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的礼宾之茶,那是很有讲究的。他把中国茶道所固有的礼尚精神和清尚精神,运用得非常娴熟而恰到好处;并在与外宾的娓娓茗叙中,流露出了他那亦庄亦谐,豁达大度的谈吐之风,不时更有精警之语并哲思之论问灼其中,在在表现出了那种不卑不亢,仪态亲切的君子风范。当年他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之茶,即如是也。这天晚间茶宴上,用来款待尼克松的是茉莉花茶。谁都知道,美国人本是嗜喝咖啡的,不象英国人那么陶情于茶,更不习惯于纯粹的清饮之茶。不过尼克松却并不完全如此,虽说他不怎么精于茶道,可是对于中国式的清饮之茶,…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浩……浩三岁时,我兼职着"绿之源"茶艺馆的茶艺师,因为家里没人照看他,所以当班的时候被允许顺带带着他,每当我泡茶的时候,他总是静静地躲在大厅的一角,远远地看我,眼神怯怯的。"绿之源"是一家清茶馆,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2000年时曾代表贵州省组队参加过在广西横县举办的全国首届"刘三姐"杯茶艺茶道大赛,因此对于茶艺茶道起步比较晚的贵州来说,"绿之源"也算是开了贵州茶艺馆之先河;茶艺馆  相似文献   

3.
香港的茶道文化团体是挺多的。不过它们通常则皆以“茶艺”的名义而命名之,至于以“茶道”的名义命名的,止是凤毛麟角耳——不久之前,由叶荣枝先生创办的香港茶道协会始告问世。据我所闻,多少茶界人士往往藉由“不轻言道”之说,而将“茶道”这个本属我国的传统称谓,...  相似文献   

4.
饮茶之风到了唐代和宋,逐渐普及,喝茶的人与日俱增,饮茶方式也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饮品,于是就产生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和故事。1精通茶道的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嗜茶,诗文俱佳,是中唐时期社会写实诗的主将,在他留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大约有60首可见和茶有关的语句。他的诗作中写到早茶、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5,33(1):26-27
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谓“国饮”,而擂茶则是茶文化中的“出土文物”,也是茶作为“国饮”具有极大历史生命力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擂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诗宋词中多有描叙,作家汪曾棋,也曾书一擂茶诗“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金华,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加上擂茶古老的传说,更使这枝茶文化中的奇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饮料,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初为祭品与药用,后为日常饮用,泡饮方法多变,因时因地而异。近再读陆羽《茶经》六之饮一章中记述:“饮有(牜甬)(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何谓“庵茶”查《玉篇》“庵,半卧半起病也,亦作殗”。在此指夹生之意。就是将茶叶放在瓶缶中,用沸水冲泡,叫做“夹生茶”,似今日之泡饮方法。其后又述用葱姜等和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梅花雪烹茶的故事,分析中国古代品水文化的发展与妙玉烹茶择水的理论依据,进而探讨“雪水烹茶”的文化意义和比德于梅花、茶等意象的中国古代文人品格。宋明以来的茶人从水质的要求出发,认为“雪尤宜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雪水烹茶”为雅事。文章中妙玉在选茶、选水、选器及茶侣的行为无不深受宋明以来的茶道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有铮铮傲骨,茶有隐士之风。深受儒、道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以梅自喻,以茶言志,追求梅格与人格的统一,茶品与人品的契合。“妙玉梅花雪烹茶”将这种美感推向极致,同时又彰显了妙玉孤高雅致、不拘礼俗而又自然真实的人物品格。  相似文献   

8.
周文棠 《茶业通报》2000,22(3):47-48
茶艺表演是茶艺员展示宣传茶艺技巧、方法和品饮艺术的一种方式 ,也是观者了解、学习茶艺的一种直接途径。那么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学习、掌握茶艺表演。1 茶艺表演的由来中国最早的茶道萌芽时期晋代开始至茶道大行的唐代 ,尚无茶艺表演的专职 ,但唐代因陆羽善于烹茗被太守请去试茗 ,与现在的茶艺表演却有相似之处。宋代 ,人们兴起斗茶 ,卖茶水的人也相互间试论高低 ,乃至运匕成象 ,被时人称为“茶百戏”,既能称“戏”自然是一种表演内容了。现在茶艺表演与宋代的“茶百戏”无论形式、内容均有所不同 ,现代茶艺表演的兴起也是近十…  相似文献   

9.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2):42-43
讲“茶道文化”当然要先讲几句“茶道”的词义。在近出的一些论著中,不乏有人为“茶道”和“茶文化”下定义,我看后,觉得其中有些是故弄玄虚,实际自己也不甚了了,说不清,讲不透,可偏偏搜肠索肚,把一些生僻的字句联缀起来,说得玄而又玄,把大家说得糊糊涂涂,以显自己的学问。其实“茶道者”简单说,也即“饮茶之道,讲究饮茶之道也”。说白些,也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饮茶习俗和对饮茶的讲究。可能有读者会问,现在“茶道”不是千姿百态,各式纷呈,为什么还言建设和发展呢?我要说的是,现在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和海外…  相似文献   

