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春庭 《农家顾问》2013,(12):24-2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经商、创业成为农村新时代特征.农民不愿种地.特别是年青人不会种地则已成为当今农村的常见现象。正确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农民.提高他们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应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民种地.春播秋收.这并非一件新鲜事儿。可在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有一批脑筋活络的农民也在种地.却成为当地一大“新闻”。同样是种玉米、水稻.他们千里迢迢跑到省外去种.而且还取得了好收成。如今.秦家屯镇两家子村、三家子村到外省种地的农户已达320户.开垦水田近千公顷、旱田800公顷。  相似文献   

3.
取消农业税后,各地掀起“种地”热潮,土地复垦面积稳步增加。但是由于农业增效缓慢,与农民增收愿望差距太大,预计“种地热”势头在经过短暂的一两年之后。将再次进入由热到冷的变更期.不少刚回家。复耕”的农民将会再次举家外出,抛荒的现象会继续延续,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4.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主题,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江苏省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契机,以“半农半读”形式开展农民中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素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2009年以来的办学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民教育办学模式。模式为全省农民教育、全国农广校体系办学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绿色农业”一词是非常流行。但是对于不少种地的农民来说,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不少媒体的宣传来看,都说“绿色农业”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地膜.一旦使用了,那就不是“绿色农业”,从而电就生产不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1996年,河北省保定市吕家庄村80多位农民,随北京一家水利工程公司来到位于赞比亚境内的赞比西河畔修建拦水工程,历时2年。修建完工后,这些农民发现当地有大量肥沃的土地闲置,就产生了在那里种地的想法。1998年,这80多位农民征得赞方同意并向保定市申请办理了相关手续,把家人和亲戚朋友也接到了赞比亚一起种地,逐渐在其居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村落”。  相似文献   

7.
《农村科学实验》2007,(7):M0002-M0002
以前人们只要一提到农民,脑海里就会闪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老一代的农民也真的是靠天靠地吃饭的。可是.近几年来,我们农民兄弟的观念也在日新月异中变化着。很多人清醒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学会一门手艺.不种地也能养家糊口了。更有一些人干脆就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农民认为“种地不赚钱”,纷纷外出打工谋生。种地到底能不能赚钱?种啥能赚钱?成为农民的最热门话题。其实只要农民朋友在土地上多动脑筋.转变种植观念.抓住市场需求,种地不但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土地种啥能赚钱?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自然条件和种植优势四个因素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根据四个因素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下列种植项目是农民致富的黄金项目,可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卖果卖菜找社长.种植、养殖成社员.就连种地也能入社实现共赢!”7月15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一名农技人员在谈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时兴奋地介绍。“现在的农户一家一户‘单干’的少了。更多的是‘抱团’与市场接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组织化农民’、‘集团化农民’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的全托管服务模式,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的适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有效经营方式,破解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鲜样本。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农民建砖瓦房的多了,粉刷屋顶、墙壁就成了一些人的“第二职业”,刘霞就靠为新建房的农民粉刷新屋,年收入5000多元。刘霞是黑龙江海林市山市镇一名普通农家女,没有手艺,靠种地生活,年收入仅  相似文献   

12.
蒋建 《当代农业》2014,(24):61-61
中国农民从吃饱肚子、解决温饱,到收入上升、吃喝不愁,再到年年有余、逐渐富裕,走了一条很长、很曲折的路。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让人轻松的话题,仍然是一个需要全体中国人去努力解决的难题。农民富裕为什么这么难呢?对农民来说,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两块,一块是种地、一块是打工。近10年来,在政策扶持下,种地效益有了好转,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整体提升空间有限.加上各家就那么几亩地.种地致富对多数农民而言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13.
春节刚过,巨野县薛扶集乡一位叫李玉德的农民就叩开了记者的门,执著地请记者为他指点迷津:今年种什么好? 玉米、大豆、棉花、西瓜……种什么好呢?这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得太快,今年挣了,明年赔了,挣挣赔赔,反反复复,实在让人扑朔迷离。 一个农民,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土地上,种什么或不种什么,直接决定着秋后的命运,记者怎敢轻易表态。 在巨野县新城乡,几位农民围着省农业厅的同志,也是就种什么,今年秋天粮棉价格问个没完没了。 “今年种什么,谁能告诉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兄弟第一次感觉到了种地问题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4.
七连增,八连增,九连增……全国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我们的发展,然而务农有效益吗?吃亏吗?得实惠吗?10年后收入能倍增吗?这些问题让关注“三农”的人们时时牵挂。记者走基层,在河南延津蹲点调研,所见所闻喜中有忧。中央加大财政投入,地方出台配套措施,支农力度空前加大。但农民也有苦衷:种地也就“裹得住”温饱,要“有效益”、“能致富”,制约与难题还不少。这个产粮大县的忧喜提醒我们:只有让农民种地不吃亏,得实惠,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两栖型 俗话说“农加商.硬如钢”。这类农民大多居住在中心集镇附近,边种地边在集镇从事零售、饮食、运输等第三产业,既做农民,又当商人。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滦南县侯各庄镇宋各庄村的农民.每年夏、秋两季,都靠“借”来骡马帮人种地的方式赚钱。因此他们每年每人可多赚四五千元。  相似文献   

17.
“当个种地农民没啥不好的!”望着满院堆放的黄澄澄玉米,祁鸿义心里美滋滋的,过去一年尽管辛苦,但“收成”却不错。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外出就业,“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泾川县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起.江苏省全面免征农业税。至此,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宣告终结。对迈步在致富奔小康进程中的农民朋友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喜事,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加大“三补”力度。省级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粮食直补的贷金由去年的5.1亿元增至6.2亿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事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问题。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就我市农民素质教育及农业生产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