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秀 《农村百事通》2009,(22):40-40
一、播种过浅。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浅.麦苗匍匐生长.分蘖节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凉和早衰。对策:出苗前及时镇压几遍.出苗后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必要时在越冬期采用客土覆盖或盖施“蒙头粪”.防止越冬受冻。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小麦播种即将来临,小麦播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长势长相,因播种深度不当造成的冬前弱苗、黄苗、独杆苗、早春死苗、缺苗断垄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群众误认为以上现象是播种过浅所致,因而播种时宁深勿浅,严重地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但是,播种过浅同样影响小麦的出苗和生长.下面就小麦播种深度和长势的几个关系分析如何因...  相似文献   

3.
正一、生理病害引起玉米出苗后发黄1.1播种太深或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土壤过干,可适量深一点,否则可浅一点。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特性而定,按照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  相似文献   

4.
<正>播种是小麦生产中关键的一步,播种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小麦的出苗和春季发育,为了达到出苗好、出苗壮要求,播种时应掌握以下几点:1深翻土壤增加耕地蓄水能力目前,小麦生产中的地块很少进行深耕深翻,大多在玉米收获后直接旋耕,耕层多在10cm以内,造成耕层过浅,再加上整地质量不高,使得土壤不实、通风透气,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致使土壤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一、播种太深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播深应控制在3~5厘米。二、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三、浇水不足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深耕加一寸,顶上一遍粪.“深耕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的增产潜在肥力,促进根系发育,有利壮苗.   麦子浅种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这是一项花工不多的增产措施.浅种能够有效地保证麦种发芽所需要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出苗快又齐.据我们试验,10月15日播种的小麦,浅播3~5厘米,播后7~8天出苗,深播7~10厘米,播后12~13天出苗,平均每深播1厘米,出苗推迟1天.早出苗的麦苗,在胚乳养分未耗尽前就可进行光合作用,较早地进入自养阶段,因而麦苗长得壮,对外界不良环境更有抵抗能力.   ……  相似文献   

7.
一、查苗补种,疏苗补缺,雨后破除板结 生产上常因耕作粗放、底墒不足、播种过深或过浅、药害、虫害等而发生缺苗断垄现象.因此,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对10厘米以上严重缺苗断垄地段,要用同一品种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补种,墒差时要顺沟浇少量水,种后盖土踏实.  相似文献   

8.
由于播种基础等原因,小麦播种后容易出现播种过深、播种过浅、墒情不足、出苗不全几种特殊情况.为确保小麦苗齐、苗全、苗壮,为明年农业丰收打下基础,针对以上特殊情况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出苗不好该咋办?是什么原因造成玉米出苗不好?有没有挽救措施?选种时要注意,检查种子的证件是否正规,看种子的颜色、亮度,尽量不要购买陈种。建议大家购买大厂家的种子,虽然说会贵一点,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注意天气变化,如果遇多雨天气,应及时挖好沟渠,不要形成积水。包衣时,种衣剂量不要过大,按照说明上的剂量进行拌种。播种深度为3~4厘米,不要过深,也不要过浅。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安徽省正阳关农场小麦播种期为10月20—26日,自播种至2011年2月底长达5个月无有效降雨,小麦播种、出苗、越冬和返青拔节遭受秋冬春三季连旱,全场小麦受旱面积973.33 hm2。因为长期干旱,场号召进行了多次抗旱,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加之播种过深,出苗困难,出苗期推迟至11月22—27日,导致小麦出苗不整齐,消耗营养过  相似文献   

11.
正1秸秆还田耕层浅1.1症状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不当,致使耕层不足20cm,有的还不配施氮肥,这样,便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秸秆腐熟与麦苗生长争水争肥。小麦黄化减产在所难免。1.2防止措施秸秆切碎后一定要镇压保墒,防止出现真空,直接影响小麦苗期的营养。要及时补施氮肥,最好在年前补施氮肥。2小麦播种过深2.1症状小麦的播种适宜深度为3~5cm,如果超过了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播种后,由于苗不齐,造成小麦密度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小麦收获时的产量。现将生产中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一、整地质量差耕层较浅,土壤团块大小不一,整地不均匀、不平整,均可影响小麦出苗。小麦播种后,土壤中水分少且被较大团块压住的种子出苗较慢,甚至难以出苗。对策:及时补种以确保全苗,在小麦出齐苗后及时查苗,对出苗不齐,造  相似文献   

