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桃绿蚜(即桃蚜)是影响桃树早春生长的主要害虫,发掘桃抗蚜资源,阐明其遗传规律,促进抗性品种培育,是应对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方法】利用‘粉寿星’(Prunus persica var.densa)为亲本材料,构建了6代遗传群体,对‘粉寿星’抗蚜性的遗传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抗蚜性分离群体中,抗性呈不连续分布,且具有较明显的双峰特征,抗性单株(RR或Rr)与敏感单株(rr)杂交,出现1∶0或1∶1的抗/感分离比例,抗性单株与抗性单株杂交(RR×R_或Rr×Rr)出现1∶0或3∶1的抗/感分离比例,感病单株之间杂交不出现抗性单株,抗性遗传6代未发现明显变化;连锁遗传分析表明,‘粉寿星’的抗蚜性与矮生性状没有连锁关系,与果肉黄/白色位点较近,遗传距离约为27.5 c M。【结论】‘粉寿星’对桃绿蚜的抗性为单基因控制显性遗传,并与果肉黄/白色位于同一连锁群,与矮生性状无连锁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抗蚜桃育种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桃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桃属(Prunus L.)植物5个种419份资源进行抗桃蚜(Myzus persicae)性的田间自然鉴定和初选出的34份抗性资源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山桃(P.davidiana)的抗性最强,甘肃桃(P.kansuensis)的抗性最弱 不同品种的抗蚜性差异很大,按照品种群划分,其蚜害指数寿星桃20.00、白桃45.70、油桃77.00、黄桃60.16、蟠桃77.86 筛选出15份抗性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三类 山桃、寿星桃、碧桃。  相似文献   

4.
辣椒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青 《长江蔬菜》2003,(1):41-43
温室苗期接蚜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4个参试辣椒品种对桃蚜的反应不同,其中凉椒一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抗;苗丰三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超丰五号等8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中抗;大羊角椒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感;保椒二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以高抗品种猪大肠和高感品种大羊角椒为亲本进行杂交,其杂交F1代对桃 蚜的反应表现为高抗(HR),F2代的抗虫与感虫植株分离符合3:1的比率,表明辣椒抗蚜性能够稳定遗传,其遗传方式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  相似文献   

5.
《山西果树》2013,(1):53-53
刘崇怀等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尾1148抗根瘤蚜;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桃粉蚜在郑州春季发生规律与桃及其近缘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鉴定不同桃及其近缘种对粉蚜的抗性,旨在为桃粉蚜的科学预防和桃抗粉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从2月下旬开始,每隔5 d对种植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抗性鉴定圃内的桃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粉蚜发生、发展和危害调查;同时于粉蚜发生期采集发生粉蚜的桃树新梢和叶片,对圃内各种质材料进行过量接种,7 d后评价不同种质的抗粉蚜特性。【结果】郑州地区桃粉蚜一般在每年3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以后开始大量减少,集中危害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时持续到6月中下旬;桃粉蚜大发生时,新梢、幼叶及成熟叶片均受危害,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覆有白色蜡粉。27份不同来源桃种质均表现感蚜,抗性等级为4级或5级;18份桃及其近缘种质群体中‘榆叶梅1号’群体高抗粉蚜,‘蒙古扁桃1号’群体和‘四道岭野生李’抗粉蚜,‘贵州毛桃4号’群体中抗粉蚜,甘肃桃、山桃、光核桃、西康扁桃等其他群体易感粉蚜。【结论】明确了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和危害特点,拓展了对桃粉蚜寄主范围的认识,鉴定到‘榆叶梅1号’‘蒙古扁桃1号’‘四道岭野生李’和‘贵州毛桃4号’等抗粉蚜种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是春季对桃树危害最大的害虫,严重影响了桃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利用树体自身抗性进行桃树蚜虫防控是最为环保和经济的方式,而筛选桃树抗蚜种质资源是抗性利用的先决条件.[方法]以栽培种来源的抗蚜材料09南3-30为试材,通过抗性表型观察,结合系谱分析、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相似文献   

