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1838年,Schwann和Schleiden提出了所谓的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细胞原则上能够自发地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该理论实际上也就是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基础。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首次进行了分离的植物叶肉细胞的培养,虽然没能获的成功,但为现代的组织培养工作打下了基础。1939年,Nobecourt,Gautheret和White成功地获得了第一个真正的植物组织培养。此后,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组培中试基地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筛选的70多个优良单株中选择10个耐寒赤按单株进行组织培养,并在我省的郴州、永州、衡阳和邵阳进行小面积的推广试验,表现相当良好。如桂阳县的斗雨林场1997年5月栽植的高约10cm的组培苗,1998年7月调查,平均株高达45m,地径达60cul;道县1998年5月栽植的组培苗9月份调查,平均株高达1.sin,与我省的杉木丰产林讲生长量高lin,胸径Ic则相比,生长量要多3倍。而且,对影响按树栽植的主要病虫害白蚁的调查,发现白蚁对巨按、尾巨按、巨尾控的危…  相似文献   

3.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 早在1839年,细胞学家施旺在他编的《细胞学》一书中指出:“每个细胞应该可以独立生活和发展,假如具有正如它存在于有机体内一样”。1902年,德国名植物学家哈伯特根据这个学说的理论,第一次大胆提出,要在实验室里的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他预言离体植物在生理上、发育上具有潜在的全能性。1930年代初到1950年代末,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组织培养中有效无菌材料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t根据细胞理论,大胆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从理论上讲,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现已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作用,为林木遗传育种提供一套先进的育种方法,它的进一步应用可更好地发挥林木遗传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植物组培加速了优良林木树种的推广应用一个新的林木优良品种,从选育培育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应用植物组培进行快繁,就能大大加快这一进程,可直接从优良母树上采取分生组织,进行体细胞繁殖,减少了建立种子园的时间与费用。植物组培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培是 2 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这项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了飞快的发展。 1 960年法国C .Morel将植物组培技术应用于兰花的快速繁殖 ,至今有关花卉植物组培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多。本文就近年来花卉组培方面研究发展情况作综述。一、培养条件的研究早期的花卉组培报道多集中于研究各类花卉的培养基组成 ,包括无机盐、有机物、激素等培养基成分的种类和配比浓度。近几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培养基研究成果的积累 ,人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培养条件方面 ,如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容器内空气因素对花…  相似文献   

7.
文中综述樟树、闽楠、润楠、檫木、山苍子等典型樟科植物的扦插、嫁接和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细胞全能性、激素调控、内含物影响等关键生物因子,以及扦插管理技术、环境条件控制、养分调节等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影响作用;通过全面综述樟科植物的无性繁育方式和影响无性繁殖成活的关键因素,为樟科植物无性系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香蕉组培试管苗技术对于快速推广优良品种,抑制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等病毒病害,提高香蕉产量与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试管苗的变异问题也比较突出,给育苗厂家和种植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有关报道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香蕉组培中的变异和控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变异与香蕉品种的关系1 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遗传变异。香蕉组培试管苗同样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而且变异率比常规繁殖的高,这种变异因不同品种而异(表)。1变异与继代培养时间的关系2 植物组织培养中,组织或细胞的变异率随时间的延长而…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形成、研究进展、意义及其应用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培养条件,并重点阐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方法及其在花卉上的应用以及病毒检测的重要性,最后浅析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园林》2007,23(3):F0002-F0002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创建于1976年,为海淀区农林委员会下属科研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5人,其中科研人员9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外聘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12人。有现代化组培实验楼660m^2以及科研与生产基地600多亩。在历时三十多年的科学研究中,海淀组培室始终坚持将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应用于蔬菜或花卉的选育、制种和扩繁。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渐发展成为既有科研又有成果推广开发的科研单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