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静 《上海蔬菜》2014,(1):28-29
<正>莴笋即茎用莴苣,主要以食茎为主,在春秋季栽培,供应期短,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长兴县通过引进莴笋新品种飞桥莴苣一号,在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定植,采用大棚越冬栽培,莴笋在春节前后上市,上市期正处于蔬菜淡季,销路好、售价高,经济效益显著,667m2产量达4000kg左右,产值可达1.0万元左右。现将大棚莴笋越冬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曹莉  张丽  任伟  关永  张应富 《蔬菜》2023,(6):74-75
为了改善露地越冬莴笋栽培管理技术不统一、水肥利用效率低、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促进露地越冬莴笋产业健康、高效发展,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露地越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用量、种子处理、播种时间、育苗方式、营养土配置、苗床制作、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实现了平均667 m2产值8 100元,农药投入比正茬减少52.2%,设施等生产投入成本减少15%以上的绿色高效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传统莴笋栽培方式多为秋季育苗,露地定植越冬,次年4月下旬收获。我们通过生产调查,总结出莴笋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技术,可达到周年供应,是一种生产成本低、风险小、易操作、效益显著的栽培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田利 《西南园艺》2001,29(4):38-38
莴笋为易管理、效益高的蔬菜品种 ,其栽培方式主要有秋莴笋及越冬莴笋两种 ,现将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选用良种  莴笋以茎为食用部分 ,应选笋长、粗壮、产量高、肉细质脆、水分较少、成熟期不易裂笋、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尖叶白笋、圆叶白笋、紫叶莴笋、铁杆笋等。2 整地施肥  秋莴笋生长时间短 ,一般以直播为主 ,因此要为莴笋苗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土地平整、疏松、肥沃、墒好。在播种前半月左右应对准备种莴笋的地块浇灌 1次透水 ,播前 2~ 3天对土地深翻 1次 ,深度以 3 0~ 40cm为宜 ,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月重点:塑料大中棚早熟果菜类开花结果期的管理;瓜类、茄果类、豆类、白菜类、根菜类、薯芋类、绿叶菜、水生蔬菜的播种、育苗和栽植;越冬蔬菜的田间管理。①育苗上中旬瓜类蔬菜在塑料大、中棚或小拱棚冷床播种;下旬晚熟茄果类露地常规育苗;春大白菜于中下旬大、中棚营养钵育苗,月底栽植;蕹菜、韭菜于上中旬露地育苗;豆薯于上旬温床营养钵育苗,水芋于上旬露地育苗,下旬慈姑育苗。②直播春胡萝卜上旬播种;萝卜、茼蒿、小茴香、草石蚕、小白菜、矮菜豆常规。③栽植上旬定植西葫芦、春西瓜,下旬栽植露地早熟番茄以及夏莴笋、蔓性…  相似文献   

6.
莴笋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肉质茎为主要食用器官,也可食用嫩叶。莴笋叶片中含有莴苣素,有苦味,具有清凉解毒、镇痛、通乳、利便等作用。莴笋喜冷凉气候,稍耐霜冻,忌高温。种子在4℃以上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15-20℃,30℃以上发芽受阻。高温季节栽培需经低温催芽后方可播种育苗。幼苗生长适温为15-20℃,120C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7.
莴笋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莴笋的产量性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它受到很多性状的制约和影响;而这些性状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莴笋产量形成有关的性状,即株高、株展、叶数、叶重、茎长、茎粗6个性状的简单直线相关和通径系数的分析,估测各性状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尖叶颧莴笋。1988年8月1日播种育苗,9月26日定植。栽植密度为40cmx30cm。试验地面积为300m2,土壤肥力中等。茎膨大初期每亩追施尿素20kg,其它管理同一般生产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8.
江苏如皋市塑料大棚莴笋在秋、冬、春季均可栽培,栽培模式有大棚春豇豆—大棚冬莴笋,大棚春豇豆—大棚秋莴笋—大棚春莴笋,大棚春豇豆(或四季豆)—夏秋豇豆—大棚冬春莴笋等多种类型,可根据市场需求、上市季节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及品种;大棚莴笋一般育苗后移栽大田,可用露地育苗。但秋、冬莴笋育苗期间,为防暴雨冲淋和高温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阳网覆盖育苗。其种植用工量少,高产稳产,净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9.
《吉林蔬菜》2009,(2):5-5
莴笋因食用部分不同可分为茎用莴笋和叶用莴笋。茎用莴笋茎基肥大,肉质能食,形如笋,一般称作莴笋。而叶用莴笋茎部粗硬不可食用,被叫做生菜。莴笋口感鲜嫩,色泽淡绿,如同碧玉一般,又称“碧玉凤尾”。制作菜肴时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口感美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邹红 《长江蔬菜》2011,(21):39-3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追求莴笋的外观和口感外,更加注重其安全和营养,所以莴笋的清洁种植十分必要。武汉地区莴笋标准化清洁种植程序:夏莴笋、秋莴笋、冬莴笋播种季节要选对;育苗关键技术掌握好,宝地生生物茵蘸根移栽育壮苗;浇水施肥、防病治虫少不了;预防开裂补硼钙,预防抽薹不大意。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耐抽薹生菜叶片近圆形,叶色黄绿,散叶不结球。株形紧凑,耐热,抗病性强,耐抽薹性特强,播种后50d即可采收,采收期可长达40~50d,不易老化。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通过合理的茬口布局,可提高其综合种植效益。一、辣椒—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秋莴笋—越冬矮脚黄辣椒选用“苏椒5号”或“大果早丰”于上一年10月上中旬保护地育苗,3月底-4月上旬地膜定植,5月中旬-7月中旬采收,一般667m2产辣椒2000kg,产值1800元。意大利耐抽薹生菜6月下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初收获,667m2产量1500kg,产值1000元。秋莴笋选用“特耐热二白皮”,8月上旬遮荫育…  相似文献   

