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工艺转光膜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金棚荣耀为试材,研究加入同种转光剂、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的消雾无滴转光膜的透光性、保温性及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多层共挤和内添加型棚膜相比,涂覆型棚膜的透光性及保温性均有所提高,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果实番茄红素、VC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适宜番茄生长的优质转光棚膜,以番茄品种‘金棚荣耀’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添加不同转光剂棚膜覆盖下,日光温室光环境及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转光剂的对照棚膜相比,覆盖转光棚膜明显改善了日光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且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棚膜覆盖下植株,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大幅提升。其中,52号棚膜对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效果尤为显著。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优质棚膜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原书 《长江蔬菜》2009,(11):22-23
反季节番茄的大棚种植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加之棚膜影响透光,虽然能够维持棚内番茄生长,但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光合产物的积累少,不利于大棚番茄高产。据测定,在晴天条件下,新大棚膜的透光率在90%左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棚膜逐渐老化,加上草屑、灰尘、污垢的覆盖,透光率会进一步降低(表1)。  相似文献   

4.
反季节番茄的大棚种植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加之棚膜影响透光,虽然能够维持棚内番茄生长,但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光合产物的积累少,不利于大棚番茄高产.据测定,在晴天条件下,新大棚膜的透光率在90%左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棚膜逐渐老化,加上草屑、灰尘、污垢的覆盖,透光率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北京地区春大棚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材质棚膜对设施内环境温度、地表温度、光照强度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PO膜保温效果最好,透光率最高,以日本PO膜作为覆盖材料的春大棚番茄产量最高,为5460 kg/667 m2,比P03耐老化流滴消雾膜作为覆盖材料的春大棚番茄的产量提高27.9%。  相似文献   

6.
李瑞  张婷 《西北园艺》2019,(4):10-12
日光温室番茄是陕西关中地区番茄的主要栽培方式,但由于防虫网、遮阳网、棚膜等的使用,造成日光温室番茄与外界隔离,阻碍了虫媒和风媒授粉,严重影响了番茄坐果率,导致产量下降.在番茄生产过程中必须人为干预授粉,提高番茄的坐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反季节番茄的大棚种植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加之棚膜影响透光,虽然能够维持棚内番茄生长,但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光合产物的积累少,不利于大棚番茄高产.  相似文献   

8.
以海阳市日光温室番茄和白黄瓜种植户为对象,通过对典型日光温室结构、棚膜、保温措施、茬口安排、种植品种、种苗来源、肥料投入、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盈利等情况的了解,分析日光温室生产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日光温室果菜类蔬菜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导读:以沙子、炉渣为基质开展蔬菜无土栽培,需先进行基建工程,即将棚内地面整平夯实,按南北走向开挖种植槽,建砖混结构回水池收集回液,用适宜棚膜及园艺地布分别覆盖种植槽及操作行隔离,准备好基质及灌溉设备。以番茄为例,详细介绍了沙子炉渣基质无土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于8月中下旬育越冬番茄苗,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12月上旬开始收获,4月收完,667m2产番茄8000-10000kg,然后去掉棚膜,5月上旬播种生长期110天左右的春玉米,9月中旬收获,667m2产玉米6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1怎样减轻干热风对保护地蔬菜作物的影响?答: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小麦成熟前气候都很干燥,大风天气较多,而且以南风为主,对蔬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为减轻干热风对大拱棚(面包棚)栽培的黄瓜、菜豆、芸豆、番茄、辣椒等作物的影响,第一,不要将棚膜过早去掉,温度太高时可加大通风量,通风  相似文献   

12.
慈溪市地处浙江省北部,属于杭州湾浅海沉积平原,是浙江省番茄主产区之一,除千亩水果樱桃番茄外,常年番茄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其余都是大果型菜用番茄,栽培模式以大棚越冬栽培为主。菜用番茄分为软果型与硬果型,软果型番茄以合作903为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山东兖州市以探索高效益种植模式为突破口,在大棚内采用一年三种三收(菠菜-番茄-甘蓝,其中菠菜、甘蓝不盖棚膜)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茬667m^2产值达10000元左右。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越冬栽培番茄在低温弱光的生长环境下,常发生落花落果问题,施用外源激素可有效防治落花落果,选取4种外源激素为试材,以大果型、小果型2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配制3种浓度对番茄进行蘸花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番茄坐果率、畸形果率及番茄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适合的外源激素及其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整体上,对于小果型番茄,15mg·L~(-1)番茄灵理处的第3、4、5、6穗果的坐果率均较高,对于大果型番茄,各处理间第3、4穗果的坐果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上以20mg·L~(-1)的2,4-D、15mg·L~(-1)的番茄灵处理的坐果率较高,15mg·L~(-1)的番茄灵、15mg·L~(-1)的新保花保果乐处理的畸形果率为零。在大果型中,15mg·L~(-1)番茄灵处理的果实横径和纵径较大,10mg·L~(-1)的丰达处理果形指数较大,接近于椭圆形。小果型番茄果实横、纵径和果形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0mg·L~(-1)2,4-D处理的大果型番茄产量较高,667m2产量为4 548.33kg,15mg·L~(-1)番茄灵处理的小果型产量较高,667m2产量为2 992.53kg。  相似文献   

