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呋喃虫酰肼(JS118)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以叶片药膜法测定了不同龄期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1和5龄0.842 mg.L-1,且对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对3龄幼虫体内CarE和GST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对ACP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MFOs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5龄幼虫体内CarE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ACP和GSTs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和MFO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作用。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后,3龄舞毒蛾幼虫的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随着呋喃虫酰肼质量浓度的增大以及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对舞毒蛾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明显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体内主要解毒酶系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表现出较高活性,48hLC50为24.271mg·L-1。48hLC5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24和48h后,对舞毒蛾5龄幼虫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抑制;对多功能氧化酶(MFO)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且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酚氧化酶(PO)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处理24h,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究重金属铅胁迫下林木害虫的发生趋势,依据前期对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L.)叶片中Pb质量分数的研究结果,以Pb质量分数分别为33(低)、43(中)、48(高)mg·kg-1的3种不同饲料,室内饲养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分析Pb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化蛹率以及对其3~4龄幼虫体内Car E和GST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质量分数的增加,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增加,化蛹率降低,其中Pb质量分数中、高处理组的死亡率和化蛹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舞毒蛾3、4龄幼虫体内,Pb中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GSTs活性也不同程度的升高;Pb高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和GSTs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龄幼虫的Car 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铅胁迫能干扰舞毒蛾解毒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同程度地抑制舞毒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和家榆(Ulmus pumi-酶活性及寄主的蛋白质量分数无相关性,取食加杨的舞毒蛾幼虫发育最快,虫体最重,旱柳次之;取食兴安落叶松和家榆的幼虫在3龄以后发育历期延长,虫体质量较轻。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在3龄期因取食不同寄主存在明显差异,4龄后酶活性显著降低,不同寄主间的差异减少。la)饲养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的蛋白营养差异性对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旱柳、兴安落叶松、加杨和家榆。幼虫生长发育与中肠总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 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 0.01),6 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处理3~12 h 3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激活作用,处理12~24 h对5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触杀法测定了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具有低毒高效的毒杀作用,12、24、36、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0、10.44、9.75、9.51 mg·L_(-1)。CAT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对舞毒蛾3龄幼虫进行点滴触杀处理后,试虫的鲜质量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鱼藤酮抑制舞毒蛾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Ld GSTe1。该基因全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d GSTe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GST_C_Delta_Epsilon与GST_N_Delta_Epsilon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硫氧还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 GST蛋白属于GST Epsilon家族。蛋白结构显示,Ld GSTe1蛋白包含一个N端和一个C端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为主要结构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4.0、10.0 mg/L鱼藤酮药剂处理下,舞毒蛾3龄幼虫Ld GSTe1基因表达先下降后上升,推测该基因参与舞毒蛾解毒应答。  相似文献   

10.
铜、镉胁迫对舞毒蛾排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重金属铜、镉污染胁迫下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本文以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铜(Cu,400、700、1 000 mg/kg)、镉(Cd, 1.0、3.0、6.0 mg/kg)处理土壤,用处理后的土壤盆栽1年生小黑杨扦插苗,研究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Cu、Cd不同浓度处理的杨树对舞毒蛾3龄、4龄幼虫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有显著的干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3龄幼虫体内SOD、ACP和AK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下降不显著(P0.05)。而POD和GSTs酶活性变化恰恰相反,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POD和GSTs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升高不显著(P0.05)。