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蔬菜》2016,(5):29-30
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肥液精确地输送到土壤中,通过滴头将肥液以较小流量均匀输送到番茄根区的一种农业技术。主要从大棚番茄种植要点、肥料选择、微灌系统操作与维护等详细阐述水肥一体化技术。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30%以上,节肥40%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40%以上,增产15%以上,增收20%以上,并降低番茄病虫害发生,改善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从水肥一体化设备构成及安装、田间水肥施用、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甜椒的春季栽培管理技术。技术的应用,可实现667 m~2节水30%~60%,节肥25%,水肥成本降低1 200元,总收益达1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发育阶段的设施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未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技术,设施蔬菜最具潜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完全水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按设施黄瓜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供给状况,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适时、定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设施黄瓜根部土壤。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发育阶段的设施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施肥总量的推荐方法、基肥用量的确定方法、滴灌水量的运筹方案、滴灌追肥的运筹方案等内容。该技术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40%以上,增产10%以上,增收15%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融合施肥和灌溉的农业新技术,可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奉贤区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几种蔬菜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的效益作了评估,并提出了蔬菜生产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薄皮甜瓜-番茄水肥一体化轮作高效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红 《北方园艺》2021,(1):173-175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日光温室生产的发展趋势,这种管理方式既可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还可以改善温室内温湿度的环境影响,达到节约水、肥、药投入成本,提高瓜菜的品质,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唐山的日光温室甜瓜种植面积为9 333 hm^2和番茄种植面积为26 666 hm^2,2种作物均是当地优势主导产业,采用薄皮甜瓜-番茄水肥一体化的轮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土壤因长期连作而出现的障碍问题,2种作物的种植密度接近,滴灌设施、植株调整等材料可重复使用,实现了节水25%、节肥20%、节药5%、增产10%,优质商品率达到92%的效果,达到薄皮甜瓜和番茄种植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西红柿水肥一体化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滴灌、微喷等),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的一种农业新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省劳力、减轻病虫害,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作用.随着滴灌、喷灌的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五莲县潮河镇大力推广日光温室西红柿水肥一体化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47hm2,实现了节约用水和高产高效双重目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将日光温室西红柿水肥一体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是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灌溉水),利用压力灌溉系统,将水分和养分按作物的生长需求定量、定时地提供给作物。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主要由阀门、水泵、自动反冲洗过滤系统、变轨式喷灌主机、pH/EC控制器、施肥罐、电磁阀等组成。为了验证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在蔬菜育苗中节水节肥、降低劳动力、缩短浇灌时间等效果,我们在杭州禾美健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松花菜育苗水  相似文献   

8.
景炜明  陈永利  王刚 《蔬菜》2019,(7):59-62
设施黄瓜生产对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养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目前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不能满足设施黄瓜生产对水肥的合理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设施黄瓜灌溉和施肥方式、不同生育期水肥用量、肥料种类、营养成分搭配等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37.7%,节省水资源65.6%,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建议研究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正越来越被应用到各种作物上,达到一定节水、节肥及增产的效果。但是,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涉及农作物学、土壤肥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大部分人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用还滞留在初级阶段,即灌水量、施肥量、水肥配比量化模糊等,距离科学化、精准化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作用,本文就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制定提出相关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对水肥一体化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在河北永年县开展了棚室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常规普通施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每667 m2用水250 m3、追肥40 kg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比常规栽培节水34.2%、节肥20%,番茄增产4.74%。  相似文献   

11.
水肥一体化是指根据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的技术,可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水肥一体化技术通常需借助于微灌系统,将微灌和施肥结合起来,以微灌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的利用和管理,均匀、定时、定量地给作物根系提供水分和肥料,使作物主要根系附近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该文介绍了番茄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操作规程,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起到节水、节肥、改善田间环境的作用。江苏省灌云县在日光温室芦蒿—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基础上集成高垄覆膜微滴灌与水肥耦合技术,探索出了一种省工、节肥、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基于"5R养分管理"的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能实现设施蔬菜生产全程精准施肥解决方案,经过试验示范,该技术达到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40%以上,增产10%以上,增收1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在提高番茄产量、节水、节肥、省工方面优势明显。番茄的产量得到保障和增加,增产16.22%;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3.21%,节水率为21.89%,节省用肥39.50%,省工达12.20%;滴灌施肥比漫灌施肥明显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滴灌施肥农药用量减少21.05%。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节肥的现代农业技术。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苹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在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并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具有节肥、节水、节省劳动力,减少病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突出优势,还能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具有施肥简便、作物易于吸收、肥效快、供肥及时、肥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充分满足黄瓜对肥水的要求,提高了产量,在关键生育期通过人为定量调控,可有效避免黄瓜缺素症状,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其品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约氮肥,还避免了尿素和铵态氮肥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用水、用肥大户,传统灌溉、施肥方法,水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肥料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2003~2004年,栖霞市土壤肥料站承担实施了农业部<果园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集成>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对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经试验研究证明:果园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果园栽培措施,水肥利用率比较高,节水降耗增效明显,十分适宜于水源比较丰富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制干辣椒平作水肥一体化简易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广大生产者认识和应用,体现了水肥均衡、节水节肥、管理精准、减轻病害等优点。制干辣椒平作水肥一体化栽培和高垄栽培相比,除水肥一体化体现优点外,还大大降低了操作管理成本,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9.
《落叶果树》2021,53(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节水与节肥功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介绍了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其在提高果实产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效果,针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番茄肥药双减绿色栽培技术,集成运用椰糠条无土栽培番茄技术+全环境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技术+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使土壤、棚体、种子均处于无菌状态,根据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精准施肥,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番茄在整个生育期不发生病虫害,不使用农药,产品合格率达99%。生产的番茄果肉沙面,甜酸可口,单果质量130~180 g,亩产量提高8%~10%。增产、增效,节药、节肥、节水、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