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对CO2浓度(550×10-6)下莴苣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和光合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CO2(550×10-6)下莴苣具有高光合速率、高生长速度,其根和茎的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叶面积增长快而且不积累过多的光合作用产物,高光合速率能够产生足够能量将光合作用产物从源转运到库,用于生长发育.生长在CO2浓度550×10-6下,莴苣能提早7d达到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水位变化,设置水位变化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水位梯度处理对2种水生植物菖蒲和黄花鸢尾株高、分株数、生物量积累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梯度对2种水生植物的株高、克隆分株数、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格局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菖蒲和黄花鸢尾株高在变动水位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水位(P<0.05)处理,高水位有效促使菖蒲的克隆分株,各水位对黄花鸢尾克隆分株数无显著影响。变动水位和高水位处理对菖蒲的叶质量有显著影响,且明显高于中水位和低水位。黄花鸢尾根生物量在各水位处理中无显著差异(P>0.05),根茎生物量在变动水位下显著高于高水位和低水位下生物量。综合来看,变动水位更有利于2种水生植物的生长及发育。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22,(1):30-39
于2010—2019年,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地况因子、林况因子及乔木层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构建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估算杉木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研究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与立地条件和林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林龄和立地条件对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和分配的影响;杉木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受林分林龄的影响显著,其中干材、树皮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树叶、树根则相反,树枝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小;除树枝外,立地条件不会改变各组分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但会影响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树干生物量占比较大,树叶、树根的分配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邓焱升 《绿色科技》2023,(5):145-14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3月龄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生物质能源组织培育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低、高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的发育性状、生物量及其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的基径、冠幅、冠长以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基径提升约26.3%、基径月发育量提升约67.8%、冠幅与冠长分别提升约56.2%、28.2%,差异性水平显著;差异种植密度的叶、枝、茎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跟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其生物量均呈减少态势;低种植密度下,枝的生物量占比为22.2%、叶的生物量占比为19.3%、茎的生物量占比为58.5%,枝、叶的生物量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降低态势,茎呈升高态势,表示种植密度会对桉树苗各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情况造成一定影响,综合表明:种植密度能够较好地调控桉树苗的所有发育性状,较低的种植密度更有利于桉树苗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下(2700 m、2800 m与2900 m)团竹分株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克隆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分株及构件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地下茎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差异,其他构件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差异;秆在构件生物量分配比值中最大,为38%;(2)地上构件形态特征随海拔升高而变化显著;地下构件中根的数量、地下茎基茎、地下茎长度和分蘖强度都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海拔2800 m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宜选择海拔2800 m地带的团竹苗用于人工种植。团竹在不同海拔环境中具有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有利于其种群对水分、光资源等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密度为10 000、4 444和1 667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为研究对象,对各种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叶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生物量径级结构和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密度大叶相思干的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55%以上,根占14.11%~15.50%,叶占8.34%~10.76%,而在枝和皮的分配比例上差异较大;三种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总生物量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群落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亚热带落叶阔叶优势树种毛红椿的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模拟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根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苗高生长的限制作用,对地径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根质量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质量比在处理初期和中期增大,在处理后期和末期降低;在整个处理阶段,茎质量比始终保持增加趋势;根系平均直径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减小,处理末期则有所上升;细根/总根长比值则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大,处理末期则有所降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导致根尖数量差异显著。在整个处理阶段,水分首先保证苗高和叶片生长,根系生长受到限制;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通过落叶和根系二次生长来保障根系的水分需求和提高水分吸收效率,以此来缓解水分胁迫对生存的胁迫。  相似文献   

