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王兰生 《海洋渔业》1992,(6):276-277,285
<正> 70年代浙江省带鱼平均总产量25万余吨,占东海区带鱼总产量的60%和浙江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8%,也是我国海洋渔业中最重要的捕捞对象。1974年浙江渔场带鱼产量达34万吨。因此,在渔业经济诸多研究课题中,加强并突出对带鱼资源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
闽东渔场冬汛是我省捕捞带鱼的重要渔汛,七十年代以来,汛渔获量在4.6~50万担,变动的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带鱼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解放后带鱼也一直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产量在绝大多数年份列居海洋捕捞量第一位。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在带鱼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处理欠佳,原来数量众多的传统作业和大量迅速发展起来的作业对带鱼幼鱼和补充群体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4.
郭文建 《海洋渔业》1994,16(3):131-132
<正> 我是一个从事水产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兵,亲身经历着渔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的年代,亦目睹着传统经济鱼类被酷渔滥捕,造成资源严重衰退的严峻局面。东海渔场传统“四大”经济鱼类的大黄鱼、小黄鱼、目鱼渔讯消失,濒临绝迹。唯一幸存的当家品种——带鱼,近年来,投入捕捞的渔船越来  相似文献   

5.
葛银水 《海洋渔业》1992,14(3):127-130,126
<正> 全国享有“鱼仓”之称的东海渔场,大黄鱼、小黄鱼濒临绝迹,乌贼寥寥无几,传统“四大鱼类”现唯一幸存一条带鱼,景况也一年不如一年,正面临着万船围剿、资源日衰的严重危机。沿海渔民、干部和水产专家们时刻在大声疾呼: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条被渔民称作“命根子鱼”的带鱼资源,以保证延续利用,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6.
前言我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由于七十年代后期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我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船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东海外海渔场带鱼延绳钓探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开群 《海洋渔业》1992,14(1):16-20
<正> 一、前言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70年代后期起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带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1986年省水产厅先后组织4~10艘具有较好通讯设备、大马力的钓船,对东海外海渔场进行带鱼延绳钓生产性探捕。通过三年探捕,初步摸清了东海外海带鱼资源状  相似文献   

8.
张明云 《海洋渔业》1993,15(4):162-165
<正> 近几年带鱼资源衰退加剧,其产量也随之下降。在以往产量较高的渔场(称传统渔场,下同)已基本形不成渔汛。国有和集体的拖网不得不向外海发展,从而使带鱼渔场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向外海渔场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渔业的捕捞效果好于国有渔业。  相似文献   

9.
颜尤明 《南方水产》2005,1(3):32-36
根据2000~2002年福建海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和海洋捕捞业管理研究项目获得的带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与资源变化作了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3个渔场体现带鱼资源衰退的生物学特征,建议根据带鱼生物学和资源分析结果,对不同渔场的保护措施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3,(11):8-10
浙南渔场位于浙江南部温州和台州近海,面积约为7,000平方湮。渔场海岸曲折,有大小岛屿50多个。海底平坦,南部坡度稍大,底质多为泥及泥沙,水深一般为15~50米。禁渔线东侧20~30涅内也不超过70米水深。  相似文献   

12.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4,6(4):163-164
<正> 在东海捕捞带鱼生产中,有些生产者认为晴天时产量高而阴天时产量低。但对所谓高低的解释比较笼统,也提不出具体数值予以证实。也不了解东海阴天有何种规律,故难以用来为生产服务。为研究天气晴、阴对带鱼产量的影响,采用春汛3~6月和秋冬汛10~12月的资料似较  相似文献   

13.
东海带鱼渔获量变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1984年东海带鱼年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资料,以及降雨、风速和海表温度等的时间系列,分析了带鱼渔获量年际变化与捕捞努力量及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建立了渔获量对捕捞努力量和环境变量的回归模型。带鱼渔获量随捕捞努力量的变化可用Fox模型拟合(R=0·89,P<0·01),1951~1974年期间,渔获量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自1974年后,随着捕捞努力量的持续增长,渔获量开始下降。排除捕捞效应后的带鱼渔获量波动还与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渤海海域年均风速、长江口年均风速、黄海和东海海表温度(2月)、东海中部年平均海表温度及南部冬季月平均海表温度等环境因子都与之显著相关。包含捕捞努力量和环境变量的渔获量模型的回归系数为0·97,其置信水平达到99%以上。运用1951~1984年的回归模型对1985和1986年的渔获量作出了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渔获量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带鱼渔获量变动不仅与捕捞作用有关,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60年 ̄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带鱼低龄化、小型化以及生长型捕捞过度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夏秋汛或是冬汛生产,渔获带鱼的肛长组成和体重组成分布,均出现逐年小型化现象,带鱼的年龄组成序列缩短,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 ̄7龄组缩  相似文献   

15.
尤红宝  徐荣 《海洋渔业》1984,6(4):165-167
<正> 东海带鱼是一个独立种群,每年6、7月份汇集于长江口、舟山渔场进行产卵活动,形成了机轮捕捞的夏汛。但是,生产实践证明,在每年的6、7月份整个长江口、舟山渔场并非都是中心渔场,网放下去就可捕到鱼。但中心渔场的位置是每年在变化的,若不掌握中心渔场,就不能得到高产,为了摸  相似文献   

16.
杨明 《海洋渔业》1988,10(2):82-82
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最大的渔汛,1987年带鱼汛的生产情况,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总产量比1986年同期减少了20%左右,带鱼条子也比往年小,冬汛前期拖网作业带鱼只占总产的30~40%,而以梅童鱼、黄、白姑、鳗等为主。  相似文献   

17.
闽东、闽中渔场越冬大黄鱼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闽中渔场是我省大黄鱼生产的主要基地,其产量占全省该鱼种的主导地位,最高达93.9%(表1)。近年来由于邻省渔场的大黄鱼资源锐减,使我省的大黄鱼资源成为众矢之的,进场投产的捕捞力量明显地增加,捕捞压力加强,直接引起了资源利用程度的改变,而今资源状况如何?应如何对策?是众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8.
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20.
东海带鱼繁殖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的调查数据,利用单位补充量繁殖力和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估算模型,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的估算,当tc=0.5龄、F≥1.15时和当tc=1龄、F≥2.3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2)根据单位补充量亲鱼资源生物量的估算,当tc=0.5龄、F≥1.22时和当t。=1龄、F≥2.40时,带鱼渔业处在高危险区;而当tc≥1.5龄以上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3)目前(2003年为例)东海带鱼现行渔业资源状况为:tc=0.5龄、F=2.60,处于高危险区的较高危险点上。因此,在降低现有捕捞强度较难的情况下,建议提高带鱼开捕规格,以便更好地养护东海带鱼,使其资源能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