10.
泡茶技巧     
胡国强 《茶业通报》2002,24(1):39-39
茶叶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主要饮料之一。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寒夜客来茶当酒”、茶话会、好吃不过茶泡饭等等。然而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各不相同,方法不当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泡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冲泡茉莉花茶十分讲究技巧,有泡茶三要素“茶叶份量、水温、泡制时间”。高档花茶的冲泡方法:如成都产叶源牌雪花茶(芽茶),首先需要温杯(清洁茶具),特别是冬天,先注入茶具1/3水位的沸水回荡清洗使茶具升温后倒出。取茶叶3~4g,宜用85℃~90℃沸水,选用透明杯最佳(具有观赏性)。头泡应低注…  相似文献   

11.
茶发于水,无水不论茶。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一生访茶弄泉,经验丰富。他在《茶经》中提出了“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的观点,见解精辟,首创一格。唐代诗人元稹说:茶,“慕僧客,爱诗家”。诗人墨客和茶结缘,终目相伴,长期的生活实践,视野宽阔,大胆尝试,独具匠心,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茶道生活。他们有的歌咏云母泉,茯芩泉,有的赞啧融雪、消冰煮茶。不但别有一番情趣,一种风味,增添了饮茶乐趣,而且赞扬用“乳泉”、“活水”煮茶,能“饮液尽眉寿”,增添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2.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切忌重现万历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3):46-48
我们这里所说的“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其时间由公元1573年至1620年,共四十八年。《茶业通报》是茶业科技杂志,在国内,是办得较好、水平较高的不多几家茶业学术性刊物之一。所以,毋庸费思,我们所说的“万历风”,自然是一种与茶有关,反映中国古代传统茶学、茶业文化之风。那末,中国茶业主要是中国古代茶学和茶叶科技的万历之风具体又怎样呢?简单来说,也就是“撰写茶书成风,相互抄袭成风。”但不管怎样,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如同现在一样,是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文化(其时,当然是古代茶业科技…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茶业通报》2006,28(2):77-7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讲究饮食清淡。此时,饮茶之风盛行,并在民间开始传播。茶以其独具的自然功能和精神作用,受到道家的喜爱,成为最佳饮料。在道教思想中,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协调,物质和精神相互包融,互为依托。这种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  相似文献   

15.
茶之道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茶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有人说,21世纪将是茶叶独步的世纪。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纵观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一切与植物有关的事物,追根溯源都归结于神农氏,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被称为农之神。茶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发扬传统美德、修身养性、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茶作为一门艺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中国茶道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其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叶的种类有很多,大概分为绿茶、红茶、花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和砖茶。在中国,绿茶是产量最高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十大名茶中,有六种都是绿茶,其深入民心的程度,可见一斑。对于爱美的女性,更适合饮用的莫过于花茶了。一边看干花在水中绽放,一边享受花茶对皮肤由内而外的生发滋养,这比做面膜更有意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部美容。烹茶,新试水,人间清楚,物外遨游。关于泡茶所用的水,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  相似文献   

16.
近接日本茶界友人来信 ,云参阅中国近出的《万物由来词典》 ,其中有关茶叶词条中有不少新见 ,如称中国茶馆滥觞于南北朝的“茶寮”;中国红茶创始于宋代以前 ,“请问 ,你们对此二条有何看法 ,特来函敬请赐教”。接信后 ,因我人在国外 ,过去也未听说过这本词典 ,日本友人信中提及的问题 ,对我也很新鲜 ,于是我就打电话告诉韩金科同志文件事 ,并请他在国内找找这本词典 ,将有关“茶馆”、“茶叶”两条复印寄我。后来据说韩金科同志在西安找了多家图书馆才找到这本书 ,印我后 ,我一看啼笑皆非 ,这哪里是辞书释文 ,简直是儿童读物中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17.
近来报上有“饮过夜茶生癌病”的报导,引起议论纷云。有不少的同志问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我们未掌握科学资料,无发言权。但是怀疑茶中是否含有3,4—甲基苯并芘和亚硝胺的致癌物质。这两种物质,其它食物也有,只是含量不同的差异。事物都有两重性,善于利用,取利去弊;不善于利用,就有弊无利。这两种化学成分的分析,要用高级仪器,我们正在与有关单位联系合作分析研究。接《食品科技》编辑部袁洪业同志转来这篇研究论文,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正与林同志联系合作,分析更多的茶样,并共同研究饮茶泡茶的方法。为此首先提出:最好不要饮浓茶,并要现泡现饮,泡茶开水温度不要超过90℃。我们已写好《合理饮茶健康身体》的论文不日即可发表。  相似文献   

18.
巩志 《茶业通报》2002,24(2):48-48,F003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有南方八个小国,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作为礼品,献给武王“以茶代酒”,于是武王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候、部落酋长①。这…  相似文献   

19.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20.
华再欣 《茶业通报》2002,24(4):47-48
《红楼梦》是清朝人写清朝人生活的宏篇巨著。作者曹雪芹,是一位才气横溢,见多识广的小说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上层阶层的社会现实和习俗,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穿着衣物和生活习惯等,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对研究红学的人们来说,是一部巨著。曹雪芹又深谙茶道,根据统计,在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就有280处之多,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其真实的描写确不为过。1《红楼梦》出现的茶类,品目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