15.
避雨栽培较广泛的应用于成熟期多雨地区的鲜食葡萄生产中,可降低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该试验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方法搭建白(W)、蓝(B)和紫(P)色避雨棚膜,研究了棚膜颜色对葡萄成熟过程中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色和紫色棚膜可有效提高葡萄的光合指标;紫色棚膜在葡萄转色完成后能促进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和单宁的积累,蓝色棚膜可促进葡萄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蓝色和紫色棚膜能有效缓解由于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带来的极端变化。综合考虑,紫色棚膜是"赤霞珠"葡萄避雨栽培的最佳棚膜。  相似文献   

16.
以长柱头型番茄雄性不育系TL431为母本,以花药闭合型番茄雄性不育系T6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进行6代系谱选择,创造出花药闭合且柱头伸出药筒的新型番茄雄性不育系(PSL)N431-69,该雄性不育系具有柱头外露容易授粉、不育度达100%、能够自交保存等优点。进行番茄杂交制种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能够保证杂交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大棚种植模式,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化蔬菜,我市近年推广了番茄、青菜、花椰菜、生菜种植模式,周年利用大棚设施,即冬春使用大棚薄膜,夏秋使用防虫网、遮阳网,覆盖种植番茄、青菜、花椰菜、生菜,为市场提供放心蔬菜。利用该模式进行生产,667 m2可产番茄4 500 kg、青菜2 200 kg、花椰菜1 500 kg、生菜2 800 kg,效益显著。一、番茄选早熟、耐低温的番茄品种如“海粉962”、“西粉903”、“浙粉202”等。于上年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幼苗1叶1心时移入10cm口径的营养钵中培育壮苗。12月份架大棚膜,并于大棚膜下20 cm处上二道膜,双层覆盖保温…  相似文献   

18.
王化  叶明华 《蔬菜》1990,(2):28-28,18
蔬菜生产上栽培的番茄品种很多,以果型来分,可以分为大果型和小果型两大类。小果型番茄的品种很多,以果实形状和大小来说,有球形、梨形、枣形、葡萄形、樱桃形等;以果实的颜色来说,有红色、黄色等。由于小果型番茄在果形、果色及品质方面的优点甚多,使它在蔬菜消费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尤其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小果型番茄发展很快,但在我国小果型番茄在生产上几乎还是空白。为此我们对小果型番茄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国外进口硬果型番茄和国产合作903番茄为试材,开展了果实延期采收、硬度测定以及果实贮藏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硬果型番茄较合作903普遍表现出延期采收期长、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性好等优点,其中以倍盈番茄品种综合表现最佳。贮藏期间引发各硬果型品种失去商品性的主要因素为果实失水出现表皮干皱,而腐烂果比例很低。而合作903因腐烂导致果实变坏的比例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20.
转光棚膜对番茄叶片光合能力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金鹏8号’为材料,在普通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中添加不同转光剂形成的转光棚膜,覆盖日光温室中比较不同棚膜对番茄植株生长、叶片光合能力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荧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EVA膜(对照)、EVA膜加转光剂VTB470的转光膜C-RBI-2和EVA加转光剂VTB450的转光膜C-RBI-3的光学特性和力学特性(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直角撕裂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RBI-2膜将紫外光转为蓝光,发射光谱在470nm,覆盖C-RBI-2膜能够通过提高番茄叶片内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的表达、提高叶片的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和叶片组织疏松度(SR)、增加栅栏细胞、海绵细胞和叶片的厚度进而提高净光合速率(Pn)。覆盖C-RBI-2膜能够增加根系对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吸收,提高番茄产量,增加成熟期果实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基因(PSY1)、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和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ZDS)的表达量,进而增加番茄红素含量;而C-RBI-3膜将紫外光转为蓝光,发射光谱在450 nm,抑制了RbcS和RbcL基因的表达,降低了番茄叶片中Pn和Rubisco活性,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明确了紫外光转蓝光,发射光谱在470 nm具有提高番茄叶片光合能力和番茄红素含量的作用。由此可知,覆盖C-RBI-2转光膜可有效促进秋冬茬日光温室内番茄叶片光合能力,提高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