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水稻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 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水稻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倍。这对我国水稻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农区主要作物单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6大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的单产潜力。指出以上作物单产最高潜力分布为:水稻在江淮江汉平原,小麦在秦巴山区,玉米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马铃薯在秦巴山区,油菜在秦巴山区,大豆在鲁西平原鲁中丘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以上主要作物的最高单产潜力是目前全国平均单产的1.2~2.9倍。这对指导我国农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承智  梁颖  李啸浪 《种子》2008,27(1):87-89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小麦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最高单产潜力大约将是目前大面积单产的2-3倍(是2005年的2.2倍)。这对我国小麦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52-2008年间黑龙江省农作制要素演变规律,认为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重新建立轮作体系,延伸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作制,提高机械化作业的规模和程度是黑龙江省现代农作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扶沟县为例,从生产,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对集约多熟农作制的持续性进行分析。总体上看,集约多熟农作制可持续发展的,在生产上表现为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上表现为单位面积效益稳步上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在生态上表现为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效率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供小麦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利用2011-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数据对河北省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和效率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河北省小麦一般农户、高产农户、配方施肥和高产纪录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48、8.38、7.05、9.89t/hm 2,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5.3、31.0、32.1、43.1kg/kg,所对应的产量差YG1、YG2、YG3分别为1.89、0.56、3.41t/hm 2,氮肥偏生产力差PFPG1-N、PFPG2-N、PFPG3-N分别为5.6、6.7、17.8kg/kg。河北省邯郸地区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最大,保定和沧州的产量潜力最小,而产量差则以沧州和衡水最小。不同地区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差以邯郸最大,邢台最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ORYZA2000模型分析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及需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利用ORYZA2000模型分析表明,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30年平均为8 573 kg hm-2,变化范围为6 747~11 278 kg hm-2,年际间变异系数为16.3%。而雨养产量的多年平均值为4 084 kg hm-2,变化范围223~8 018 kg hm-2,年际间的变异系数高达51.1%。产量潜力与雨养产量之差表明北京地区旱稻尚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旱稻全生育期需水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13 mm,年际间变异为8.5%。其中,出苗—穗分化阶段由于持续时间长,需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的49.7%。全生育期的平均需水强度为5.3 mm d-1,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为穗分化—开花阶段,平均为5.5 mm d-1。北京地区生育期内的降水量不能完全满足旱稻的需水要求,50%的年份水分亏缺量在250 mm以上,水分亏缺量多年平均值为226 mm,年际间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81.4%。  相似文献   

8.
紧凑型小麦品种的超高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凑型小麦品种的超高产潜力分析田纪春王延训(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泰安271018)小麦品种具有单位面积上容纳个体多、光合面积大、光合速率高、光合产物分配合理等优良特性,是实现超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紧凑型小麦叶片上举,通风透光好,由冠层到基部消光...  相似文献   

9.
豫麦16的选育特点是:采用多抗源异地材料作亲本,扩大F2种植群体规模,F4选择特优系并配合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F5进行多点产量试验。通过边试验,边繁殖、边提纯的方法。结合高产栽培试验和组织大面积高产示范,加快了育种进程与推广,初步明确了豫麦16具有每公顷7500-9000kg的高产潜力,探讨了进一步选育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评价灌溉条件下应用反射光谱指数作为辨别小麦基因型产量间接选择工具的潜力。本文通过报道基因型间反射光谱指数(SRI)的遗传变异、物候和年份对SRI的影响及其与基因型间的互作和SRI与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互作来研究应用SRI作为间接选择指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育种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庞启华 《种子》1998,(3):50-52,54
本文从四川麦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我省小麦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肯定了“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提出高产再高产应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通过培养生穗和多小穗来提高穗粒数进而提高单穗重的目的为主攻目标,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所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建国以来南阳小麦产量水平的统计,对南阳小麦产量现状和产量水平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南阳小麦生产中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植水平的产量差距,为南阳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吴兆苏(南京农业大学210014)提高产量始终是小麦育种的最基本目标。小麦产量育种在国内外都已取得很大成就,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从1983年开始,我国小麦总产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小麦亩产达200多公斤,虽高……  相似文献   

14.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 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 3.0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以及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近50年中国雨养和灌溉小麦单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化不大.东北区域雨养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增加都最为明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中国小麦增产的重点区域.中国小麦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化布局,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CD780(P1)与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但丧失条锈病抗性的小麦品种川育12(P2)杂交,构建131个重组近交系(RILs)(F8)。2005—2006年,将RILs群体分别种植于四川省平原和川中丘陵两个生态点,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穗数(SPM)、生物产量(BW)、籽粒生产率(GPR)、生物生产率(BPR)和籽粒产量(GY)5个性状,群体均值均超过双亲,而分蘖力(TPP)、穗粒数(GPS)、千粒重(TKW)、全生育期(DTM)和收获指数(HI)等农艺性状,群体均值处于双亲之间;(2)SPM、GPS、GPM、HI、GPR和BPR等性状与GY成显著正相关,而DTH、DTM与GY成极显著负相关,TKW与GY的相关系数近于零;TPP、RSSP、BW和PH等性状与GY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生态点之间存在明显区别。(3)131个RILs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GY显著高于栽培小麦亲本P2,增幅13.6%-27.4%;对高产株系的农艺特性及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相关,回归的统计方法,结合产量丰欠年型的评定,对毕节地区小麦产量和其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定量地探讨了小麦产量与温度,降雨,日照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为趋利避害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及根据气象因素进行了测报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历史品种产量潜力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小麦育种水平。2007—2009连续2年度将来自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的代表性59个品种分别种植在四川成都、云南丽江、甘肃武威和新疆昌吉,在肥水供应充足、控制病虫害和倒伏的条件下分析了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品种的产量随育成年份显著增加,年遗传增益分别为0.73%、0.34%、0.58%和1.43%。产量遗传增益四川品种表现与产量构成因子关系不密切;云南品种主要表现为减少穗数和增加穗粒数;甘肃品种主要表现为增加穗粒数;新疆品种主要表现为增加主穗粒重和收获指数,并与成熟期提早及株高降低有一定关系。各地区品种中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均来自CIMMYT种质,其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CIMMYT种质的引进和有效利用,在四川和云南,CIMMYT种质的主要贡献是提高品种的条锈病抗性;而在甘肃和新疆,其被利用的主要特性是矮秆、高产、穗粒数多及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对晋南盆地小麦产量结构及其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中、低产水平下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与产量的关系.三者的合理组成以及它们在形成产量时的相对贡献,对制定晋南盆地小麦栽培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岩 《小麦研究》1996,17(3):17-19,16
本文介绍了1994年1995年两年的研究结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千粒重和穗粒重,而粒数又受有效小穗数的多少和每小穗粒数所制的,其中穗数多少,又与有效分蘖存在密切关系。有效分蘖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数与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北项研究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地协调产量三要素的关系,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