9.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桃光合性能的遗传规律,筛选高光效杂交组合,分别于7月中旬和9月下旬测定了8个组合桃杂交后代(F1)群体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Chl)与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极显著正相关,CO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n)与羧化效率(CE)显著正相关,饱和光强净光合速率(LSPn)与CE负相关。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Ca)响应曲线的相关性状变异程度较大,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单阵 《落叶果树》2022,(5):72-73
近年来,随着肥城桃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大,桃蚜成为肥城桃的主要害虫之一。简介了桃蚜的形态特征,在肥城桃产区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连续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国家种质郑州桃资源圃所收集到的97份桃(Amygdalus L.)材料扣2份近缘种李(Prunus salicina L.)共计99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1个酶系统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6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2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8,体现出桃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不同的分类群具有特有等位基因:如Est-2a、Est-2d、G6pdh-1a、Mdh-1c、Pod-3b、Pod-3d、Sod-3a、Sod-3b仅存在于普通桃中,Cat-1h、Est-2f、G6pdh-1b、Me-1a只存在于山桃中,Cod-3c、Est-3c、Me-1c、Me-2b只存在于光核桃,体现了桃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③利用11个酶系统的24个位点的69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桃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99份试材完全区分,表明等位酶是桃品种鉴定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张新  赵莉  陈娟 《北方果树》2011,(2):10-11
通过8种药剂对桃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4h后对桃蚜活性较高的药剂为新烟碱类和苏云金杆菌类的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活性较低。其中必喜表现出对桃蚜极高的活性,其LC50值仅有0.019mg/L;其次为阿维菌素、优化Bt、吡虫啉,其LC50值为0.038~0.309mg/L。48h后各药剂的毒性均增大。其中必喜LC50值最小,为0.014mg/L;其次为阿维菌素、优化Bt、吡虫啉,其LC50值为0.036~0.26mg/L。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桃蚜(Myzus persicae)对啶虫脒、吡虫啉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生测法,测定山东省桃蚜5个田间种群(寿光、济南、泰安、烟台、临沂)对啶虫脒、吡虫啉两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除烟台种群对吡虫啉尚处于敏感状态,山东省供试其他地区的桃蚜种群均对啶虫脒、吡虫啉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相对于敏感种群,泰安种群对啶虫脒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451.2641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23.63;临沂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317.9446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14.40;5个供试桃蚜田间种群对两种杀虫剂均未表现出高等及以上水平的抗药性。在实际防治桃蚜时,应注意与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桃蚜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有效控制桃蚜提供新的思路,本试验以十字花科(萝卜)、茄科(辣椒)和葫芦科(黄瓜)蔬菜为试材,比较健康桃蚜和利福平处理后的桃蚜在3种蔬菜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后桃蚜Buchnera的DNAK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200μg·m L-1利福平处理后的桃蚜产蚜量、寿命和体重都显著低于健康桃蚜。说明桃蚜的内共生菌Buchnera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降低内共生菌的量对桃蚜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12年生的蟠桃盛果园为研究对象,为应对-37℃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对蟠桃塑膜双层、单层和再生棉单层覆盖越冬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塑膜双层比单层和单层再生棉覆盖优越。最低气温-33.2℃时,塑膜双层内温度为-8.1℃,再生棉单层为-13.8℃,而塑膜单层则为-19.7℃。经推测,在-37℃时,塑膜双层为-9.4℃,再生棉单层为-15.6℃,而塑膜单层则为-22.4℃,超过-22℃临界值,会出现冻害。塑膜双层覆盖不会造成减产和影响新枝条生长。塑膜双层覆盖的缺点是转暖期有升温过快的温室效应弊病,但可以采用放边通风降温和提前春灌融冻提墒来消除。  相似文献   

16.
以耧斗菜为研究材料,以桃蚜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桃蚜经不同生育期、不同浓度的耧斗菜全株乙醇粗提液处理后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采用R语言分析了显著性差异并计算了毒力回归方程,研究了耧斗菜乙醇粗提液对桃蚜的室内触杀活性,以期为耧斗菜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新来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耧斗菜全生育期的乙醇粗提液对桃蚜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在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花期的杀虫活性最高,显著高于结实期和苗期;48 h毒力回归方程为y=1.57+2.22x,R2=0.87,LC50=35.1 mg·mL-1,72 h毒力回归方程为y=1.5+2.53x,R2=0.9,LC50=24.2 mg·mL-1。  相似文献   

17.
几种生化物质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青 《园艺学报》2002,29(6):533-536
 选用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2 个辣椒品种, 于4~ 6 叶期对其叶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可溶性糖、游离脯胺酸、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蚜品种较感蚜品种叶组织中含有较低的游离氨基酸、氮、脯胺酸和维生素C, 较多的可溶性糖和较高的糖/ 氮比, 后者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脯胺酸和维生素C 含量分别为前者的1. 1~ 2. 9 倍、1. 0~ 1. 7 倍、1. 4~ 2. 9 倍和1. 2~ 2. 6 倍, 前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 氮比分别为后者的1. 1~ 1. 3 倍和1. 3~ 2. 0 倍。上述结果在高抗和高感品种间差异尤为显著, 说明辣椒品种叶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可溶性糖、游离脯胺酸、维生素C 及糖/ 氮比与辣椒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油桃为试材,采用溶菌酶、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配保鲜液对油桃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测定失重率、腐烂指数、感官品质、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保鲜液对油桃的保鲜效果,以期为油桃的实际贮藏和天然保鲜剂的运用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复配保鲜液1.0%的壳聚糖、0.07%的溶菌酶和1.0%的海藻酸钠对油桃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果实腐烂指数及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给桃蚜生态防治提供参考,作者对生草处理区和清耕处理区的桃蚜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生草处理区桃蚜发生数量显著低于清耕处理区,且发生平缓,高峰期推迟;桃蚜天敌的发生数量增加,这对控制早春桃蚜虫口密度和全年发生程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