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适合海南气候条件的优良树种(种源、家系)为繁殖材料,采用先进的扦插繁殖技术、采穗幼化处理技术、轻型的育苗基质及新型塑料容器组装成一套新的繁殖技术。通过多树种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扦插生根率达85%以上、成苗率达83%以上。其中刚果12号接生根率和成苗率均达95%和90%以上,为人工林造林提供大量的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3.
4个国外引进树种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全光自动喷雾扦插育苗设备,进行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东部白松4个 国外引进成功树种半木质化嫩枝扦插试验,探讨了这4个树种的扦插育苗技术。沙质插壤上各树种生根率分别达欧洲云杉77.5%、白云杉52%、黑云杉44.5%,东部白松在锯末插壤上扦插生根率为35%。为进一步扩大栽培,加速林木良种化,走有性选择、无性繁育的无性系林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残次林迹地更新树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 ̄1983年在本溪县偏岭乡新农村43.3hm^2残次林迹地植苗更新日本落叶松,色赤杨等7个树种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残次林迹地更新7个树种保存率皆在86%以上,幼树生长发育良好。从立木材积生长量看,日本落叶松,色赤杨为最好,立木材积分别为刺楸,白桦,紫椴,水曲柳,红松的200.0% ̄988.2%和211.3% ̄1058.8%,其次是刺楸,白桦,再次是紫椴,水曲柳,红松。  相似文献   

5.
通过截杆进行杉木种子园更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或第一)活枝处截杆、平切口、薄膜盖顶,复壮率达100%,更新后2年就可挂果。  相似文献   

6.
用互比排列设置刺槐林改造更新小区,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探讨理想的更新方式,其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量、雨强、历时的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最高,皆伐萌芽更新区次之,对照区(未改造更新)最低;单位面积逗流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比皆伐萌芽更新区增加26.4%,比对照区增加96.5%,但增加的逞流量仅为引发土壤侵蚀逞流量的40%~60%,没有引起新的土壤侵蚀。皆伐带状更新方式通过引进更新树种,改变了林分结构和组成,使刺槐林变成混交林,延续和强化了水保效益,是一种理想的刺槐林改造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马褂木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素霞 《中国林业》2009,(12):47-47
上个世纪80年代,安徽省旌德地区营造的杉木林,现已多数进入成熟采伐期,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林业发展形式,增加林农经济收入,选用何种树种对迹地进行更新,以营造高效速生丰产林,是林业工作者首要考虑的课题。马褂木作为迹地更新树种,经与枫香、光皮桦、南酸枣造林对比分析,首选高效速生丰产树种,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洲茉莉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茉莉属马钱科灰莉属,是常绿(攀援)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南部及东南亚等国都有自然分布。非洲茉莉枝条色若翡翠,叶片油光,花呈伞状、略带芳香,花形优雅,花期很长(冬夏都开),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临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5月引进一批盆栽非洲茉莉,6月上旬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成活率达85%以上。现将非洲茉莉扦插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业苗圃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林业苗圃化学除草技术,包括针、阔叶树种苗木及不同苗期除草剂的种类、配方选择,作业时间,施药方法等。特别对带壳出土苗木和不带壳出土苗木对药剂的安全性研究有创新。通过系列应用试验证明,林业苗圃化学除草率可达90%以上,对苗木无不良影响,且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与人工除草相比.节省成本93%以上,产效期延长10—15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熟的、有推广价值的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成果240项,林木花草类60多项。为了更好地发挥引智成果对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介绍部分林业引智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的林业引智工作提出几点设想。一、部分林业引智成果介绍(一)用材林类 1)尾叶按的引进与推广。 广西于1982~1989年间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8个国家,先后引进174个不同按树树种和种源,在国有东门林场建立了华南最大的按树基因库和育种基地。通过对其中的38个树种共83个种源…  相似文献   

11.
短伐桉萌芽更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的短伐桉林中进行萌芽更新造林试验 ,采取地块选择、除萌作业、除草与施肥等萌芽促进更新技术措施后 ,取得了较好效果。 4a生以上伐桩萌发率比较稳定 ,达 85 %~ 95 % ,而且萌芽林早期生长优于实生林。该项技术为今后桉树萌芽更新造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宁省岫岩县4种不同迹地类型更新落叶松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迹地类型更新落叶松,应选择皆伐迹地,退耕地和荒山荒地,不能在涝洼地上造林.退耕地和皆伐迹地更新落叶松保存率达85%以上,10年后的各项生长指标优于荒地和涝洼地,退耕地、皆伐迹地、荒地林木形体变化,基本遵从正态分布,以健康木为主,占50%左右,优势木占30%,劣势木占20%.而涝洼地以劣势木居多,呈正态分布.退耕地和皆伐迹地林木离散度比较稳定,自然稀疏率不足20%,林分质量较好 ;而涝洼地离散度偏大,自然稀疏率达51 .8%,林木质量低劣.  相似文献   

13.
浅谈通辽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地区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林业有害生物以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为主.通过推广应用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使项目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农药残留度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能够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一、营林技术 1、选用抗病虫树种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合理密植,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在新造林或更新造林时,应选抗病虫树种,提倡营造混交林,保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建阳10a来采伐迹地的更新率、更新林种、更新方式、经济成分、树种结构等具体情况,分析影响采伐迹地更新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田防护林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典型农田防护林建设为依托,在总结内蒙古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并结合现在的林业生产实际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内蒙古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减少胁地的途径,采伐更新措施以及农田防护林效益评价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提出了内蒙古可同类型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红花尔基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北坡西部,呼伦贝尔草原沙地东南部,横跨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自东北至西南分布着一条长达150km,宽约20km的珍贵树种——樟子松林带,总面积29124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64186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752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9%,疏林地297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2%。这条林带,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保障当地牧业、农业的发展,防上草原沙化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96年4月23日,蒙古国的草原大火借助8级以上风力侵入这片宝贵的樟子松林带,并形成树冠火,5小时内烧毁巴日图、诺干诺尔…  相似文献   

17.
严德文 《中国林业》2009,(20):49-49
安徽省旌德地区上世纪80年代营造的杉木林,现已多数进入成熟采伐期,为了适应林业发展形势,降低成本投入,增加林农经济收入,选用何种树种对迹地进行更新,以营造高效速生丰产林,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考虑的课题。2002年以来,在黄山市林科所林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毛竹实生苗作为迹地更新树种。经造林实验分析,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本相对于大竹母造林成本每亩可节约150元,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全光喷雾"硬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五加为扦插难生根树种,以1.5a生刺五加苗为母株采穗扦插,其平均生根率达60%以上,最高达90%。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香樟系常绿阔叶树种,在众多荒山造林中因成活率不高而不受欢迎,但它又是忠县重要乡土树种。从育苗到大山造林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实践中,总结了比较成熟的香樟育苗、造林技术,培育的苗木出圃率高,90%均达到国家规格苗,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人们一直把增加植被数量、提高新植林的建设质量作为林业发展的追求目标,但如何使现有的防护林体系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保持原有树种继续显现优良特性等问题,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今后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拜泉县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和探索了防护林树种萌芽更新技术,实现了零成本造林,这将为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