8.
枫香种源生物量和NRA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纬度枫香种源经过无营养胁迫生长后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按种源与氮2因素裂区设计砂培试验,以N水平为主处理,枫香种源为副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水平内种源间).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会刺激枫香叶片提前形成花青素变红,且低纬区种源变红早于高纬区种源;另外低纬区种源与高纬区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存在各自的变化规律.以最高生物量为对照,在0 N水平下福建延平种源生物量降低最少(54.54%),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但其在2N水平生物量迅速降低,耐肥性较差;其它种源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各种源根冠比从0 N到1/2 N水平均迅速降低:广西南丹>福建延平>浙江永康>安徽泾县,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枫香种源根冠比受N的影响越来越小.统计分析发现,福建延平种源在无N及低N水平时NRA极显著高于其它种源,且具有较高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棚内重复间光照的差异),可以认为福建延平是优良的耐低N型种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切割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林分单株生物量而言,马尾松人工林中的幼苗、幼树、小树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在中树、大树阶段,马尾松单株生物量大小与干扰强度成反比,在单株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立木级马尾松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与干扰强度无直接相关关系;就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而言,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总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O3和CO2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植物对O3和CO2浓度变化的复合作用的响应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阐述了O3和CO2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等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和CO2对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文  陈锦赋 《绿色科技》2012,(5):153-156
基于3S和OpenGL的CO2浓度空间可视化利用强大的技术特点对全球气候变暖因数的重要因子进行了客观描述。采用了ArcGIS二次开发、OpenGL和3D Max空间模型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以上技术在.Net上对某空间内CO2浓度可视化进行平台搭建。研究采取OpenGL雾效果和DEM等方式直观地把某区域内CO2浓度显示于视野内,使得CO2浓度在空间内达到了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气C02浓度增加与林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分析了CO2浓度增加对树木产生的种种影响的基础上,就林木育种、营林、森林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认为深入研究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 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r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Ci、Tr、Cond和WUEi增加,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nd减少,而720 μmol·mol-1 CO2浓度下4个树种和380 μmol·mol-1CO2浓度下刺槐和元宝枫的WUEi和δ13C增加,而380μmol·mol-1CO2浓度下油松和侧柏的WUEi和δ13C先增加,到重度干旱时又下降.CO2浓度增加与干旱胁迫的交互作用减弱了干旱胁迫或者CO2浓度增加中的某一因子对气孔变化的敏感性,使得气孔变化缓慢,延迟了水分胁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湿度对杨树无性系光合机构CO2瞬间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CO2短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杨树对CO2短时间响应;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受温度、湿度影响明显;在大部分处理中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相关不显著。由所得结果推知,温度和湿度对短时间CO2响应可能是通过CO2固定。  相似文献   

16.
Fluxes of CO2, CH4 and N2O were measured during two to three years at four sites, located within an area of 9 km2 in southern Sweden, using dark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s. Three of the sites were drained coniferous forests on moist organic soils that differed in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tree species. The fourth site was an undrained tall sedge mire. Although the drained sites were all moist, with average groundwater levels between 17 and 27 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the mean annual dark forest floor CO2 relea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he drained sites, (0.9–1.9 kg m−2 y−1) than at the undrained mire site (0.8 to 1.2 kg m−2 y−1). CH4 emi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rom the drained sites than from the undrained mire (0.0 to 1.6 g m−2 y−1, compared to 10.6 to 12.2 g m−2 y−1), while N2O emi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rom the undrained site than from the drained sites (20 to 30 mg m−2 y−1, compared to 30 to 90 mg m−2 y−1). There were no clear effects of site productivity or tree species on the soil fluxes of any of the gases. The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forests was modeled. All drained sites were net sinks, while the undrained mire was a net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The estimated net greenhouse gas exchange of the drained sites was correlated with productivity: the most productive site was the largest net sink and the least productive the smallest net sink for greenhouse g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 mitigate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drained forest sites, which have been unsuccessfully drained or rewetted due to subsidence, should be managed in a way that keeps the groundwater level at a steady state.  相似文献   

17.
在纯净空气与H2O/ CO2污染空气来流对比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2O和CO2污染组分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影响,获得了试验手段难以得到的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数据。完成了相应的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二维数值计算,其中匹配了进口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分数和工作当量油气比。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燃烧室流场数据、性能参数分析了H2O和CO2污染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总体上吻合,两种手段均体现了纯净空气来流时不同煤油当量油气比的燃烧室性能,并反映了一致的“污染效应”影响趋势;(2) H2O污染、H2O+ CO2污染的存在降低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体现在燃烧诱导压升、燃烧效率、流向冲量增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污染组分含量的增加,燃烧室性能下降越加显著。 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是指高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流体,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法可以有效减少气液界面张力,在有效脱除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毛细管表面张力导致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文中综述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木材的工艺,以及超临界CO2流体对木材渗透性和干燥特性的影响;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利用超临界CO2干燥木材的机理,包括使用流体动力学模型预测干燥过程以及使用核磁共振观察水分和CO2的传递规律,以期为超临界流体干燥木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际上开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实验技术方法和细胞、叶片和个体水平对CO2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工气候模拟装置和测定技术;大气CO2浓度增加对细胞、叶片及个体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和CH4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各省火灾统计资料和生物量估计的数据基础上,用排放因子法和排放比法,得出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和CH4年平均分别为8.96TgC/a、1.12TgC/a和0.109TgC/a,其中林下植物和地表枯落物的贡献分别为39%、47%和40%。各种年平均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和CH4是主要是由火灾受害面积决定的,森林火灾较多的黑龙江、云南和内蒙古的的这3种气体的排放量占全国的80%以上,森林火灾释放的CO2和CH4分别为全国所有源排放的1.2%和0.35%。中国年平均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和CH4量分别为全球森林火灾排放量的03%、0.5%和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