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本所在中国对虾越冬池发现大量对虾鳃丝黑变(图1、2),病虾运动不平衡,虾体上浮,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根国内外报道,镰孢菌(Fusarium SP)造成的黑鳃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为此,我们进行了黑鳃的病原真菌分离,发现了镰孢菌,并做了人工感染实验,药敏试验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镰孢菌的分离:取对虾黑鳃鳃丝数个,涂于真菌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5.08g,酵母膏1.0g,琼脂  相似文献   

3.
4.
一种新的对虾病原菌(普通变形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水产学报》1992,16(2):130-136
1989年9月青岛崂山区上马镇养虾场部分虾池中流行红腿病。自垂死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成虾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经 63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普通变形菌(Protetus oulgaris Hauser)。中国对虾养成期红腿病系由条件致病菌所致,其作用部位在对虾血淋巴并引起血淋巴混浊、变稀、凝固能力下降。该病的实质是由于细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对虾弧菌病发生时临界菌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000多公顷虾池检测496份病虾及水体,均证明致使对虾发生弧菌病、气单胞菌病时的临界菌量值为10~(4.5)~10~5个/ml,当虾池中弧菌数达到10~(4.5)个/ml时,对虾就可能发病,此时就需用药物预防或换水,并证明弧菌菌量与水温、饵料、对虾密度的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我市的对虾养殖一直受到虾病的困扰,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特别是1993年,对虾养殖业遭受毁灭性的虾病打击,当时尽管用尽了各种防治虾病的药物,但仍无效,造成了90%以上的虾池绝产绝收。鉴于目前还没有能够防治虾病或阻止虾病继续蔓延和发展的办法,1994年我们尝试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7.
8.
9.
一种新的对虾病原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体内分离到多株细菌,其中三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又经40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geri),其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运动,无自然游动现象,兼性厌氧,苯丙氨酸脱氨酶、柠檬酸盐利用、吲哚、甲基红反应均阳性,发酵甘露醇、肌醇、甘露糖产酸。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VP反应均阴性。生长最适温度、NaCl、pH范围分别为25℃—30℃、05%—15%、70—90。对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5号、氯霉素、SMZ+TMP、氟哌酸、链霉素等极为敏感。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引起对虾败血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黄鳃病”病原菌的回接及其药物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欢  刘军 《水产科学》1995,14(2):3-7
从患黄鳃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AE1。经浸染及肌肉注射方法感染的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虾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AE1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经专家鉴定病原菌AE1是鳗弧菌Ⅱ型(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Ⅱ)。抗菌药物氯霉素等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繁殖及病菌对健康虾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尾痉挛病,俗称“弓腰病”,多发生于8月份,在山东各虾场历年都有发病,使虾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条件适宜,在6月份也可发病。本文作了病原学、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和观察,初步认为以弧菌为主和可疑病毒(Parvoviridae)混合感染发病。通过研究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引起发病:烈日曝晒水温很高使虾肌肉变性;盐度过高突然改变渗透压使虾组织损伤;过度密养造成虾生存水环境的恶化。由于肌肉坏死,虾体变成良好的细菌培养基。8月份池塘孤菌数量很高,极易引起孤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虾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达到高单产、高规格、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生产上一些危害比较严重、易发的虾病为例,对虾病的常规检查和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对虾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对虾病对浙江1993年养殖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虾病情调查。现场药物和水质治理的试验结果,总结研究出几条防治虾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纤毛虫病是对虾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此病一旦暴发将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是目前病毒和细菌性疾病以外主要的对虾病害。纤毛虫属原生动物,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型虫、累枝虫等数种,隶属缘纤毛目,固着亚目。  相似文献   

15.
防治中国对虾红腿病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红腿病”用药物防治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与蔓延.筛选在虾体内残留量少,防效高的药物时。中草药饵防治对虾”红腿病”也有良好的疗效.药饵中加入矫味增效剂遮蔽异味后,病虾对所投药饵主动抱食,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改变广大盐碱地地区池塘长期依靠养鱼,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并探索中国对虾养殖防病新途径,进行了中国对虾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经130天试验,无白斑病毒阳性感染,每亩利润超过2300元。  相似文献   

17.
在对虾暴发生病毒病肆虐数年后,亚洲各国各地区对此病的研究,认识和防治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并取得较成熟地共识,本文结合大陆和台湾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各地成功实践的养殖经验,对对虾暴发性病的研究现状和如何在此状况下养虾防病作用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红腿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红腿病”的病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药敏试验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确认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不是单一的菌,不仅有海产弧菌(Vibrio marinus),而且还有产碱假单胞菌和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反硝化产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denitrificans Subsp·denitrifi—cans)、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 Paradoxus)。  相似文献   

19.
邓欢 《水产科学》1992,11(7):1-5
本文叙述池养越冬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受两种线虫Chromadorita sp.和Oncholaimussp.感染的情况。线虫损伤被感染器官(主要有鳃和眼球)的组织,导致对虾的大量死亡。在被感染的组织中发现有线虫的受精卵、各期胚胎和刚孵出的幼虫,表明线虫可能在虾体内度过整个生命周期,并在其中繁衍。几种环境因子对线虫的影响以及线虫对三种消毒剂的抵抗力试验表明,线虫只能生活在较窄的PH值范围内,其适应的温度和盐度分别约为8—30℃和16—45‰。线虫可在11℃以上的温度环境中成熟产卵。线虫对次氯酸钠以及甲醛最敏感。0.15ppm次氯酸钠、0.25ppm的福尔马林、10ppm的高锰酸钾能杀死两种线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黑鳃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宁波市各地发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Kishinouye)黑鳃病,经过水质铜的测定及病原菌分离和感染试验,排除了水质铜及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性弧菌的致病因素,证实了镰刀霉菌是本次黑鳃病(Fungal blackgill disease)流行的病原菌。继而又研究了杀灭霉菌的药物.获得了在实验水体中制霉菌素1.6万单位/升为最低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