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稻旱种是七十年代以来开始发展的一种种稻新技术.基本栽培技术是选用耐旱力强的水稻品种,浸种不催芽,插入底墒充足的旱地土中(砂壤土播后灌蒙头水,以保全苗),稻苗3—4叶期开始灌溉,根据水源和土壤保水状况,实行前旱后水或前旱后湿两种灌溉方式.它具有省水省工,便于机械化,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一般可比水田插秧节省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水量,每亩省工十多个,纯经济收益较之玉米高50元左右,是灌溉水源不足或虽有水源但土壤漏水严重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一种好方式.1983年中央农牧渔业部将其列为农业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1984年北方地区水稻旱种已发展到130多  相似文献   

2.
麦茬水稻旱种对氮磷肥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为研究水稻旱种对氮磷肥吸收规律,我们利(32)~磷、(15)~氮示踪的方法,对麦茬水稻旱种对氮磷元素吸收运转规律及其对产量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为麦茬水稻旱种的施肥技术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基础:试验地土质为石灰性冲积土。土壤碱解氮含量4.4mg/l。。克土,速效磷zlppn,,速效钾zloppm,有机质o·74肠。 2.供试水稻品种:正常管理水稻品种为新稻68~11(育苗移栽),早种水稻品种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对水稻出苗的影响,以15个宁夏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两种直播条件下水稻出苗以及幼苗生长情况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保墒旱直播栽培条件下,参试材料的出苗率变异幅度为12.0%~47.5%,成苗率为19.7%~60.5%,苗势为1级~5级;播后上水直播栽培条件下,出苗率最低为14.6%,最高为33.0%,成苗率变异幅度为28.6%~77.5%,苗势为1级~7级。可见保墒旱直播的出苗率、苗势整体表现好于播后上水,成苗率则低于播后上水。并且同一个品种(系)在不同直播栽培条件下,出苗率、成苗率及苗势也存在很大差异。选择适宜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两种直播栽培方式的品种(系)是解决直播过程中保苗难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携带空心莲子草DNA片段的变异系旱H8和H10,巴西陆稻和国审旱稻沪旱3号、水稻原受体6527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在旱作条件下4个耐旱品种(品系)的农艺性状特性。结果表明,1变异系旱H8比巴西陆稻显著增产834.55 kg/hm2,比国审旱稻沪旱3号增产466.09 kg/hm2,但没有显著差异。旱H10比巴西陆稻增产228.41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耐旱品种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多实粒数和高结实率。研究结果对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耐旱水稻品种,选用ZH88、中旱3号、桂旱1号、ZH103、兆禾占、ZH86等6个品种(系)作供试材料.试验按照生产大田正常管理灌水和水稻在开花幼穗期进行水分胁迫(土壤持水量为13%)15 d,过后复水正常管理,对供试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抗旱系数比较.结果表明:ZH88、中旱3号、ZH103的抗旱性强,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育期延长,稻株各节间长度、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其减少的顺序为露地>覆秸>覆膜;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根冠比、粒叶比(颖花数/顶3叶叶面积)覆膜方式均较高。结果还显示:旱种方式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单位面积穗数覆膜方式高于对照,覆秸旱种和露地旱种则低于对照;旱种方式水稻的粒重,汕优63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旱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武育粳3号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旱种方式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但汕优63覆膜方式减产不显著,其余品种×旱种方式减产均达显著水平(P<0 05)。考虑到节水种稻和生态效益,提出采用覆秸方式种稻并辅以适量适时浇水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3种栽培条件下,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旱种产量/保水产量)低于陆稻;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后期通过叶片水势鉴定水陆稻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旱直播、旱平水播、免耕旱直播3种水稻旱直播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由于在7叶1心期前没有建立水层,造成水稻分蘖高峰推迟、有效穗数不足和分蘖主茎穗的差异变大,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旱平水播和免耕旱直播因成苗率太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产量同样也受到了影响;3种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直播稻低。此外,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不断完善水稻旱直播技术,特别是要抑制野生稻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是在原中南、华中农科所作物系和湖北省农科所水稻系旱粮系的基础上,于1978年合并组建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粮作所下设有杂交水稻工程技术、水稻遗传育种、旱粮育种栽培、作物耕作栽培、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粮食作物种创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6个研究室,所部设有办公室、科技产业科、人事科、计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北京郊区在以往旱种水稻经验的基础上,25000亩旱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大兴县芦城公社康庄子旱种黎优57杂交稻150亩,平均每亩实产750斤,旱种越富品种60亩,平均每亩240斤;佟场大队80亩杂交稻旱种,亩产750多斤。旱种丰锦亩产240斤;大洼大队30亩旱种杂交稻亩产450斤,旱种京引47亩产350斤。西芦四队旱种地在收割前30厘米土层无潮土,常规稻失收,杂交稻亩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省水稻旱种生产情况,阐述了:旱种稻田的主要杂草;旱种稻田比较理想的化学除草剂品种、用量及配方;旱种稻田化学除草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为推广化学除草技术、提高旱种水稻产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宜银北平罗县保墒旱直播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本文选用银稻1704、银稻1705、银稻1706等14个水稻种质资源,研究了在保墒旱直播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间生育期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同播期条件下,从出苗至齐穗期银稻1704、银稻1705、银稻1706、银稻1708生长发育较快;银稻1707、沈农2号、2016PW-31、吉宏6号生长发育较慢,盐粳662生长发育最慢。