菜、千金菜等)两类。一般莴苣在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生菜在南方栽培较多,是一种重要的大众蔬菜,因其具有增强消化、促进食欲及一定的镇痛和催眠作用,因此也可以列为保健蔬菜。2003年我镇在罗前村栽培茎用莴苣(早熟莴笋)56亩,以春季栽培为主,亩产平均达1260kg。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茎用莴苣茎内深层绿色组织的光合潜力及可能的维持机制,为茎用莴苣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用大田种植的茎用莴苣为材料,以叶片为参照,对比监测其上、中、下段茎内深层组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叶绿素、水分和玉米素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茎用莴苣中、上段茎内绿色组织凌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在0.75以上,该水平与众多其他高等植物叶片相当,下段茎内组织Fv/Fm值则相对较低。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结果看,上、中段组织光化学途径耗能占比较下段茎内组织大,下段茎内组织则以组成型能量耗散占比较大。此外,各茎段内组织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虽然显著弱于叶片,但和众多其他高等植物叶片相比,其绝对值并不低。叶片中以鲜质量为基础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茎内组织,茎内组织又以中段茎含量最高。茎内组织比叶片含有更多的水分和玉米素,尤以中段茎最高。各段茎内组织叶绿素、水分和玉米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认为,茎用莴苣茎内深层组织具有较强的光合潜力,茎内无光条件下高含量玉米素是促使茎内组织长期保持绿色状态的原因之一,而这些绿色组织内的叶绿素又可作为水分结合物,从而维持茎内高水分含量,直接影响茎用莴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吴仁锋  蔡翔  杨绍丽  王萍  占稳 《长江蔬菜》2021,(9):52-53,后插1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耐寒性蔬菜,又称茎用莴苣、青笋、千金菜等,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莴笋可食药两用,享有"春令莴笋似黄金"的美誉,是医生推荐的春季"千金菜".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莴笋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流行性强、传播快、发病重、毁灭性强,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会导致菜农收入减少、种菜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莴苣,学名LactucasativaL.,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在地中海沿岸普遍栽培。16世纪在欧洲出现结球莴苣。5世纪甚宦传入我国,并演化出茎用类型─—莴笋。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栽培叶用莴苣,我国以莴笋栽培?..  相似文献   

16.
7.二青皮莴苣 四川成都地方品种,在上海栽培已十余年。以晚秋和春季栽培为主,亦可作早秋栽培。植株高35~40cm,开展度45~50cm,茎长35cm左右,茎粗6cm左右,单株重200~300g。叶直立,呈卵形,叶色淡绿,茎皮为淡绿色。茎节密,茎较粗,肉为淡绿色。早中熟,喜温,夏、秋栽培不易抽苔,肉质脆嫩,叶清香,品质好。作早秋栽培的全生育期约为70~80天,一般产量为1500kg/667m~2。作春季栽培的全生育期约为190天,产量2000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千金菜——莴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亚洲北部和非洲等一些国家 ,隋唐时引入我国。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说 :“呙国使者来汉 ,隋人求得采种 ,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现在有些地区仍称莴苣为千金菜。莴苣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也叫生菜 ,叶片从根部长出 ,有的结成球状 ,称结球莴苣。广州地区的玻璃生菜、青生菜都是其优良品种。茎用莴苣根茎发达 ,除绿色外尚有紫色 ,叶片绿中带有紫色红晕 ,或全紫色 ,云南的紫皮香、重庆的红莴苣都是其优良品种。另有一种台湾莴苣 ,是一种野菜 ,各地均有分布。莴苣的营养价值很高 ,含矿物质、钙、磷、铁较…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莴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是莴苣中的一种,莴苣属菊科,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茎用莴苣就是人们常叫的莴笋,长日照植物,在春季长日照条件下抽苔开花,是半耐寒性蔬菜,不能忍耐长期-1—2℃的低温,同化作用最适温度17—20℃,超过20℃同化作用减弱,超过30℃时同化物质几乎全部为呼吸消耗。在我国上海、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部有栽培习惯,生长期短,耐高温多湿,抗寒,适应性强.丰产、质优。在重庆四季都可栽培,供应市场,茎用莴苣茎、叶均可食用,可炒食,凉拌、做泡菜,还可加工酱莴笋、糖渍莴笋,是广大群众喜爱的蔬菜之一。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9.
飞桥1号莴苣早秋高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飞桥1号莴笋(茎用莴苣)是永安市飞桥村利用变异单株选育出的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长势强,株高60~80cm,叶簇紧凑,叶片短剑形,叶脉紫绿色,叶紫红色,皮带紫色,皮薄,肉质清脆细嫩爽口,削皮后不易变色。肉质茎呈棒状,上  相似文献   

20.
陈由禹 《中国蔬菜》2003,1(6):29-30
从永安市飞桥村地方品种群体中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茎用莴苣飞桥莴苣1号,较早熟,肉质茎翠绿、鲜艳、多汁、纤维少、具香味,商品性好,一般每667m~2产量2 500~3 0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