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狮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坡地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4.04~5.32,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7g/kg,大部分低于高产优质茶园20.0g/kg的要求;土壤速效氮的含量普遍偏高,平均舍量为178.6mg/kg,所有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高于高产优质茶园速效氮的要求(100.0mg/kg);土壤速效磷的平均含量为10.1mg/kg,56.25%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磷10.0mg/kg的要求;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114.8mg/kg,87.5%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钾80.0mg/kg的要求。根据分析结果,浉河区澌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的坡地茶园,今后施肥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宜昌市茶叶主产区域213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酸碱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仅为9.9%;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全氮供应较为良好,但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土壤有效磷供应总体偏低,且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速效钾供应最为缺乏,73.71%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钙、有效硼、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均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钾、镁营养供应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阮建云  吴洵 《茶叶科学》2003,23(Z1):21-26
本文总结了茶园钾、镁肥使用效果及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主要产茶省份红黄壤茶园土壤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较低。施用钾、镁肥一方面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另一方面明显提高茶叶的品质,绿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和红茶的茶红素与茶黄素等品质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钾肥还能提高茶树抗旱和抗病能力。适当施用氯化钾具有与硫酸钾类似的增产提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包含钾、镁肥的平衡施肥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初步提出了根据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的推荐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霞浦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 g·kg-1,其中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达87.7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3 mg·kg-1、6.0 mg· kg-1、83 mg·kg-1,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比例分别为97.74%、6.33%、18.10%,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
土壤酸化是当前我国多数茶园的障碍因子,偏施无机肥和重施氮肥等不合理施肥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为探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本研究在茶园设置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氮肥有机替代30%(T2)、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T3)、氮肥有机替代30%+增钾补镁(T4)和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增钾补镁(T5)等6个施肥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茶叶养分含量及土壤环境的变化,分析茶树养分吸收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但不降低叶片氮含量;与T0和T1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含量和交换性镁含量,叶片钾和镁含量增加、铝含量降低。氮肥有机替代配合增施腐殖质和增钾补镁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盐基阳离子含量,并抑制茶树对铝的吸收,缓解土壤酸化进程。因此,茶园推广含腐殖酸有机肥和养分均衡管理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钾是茶树生长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一,在茶树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位居第二位。钾在茶树体内有较强的移动性,其含量随着组织或器官的老化而降低。钾在茶树体内呈离子状态主要存在于新梢等茶树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由于茶树不断从土壤中吸收钾元素,以及茶园土壤酸性强的特殊性,导致土壤钾的淋溶损失,钾素缺乏明显,缺钾茶园日趋增多。在茶园管理上要重视施用钾肥,保证茶树生长对钾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拔600-1200m相对集中成片茶园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定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山茶园土壤p H值极低,酸化严重,土壤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含量高,有机质和全氮接近指标要求,而有效钾、钙、镁等都极低,达不到指标要求。因此,高山茶园施肥应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氮、控磷、适钾、调酸,补钙、镁、锌等措施。土壤养分含量变幅较大,高山红壤茶园土壤普遍缺乏有效镁和有效锌,多数茶农又缺少施用钙、镁、锌肥的习惯,因此,要引导高山茶园施钙、镁、锌现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土壤酸化严重的茶园,建议施用白云石粉或生石粉来改良土壤,将p H值提高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低丘红壤茶园钾的农化性质 1.钾的含量状况根据对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的测定结果,全钾含量在0.93~2.74%范围(见表1)。土壤全钾量的高低与茶园肥力和茶叶产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有不少低产茶园全钾含量超过了高产茶园。茶园土壤的全钾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成土母质,据测定的结果,不同母质发育的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的全钾含量次序是花岗岩>冲积物>石炭岩>第四纪红土>红沙土>玄武岩≥凝灰岩。土壤母质中的钾是呈结晶矿物态,从表面上看它与茶叶产量无直接的关系,但它在一定条件下会被逐步释放,变成茶树可利用的形态,因此矿物钾是茶园土壤中可贵的钾素“营养库”。 2.钾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省194个典型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效态zn、Cu、Mn、Fe含量分别为1.94mg/kg、151.23mg/kg、85.95mg/kg、7.07mg/kg;有效铁的含量较丰富,98.5%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10mg/kg;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的含量相对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分别占32%、28.4%、12.4%。有效铜、有效锰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Zn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地相比,茶园土壤pH在4.0~4.5区间的样本比例增加27.0%,pH<4.0样本比例增加36.8%,并显著提高交换性酸、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含量。