13.
小麦沟播是指深播种,浅覆土,播后留下播种沟。采用沟播方式,配合施用种肥和冬春培土,有明显增产作用。这是因为沟播小麦,种子距地面深,但覆土较浅,所以能早出苗,早分蘖,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通过冬春培土,可使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配合集中施用种肥,增产效果显著。在缺墒时能耠干种湿,土壤过湿可冲沟散墒,在轻度盐碱地上能引碱上垄,躲碱巧种,误期晚播时能促早发。  相似文献   

14.
小麦播种后,由于苗不齐,造成小麦密度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小麦收获时的产量。现将生产中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一、整地质量差
  耕层较浅,土壤团块大小不一,整地不均匀、不平整,均可影响小麦出苗。小麦播种后,土壤中水分少且被较大团块压住的种子出苗较慢,甚至难以出苗。  相似文献   

15.
豫东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障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市是全国小麦主产区。近年小麦单产、总产屡创历史新高,表现出冬小麦较大的增产潜力。调研发现,存在制约小麦再高产的八大因素:盲目用种、耕层过浅、盲目施肥、"白籽"入土、播期偏早、播种量大、忽视冬管、重虫轻病等。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相应技术改进方案:改盲目引种为适地选种,改耕层过浅为机耕深耕,改盲目施肥为配方施肥,改"白籽"入土为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改偏早播种为适期播种,改播种量大为适量播种,改出苗定乾坤为冬前分类管,改重虫轻病为病虫兼防。  相似文献   

16.
1.播种方法.常用的播种方法有干种直播和浸种催芽播种,干种直播方法简单,遇逆境环境时种芽不易损伤,但出苗慢;浸种催芽播种,出苗较快、苗齐.播种前苗床先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细土,将芹菜种拌细砂混匀撤播于畦面,覆消过毒的细土0.5厘米厚,覆土过厚出苗困难,覆土过薄种子裸露湿度不够发芽困难.播种到出苗前应保持土壤足够湿润,才有利于出苗、齐苗.  相似文献   

17.
迟播小麦出苗时间长,始蘖发生晚,苗期生长慢,越冬叶片少,植株矮,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为夺取迟播小麦高产,应抓好以下六项措施. 一、浸种催芽.播种前浸种催芽,可比播干种提早出苗5~7天.方法是,用20~25 ℃的温水,将小麦种子浸泡1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厘米厚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大秋作物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冬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形成大面积晚茬麦(寒露节以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晚茬麦在生育期间易受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成熟较晚,粒重不稳,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使小麦单产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何做到晚麦不减产,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综合各地经验,晚播小麦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两浅一密。即浅施增施底肥,浅播种,增大种植密度。底肥(有机肥、磷钾肥及部分速效氮肥)增施、浅施,深度控制在12~15cm以上,既可提高小麦根系附近的土温,解决晚茬麦地寒的矛盾,又适合晚茬麦根浅的特点,利于冬前小麦地下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结合浸种浅播,播种深度控制在3cm左右,一般可提前出苗2~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永年区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5~15日。进入10月份,从10月7~10日,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降水过程,小麦因播种期间遇到两次降水过程,总体来讲,对小麦出苗生长利大于弊,降水有效地补充了土壤墒情,使小麦出苗整齐,据对永年区小麦生产情况调查,10月6日前播种麦田已经出苗,苗龄在2叶1心;10月16日前播种的正在出苗,大部分已达到出苗期。小麦墒情充足,出苗整齐,缺苗断垅少。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 d内模拟降水总量80 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 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 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 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