12.
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竹3号”是以茎肉翠绿、抗病性强的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晚熟耐抽薹的绿叶莴笋QH13-9为父本杂交后,利用系统选育法,经过连续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甘肃冷凉区春季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初采收期约75d;叶椭圆形、紫红色、多皱,株高53.4cm,肉质茎长棒型、茎粗约4cm、茎皮紫斑明显、茎肉翠绿色,笋味浓郁、富含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平均单株质量约0.75kg,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叶量少,可适当密植。适宜甘肃冷凉区及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莴笋栽培省力省时省工,投入少,收益高,越冬莴笋(冬栽春收)皮薄肉厚品质好,亩纯收入7 000元以上。栽培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早期抽薹(叶少节稀茎细长),防控霜霉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4.
1品种选择不休眠类型有:791、嘉兴白根等,适于当年播种至春节收获完(创根);休眠类型有:汉中冬韭等,适宜越冬早春中小拱棚栽培。2育苗韭菜保护地栽培,其播种形式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阜新地区播种一般在3月末至  相似文献   

15.
早、中、晚熟莴笋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时,苗端分化情况表明,莴笋的产品器官是由苗端在营养生长时期形成的茎(简称茎)与在生殖生长时期形成的花序轴(简称花茎)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比例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异。早熟品种的产品器官中,花茎占的比例比中熟品种大;中熟品种又比晚熟品种占的比例大。秋莴笋的产品器官中,花茎占的比例比越冬的春莴笋大。但茎对产品器官的产量和品质起决定性作用。掌握茎部肥大规律是莴笋栽培技术中“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俞刚翔 《蔬菜》2014,(6):38-39
总结了莴笋—鲜食大豆—松花菜高效栽培模式,从合理安排茬口、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做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莴笋、鲜食大豆、松花菜的栽培技术,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莴笋在四川彭州露地一年可种植三茬,根据不同季节选用适宜品种、并选择不同播种育苗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每667 m~2年产值约1.5万元,效益显著,2015年种植面积近1万hm~2(15万亩)。彭州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中北部,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莴笋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2012年获得"彭州莴笋"国家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特别推荐了5个越夏性状较好的优良莴笋品种,并总结提出了威宁高海拔地区夏秋莴笋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加强大田管理、适时施用矮壮素控制抽薹等,为全县广大菜农发展夏秋莴笋产业指明了一条新的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静  章胜 《蔬菜》2016,(9):61-62
莴笋秋季栽培不仅能填补春淡的蔬菜市场,而且可满足"两节"需求,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其栽培技术已成熟可靠,供应期可从12月上中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  相似文献   

20.
《吉林蔬菜》2010,(6):25-25
<正>1育苗白凤菜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采用扦插繁殖育苗。2月末或3月初,在保护地内育苗。从越冬健壮的母株上剪取8~10厘米的顶芽,若顶芽很长,可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