林地转为茶园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29 g·kg-1、33.39 mg·kg-1、59.06 mg·kg-1、29.75 mg·kg-1,土壤C∶N下降5.67,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茶园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变化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pH若下降1个单位,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平均可累积63.92、52.45、55.84 mg·kg-1,其中茶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到环境临界值,存在对环境造成磷素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进行针对性配方施肥,可减缓茶园土壤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酸化是种植茶树后土壤变化的普遍现象。为了解酸化对茶园土壤矿质组分和钾素的长期影响,选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茶园为研究对象,以相邻林地为对照,采用实地采样分析与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期种植茶树20 a和50 a后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矿物和土壤钾素形态的变化,以及酸化对外源钾肥在土壤中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缓效性钾的容量,减少了砂粒和粉粒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矿物含量,促进了土壤黏粒中2∶1型(伊利石)矿物向1∶1型矿物(高岭石)的转变,降低了土壤总钾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中矿物态钾和缓效钾的比例逐渐下降,水溶态钾的比例逐渐增加。土壤酸化后,施入土壤中的钾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存在,向非交换态转化的比例明显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性逐渐下降。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沸石可增强土壤对钾素形态转变的缓冲性。研究认为,茶园土壤酸化可显著降低土壤总钾量,减弱土壤供钾能力及对肥料钾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3,23(Z1):34-37
对湘南红壤丘陵茶园土壤及茶叶中镁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6.29-25.98 mg/kg,平均为13.02 mg/kg,显示缺镁症叶片的有效镁含量为264.10 mg/kg。在缺镁茶园施用水溶性硫酸镁肥料后,缺镁症逐渐消失,产量比对照平均增长9.8%—13.6%。喷施含镁叶肥试验结果平均增产20.8%。施镁还能显著改善茶叶品质,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8%,9.2%、2.3%。文章还讨论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的现状及今后镁肥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茶园土壤钾素容量/强度关系及施用钾镁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建云 Hard.  R 《茶叶科学》1996,16(2):93-98
对我国主要茶区茶园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钾素含量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以下,且呈地带性分布,即缓效钾的含量由北而南下降,速效钾占缓效钾的比例由北而南增加。对土壤钾素容量/强度(Q/I)分析表明,茶园土壤钾素的ARke(强度指标)通常都小于0.01(mol/l)-12。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供钾强度指标ARke和ΔK0(容量指标)。施镁能增加ARke,但对ΔK0和PBCk(缓冲能力)无明显影响。不施钾处理土壤的ARke和ΔK0均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15.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化状况的影响,通过采集闽南和闽北茶叶主产区11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及其对照自然土壤,进行实验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土壤养分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植茶土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是对照土壤的5.2倍和1.5倍。植茶土壤pH为4.36±0.34,比对照土壤pH值下降了8.8%;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pH下降程度减缓,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加剧土壤pH下降幅度。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pH值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现线性增加,促进了土壤酸化和降低了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制定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施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旭霞  余继忠  姜新兵  邵勇  林晨 《茶叶》2013,39(2):97-100
对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土壤和肥料管理状况的调查表明,基肥的施肥时间和方式较为科学合理,为西湖龙井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基本保障。不同村的施肥习惯和肥培管理有明显差异,但同村有较高的一致性。调查茶园平均肥料投入群体1041.13元/亩,龙井43茶园1281.00元/亩,肥料投入达到每亩800元时,加大肥料投入对春茶产量和产值增加贡献不大,控制施肥对促进西湖龙井茶一级产区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66.7%茶园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标准,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硫、速效锌基本达到或超过优质茶园土壤标准;55.6%茶园速效镁含量偏少,建议适当增施镁肥。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该地区茶园肥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系统研究了以浙江为主的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明确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低且不平衡、有机质贫缺和酸化日趋严重等主要营养障碍因子,提出了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2项营养诊断指标,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茶园的茶树系列专用肥3种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提质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绿茶主产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9~2010年对浙江省绿茶主产区的诸暨市、嵊州市、淳安县、开化县、永嘉县、建德市、长兴县、衢州市、绍兴县、松阳县、武义县、富阳市、西湖区等13县市(区)的茶场(茶农)茶园施肥情况作了调查。从调查的县市(区)情况来看,茶园施肥存在几大特点:(1)主要肥料品种为尿素、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农家肥、菜饼)。(2)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有机肥和复合肥作追肥施,施肥时间、次数随意性大。(3)浙江省绿茶主产区茶园氮肥(纯N)施用量不足(占30%)或者过量(占41%)情况比较严重;土壤磷富集情况比较严重(占50.4%);土壤缺钾情况比较严重(占48.8%);施肥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针对浙江省茶园施肥现状,笔者提出了施肥建议及施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套种圆叶决明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P<0.05),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57.78 mg/kg;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套种圆叶决明茶园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达21.84%,空气温度日变化幅度降低5.1℃,空气湿度日均值显著提高3.9%;同时显著提高夏茶氨基酸及茶水浸出物含量(P<0.05)。茶园套种圆叶决明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质量及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表明该品种是一种适宜山地茶园推广利用的优良绿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