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下,4龄幼虫体内SOD、POD、ACP、AKP和GSTs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重金属处理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中、高质量分数Cu、Cd胁迫能显著干扰舞毒蛾幼虫的排毒代谢,且随着幼虫由3龄到4龄的发育,最终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Cu、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排毒代谢干扰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饲喂4-5龄美国白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肠多功能氧化酶受到强烈抑制,饲喂4h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比对照降低50.89%,48h后,该酶活性仅为对照的1/6,酯酶及羟酸酯酶的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饲喂48h后,上述两种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73.58%和56.55%,谷胱甘肽S-转移酶变化比较复杂,饲喂24h后其活性出现峰值;48h后与对照持平,中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转基因叶片对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带根浸根宝埋条处理出苗量最多,地径最大,树高生长最快,可见,三倍体毛白杨埋条育苗以带根浸根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位于北京平谷的5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就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分别比二倍体毛白杨提高24.9%、13.8%、7.4%、31.3%,并且差异基本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纤维性状在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三倍体毛白杨在纤维性状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的重复力分别为0.95、0.91、0.71、0.95,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无性系水平上进行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纤维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一项纤维性状的选择,会同时影响其他纤维性状指标。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与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生长性状作为遗传改良目标,能同时提高纤维长度和长宽比。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异源三倍体形态和减数分裂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毛新杨×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P.tomentosa]异源三倍体无性系综合形态特征为偏毛白杨,部分近于新疆杨(如长枝叶),只有长枝叶、雄花序等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巨大性.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较毛白杨、毛新杨约快8~12h,且极不同步.三倍体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的行为复杂,在中期Ⅰ除了出现三价体、二价体、单价体外,还可见到四价体和五价体;在后期Ⅰ、后期Ⅱ亦可见到较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遗传上属于部分异源三倍体.这些毛白杨异源三倍体表现高度不育,但存在着无性系差异.花粉部分可育三倍体(B302)的存在,为相关的遗传分析及倍性育种实践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转抗虫基因育种是控制害虫发生的有效途径,研究旨在对29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进行抗虫性筛选和抗性鉴定。【方法】通过离体的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株系叶片室内饲虫实验,统计死亡指数及死亡率,用DPS统计软件对两年的饲虫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与结果】把这29个株系的抗虫性分为了三类:饲虫死亡率高于85%的1号、17号、41号、21号、7号、8号、27号、6号、11号定为高抗株系,饲虫死亡率在60%~79%的5号、33号、32号、29号、22号和38号定为中抗株系,饲虫死亡率低于60%的26号、39号、31号、30号、16号、36号定为低抗株系。为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城市污泥在绿化苗木上的施用效果。[方法]以膨化污泥为载体生产了杨树专用肥,研究其在三倍体毛白杨、苦楝、楸树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苦楝胸径、树高、材积平均增加值分别为2.37 cm1、.320 m0、.031 8 m3,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1.54%、28.16%3、5.32%。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291.202、.56 cm,分别比施尿素处理增加11.36%1、0.34%。施杨树专用肥处理的楸树树高、地径最大,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43.75%和17.07%;试验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试验前增加了2.8 g/kg,0.25~1,1~5,>5 mm水稳性团粒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9.1%、33.2%、23.7%。[结论]杨树专用肥可作为绿化苗木的追施肥料,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起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确认经秋水仙碱诱导出的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Carr.×PopulusbolleanaLauche)大花粉在毛新杨雌花上授粉后所得到的后代个体TBT-7是三倍体杨树,对TBT-7及其父、母本(TB11,TB01)、对照(TBD)和三倍体欧洲山杨(Astria)分别进行叶片面积、厚度和气孔长度等项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TBT-7的多倍体巨大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激素对三倍体毛白杨腋芽诱导和增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对三倍体毛白杨腋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S+6-BA0.5~1.0 mg/L+NAA0.05 mg/L作为腋芽诱导培养基效果较好;单一激素对腋芽的增殖不利,将6-BA和GA3配合使用,腋芽增殖效果较好;细胞分裂素是导致植株玻璃化的主要原因;GA3对6-BA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它既能促进腋芽的增殖生长,又能防止和减轻玻璃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130份优良无性系毛白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毛白杨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30个毛白杨无性系为材料,取新鲜叶片,提取DNA,筛选多态性引物,进行ALFP扩增,分析所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利用筛选出的9对多态性引物对130个毛白杨样品进行分析,扩增片段的长度在50~400bp之间,检测到612条标记带,每对引物可扩增出55~80条标记带,其中多态性标记210个,平均多态性条带23.33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34.3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毛白杨的同源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关系,来源相同的毛白杨无性系并没有完全聚在一起。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系谱关系一致。[结论]AFLP标记技术能很好地揭示毛白杨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毛白杨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