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比研究表明,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不同,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也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张家山流域以梯田为主,先以坡面中部成带连片,随后向中、下部推移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其效益明显优于官兴岔、花岔流域梯田从缓坡、村庄邻近处连片不成完整带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张家山治理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减沙效益增加2%,而官兴岔、花岔流域仅为0.83%~0.90%;张家山粮食生产潜势利用率达37.72%,官兴岔为35.9%;张家山饲草潜势利用率达45.67%,官兴岔为24.34%;张家山产值达7.99万元/km2,官兴岔仅为3.37万元/km2;张家山产投比为3.818,官兴岔为1.910。  相似文献   

2.
<正> 一、流域基本概况 黑龙江省海伦县东风镇小流域,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土壤为黑土。1971年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1%,其中坡耕地流失面积35.1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47.9%。全流域年流失土壤量为29.3万立方米,坡耕地上年剥蚀土层厚度为0.55厘米。粮食亩产由初耕期的150~200公斤下降到50~100公斤,有的年份不足50公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覆被率下降为3.4%,野生禽兽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3.
论太行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系指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和途径。它应具有稳定、自我调节、演进三个标志,形成一个低耗、高效、稳定、优化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其建模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分析、系统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开发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四个部分。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理论作指导,石家庄地区在太行山中段建立了12个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石板桥小流域治理中,明确治理思路和原则,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紧紧围绕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布设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初步建成了高标准的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赣南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赣南1983年以来实施综合治理的375条小流域,已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低山丘陵区防汛抗旱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减少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保证。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基于全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不同特点、功能定位与防治布局方向,通过对多条小流域的治理实践、技术措施与成效的总结,提出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三类模式,并对其采用的技术模式及特点和应用对象(范围)与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各地更有效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流域具体情况不同,其治理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但目标都是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遵循原则及主要措施比例、布局的分析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可为生态型、经济型、综合型三大类。  相似文献   

8.
新村小流域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部木头城子镇境内,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大凌河流域辽宁省朝阳县召苏沟河项目区小流域之一,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侵蚀类型主要为水蚀.该流域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特点,注重沟壑治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生态修复,从商品生产、集约化经营和早受益出发,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营造水土保持经济林,各项措施相互补充,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逐步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治结构,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蓄水保土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小流域生态特点与治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区流域内物质与能量转换和循环的特点将辽宁省的小流域分为3类,即富资源型、开发平衡型和开发过度型,依各类流域的特点提出适宜的措施配置体系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留村小流域属平顺县中五井乡,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其治理难度大又于黄丘区。当地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中,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太行山小流域经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区重点治理小流域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岩性、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 ,将太行山区小流域划分为 4种类型 ,即西部深山区片麻岩小流域、东部浅山区片麻岩小流域、地形坡度较陡的石灰岩小流域、地形坡度较缓的石灰岩小流域。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灰色预测方法对各类型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行分析 ,得出了太行山不同类型区的小流域经济开发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窑头流域为荒漠草原区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即以治理土沙荒化 ,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 ,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 ,以造林、封山育林 (草 )、人工种草为手段 ,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 ,发展区域经济 ,使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该概述了河北省滦平县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危害。回顾了40多年经过艰苦努力走向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正确道路。探索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果、粮、草药立体开发,融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的治理开发模式。几年来经过综合治理的13条小流域,已经初步取得可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各项效益。  相似文献   

14.
涪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321
对涪陵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进行总结,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涪陵区小流域治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该区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明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34-137,165
通过对草仔坝小流域5年的治理效益分析,表明综合治理措施已显见成效。水土流失已得到控制,植被正在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3年小流域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483t,总收入增加128万元,预测到2000年可达822万元。小流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状况,以桂林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土地利用为基础,采用多元数据集成的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估算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15.38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年均土壤流失总量为17 007.74 t,强烈及以上土壤流失面积仅占全流域总面积的10.05%,但土壤流失量却占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79.75%。估算结果为岩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步聚类、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工程涉及的212条小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聚为四类,以坡耕地、梯田和经果林为主的三类、四类流域条数占流域总条数的59.9%;土壤侵蚀聚为四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四类、一类流域条数占流域总条数的74.6%。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林地和难利用地为主的流域侵蚀程度最轻,强烈及强烈以上的侵蚀主要发生在以坡耕地为主的流域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对4种治理模式:1. 三道防线模式;2. 四个生态经济带模式;3. 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模式;4. 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模式各加以分析,总结出依据小流域的不同地形地貌选定不同的治理模式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蒙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社会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萍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302-303
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蒙普河小流域治理后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用粮食与经济人口承载量的几何平均数分析了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较为合理调整,各产业部门的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承载量从治理前的108人/km2提高到228人/km2,提高了1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