各品种(系)间产量差异较大,银稻1705产量最高可达11 649.0 kg/hm2,2016PW-31产量最低为7 833.0 kg/hm2,说明大穗、全生育期短的高产品种,如银稻1704、银稻1705、银稻1707、银稻1709、吉粳511、2016PW-3适宜保墒旱直播栽培,2016PW-31保墒旱直播栽培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相关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2个常规杂交稻品种秋优桂99、秋优1025为对照,对2个耐旱杂交稻品种旱优3号、培杂桂旱1号进行盆栽试验,在孕穗期后停止水分供应,进行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保护酶系、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 不同水稻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随着干旱的发生、发展,均呈一致上升趋势,在后期更加明显;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耐旱品种叶片中不同保护酶系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种,而电导率却低于对照.说明耐旱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酶促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在干旱胁迫下较常规品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豫粳2号(原名郑州早粳)具有抗旱、稳产、抗碱、耐迟播等优点,在近年高温干旱情况下,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旱种品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曾把它同12个旱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比试验,其他品种播期弹性均不及豫粳2号。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省水稻旱种的当家品种。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实质上是其具有的感光性造成的。揭示品种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旱稻,是指在旱田条件下,选用耐旱性较强的优质水稻品种,采用旱直播,整个生育期以自然降雨为主,在生育的关键时期,遇干旱时要适当补给水分,使水稻在土壤比较湿润的状态下,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现将旱稻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择品种由于旱稻的播种期比水稻播种育苗期晚,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成熟期早的品种。吉林省、黑龙江省最近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有:天井4号(丰优109)、天井5号特优13),在旱作条件下,这两(个品种全生育期136~140天。还有秦爱、旱9710等品种,都适合本省中、西部地区旱种。品种选择的对错,是种植旱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永旱1号是由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利用丰两优一号F2早熟株/非洲野生稻,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平均株高102cm),生育期118d左右,比对照品种(绿旱1号)迟熟3d,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和沿淮水源不足地区推广.该文介绍了永旱1号的选育背景及特征性状,提出了配套的旱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郑州早粳、黎优57是我省目前麦茬水稻旱种的主要品种,研究和探讨其在旱种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指导生产、夺取大面积麦茬水稻旱种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从1982—1984年,我们对这两个品种的根、茎、叶生长发育、分蘖与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以及籽粒灌浆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农业用水大户 ,传统的水稻栽培管理方式耗水多 ,每年常有不少地方因水源不足 ,或不能及时插秧、或受旱、或改种旱粮 ,造成减产或失收 ,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水稻旱作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 ,我们经过 1 998~ 2 0 0 0年 3年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现已获得成功。它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 ,像旱作物一样种稻 ,不须泡田插秧 ,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 ,辅以人工灌溉 ,灌溉不建立水层 ,渗漏少 ,需水量很小 ,它具有节水、耐旱、分蘖力强、高产、抗病、省种等特点 ,对水源不足的高亢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解决在缺水情况下,如何利用水资源发展水稻生产,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开展了水稻旱种的技术研究,总结了水稻旱种节水栽培方法,从节水灌溉、旱种保苗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旱种保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低节位早发分蘖与叶片形态、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低节位分蘖多、早期分蘖发生速率快且符合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水稻品种(系),对31个籼亚种水稻品种(系)早期低节位的分蘖特性、叶片形态及碳氮代谢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系)第一叶位成蘖率存在广泛变异,而第二、第三叶位成蘖率达到100%;水稻低节位分蘖发生速率与秧苗前3片叶叶长呈正相关,分蘖数量与叶宽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可以将水稻秧苗前3片叶较长且较窄作为筛选早发分蘖水稻品种的参考形态指标;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只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但不影响分蘖数量;硝态氮含量既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也影响成蘖率,氮代谢酶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的活性能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将3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可分为A、B、C 3类,其中C类材料是分蘖发生较早且分蘖发生速率快、叶片形态更接近于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