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林下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沙棘年龄的增长,沙棘林下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提高;土壤pH值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等化学指标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沙棘林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干扰类型下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在内蒙古根河市选取3种干扰类型的白桦次生林样地的不同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量分析,探究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工条带改造后的白桦次生林土壤pH值增大,火烧后白桦次生林容重增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人工条带改造后显著增高,采伐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样地土壤含水量、速效氮含量最高。不同干扰类型的白桦次生林样地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不同。人工条带改造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土壤综合指数较高,火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土壤综合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洛宁吕村林场一代,二代,三代刺槐能源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荒地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刺槐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刺槐林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通气和水分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化学性质方面,刺槐林地与荒地土壤pH差异不显著,均呈现弱酸性。相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均呈现三代林二代林一代林CK,差异显著。土壤磷含量变异系数比较大,相同深度下,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空间分布有所不同。速效钾的含量分布也呈现不同的规律。树木对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土壤表层与深层土壤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垂直结构变化,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重要环节,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植被和土壤肥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对32年生马尾松林开展不同采伐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大,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皆伐方式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质均随采伐强度增大不断下降,土壤容重增加;皆伐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相似文献   

5.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重要环节,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植被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通过对32年生马尾松林开展不同采伐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大,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皆伐方式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质均随采伐强度增大而不断下降,土壤容重增加,皆伐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相似文献   

6.
对吴起县半阳坡具代表性的草地、沙棘、油松和沙棘油松混交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径主要由粉粒组成,且显著高于黏粒和沙粒土;土壤机械组成中,油松林地最差。2)研究区土壤容重变化较大,随着土层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油松林地土壤容重最大;油松林地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最小。3)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全磷表现规律不明显,土壤速效钾随着土层增加则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钾则在表层0~20 cm土层存在差异,沙棘油松混交林和沙棘林地土壤化学性质较其他林地好。  相似文献   

7.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不同密度的养鸡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空场后的恢复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轮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楠竹林下划分4个面积相等的区域,放养密度依次为0只/亩,200只/亩、300只/亩、400只/亩;比较了养鸡前,养鸡过程中和鸡场空置后,三个时段里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包括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重金属包括铜、镉、铬。试验结果表明:养鸡之后,除全磷、速效磷外,土壤的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随着养鸡时间增长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钾(全钾,速效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幅度越大,空场后的第5个月,除养殖密度为200只/亩的区域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和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以外,其他养殖区域的各指标含量均高于养殖前,说明说明以该试验中200只/亩的养殖密度下,至少空场5个月以上,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养殖;如果养殖密度越大,空场时间应越长。  相似文献   

9.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九寨沟地震不同受损林地土壤理化特征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受损栖息地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的合理性,根据研究区震损程度,分析了各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震损程度增强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震损程度增加而升高,而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降低.因此,应根据不同震损地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1.
大果木莲天然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枝叶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马关县和麻栗坡县的大果木莲天然林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植株枝叶的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林地土壤的pH值为5.7~6.5,自然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林地土壤的有效磷和全钾含量较低;大果木莲植株枝叶中的全磷含量也较低。其研究结果为有效保护大果木莲,特别是对该树种的迁地保护和人工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人工输水影响下青土湖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距水面不同距离、不同土层的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面形成干扰,土壤溶液电导率、全氮、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在距水面50m和250m处达到最大值,较平地距水面距离的各养分最大值向水缘推近了50m;白刺灌丛沙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明显,总体上是表层的养分最高,并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土湖水面的形成,使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上移在土壤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速效钾、电导率间呈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和全氮、全磷、速效钾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长岗山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桉树林(Eucalyptus urophylla)和木荷林(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土壤层次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和吸湿水含量表现为湿地松林>木荷林>桉树林,土壤自然含水量、全氮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湿地松林>桉树林>木荷林,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桉树林>湿地松林>木荷林;(2)在不同林分类型0~60 cm土层下,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有机质差异显著(P<0.05),土壤吸湿水含量、pH、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3)不同土层深度、林分类型与土层深度交互作用下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林农复合经营是一种重要的土地经营方式,合理的林农复合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了了解林农复合经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状况,该研究对江苏省泗阳县的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895’)+小麦、杨树+雪菜、杨树+油菜、杨树+草鸡4种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以及纯杨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杨树林相比,杨农复合经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是不同复合经营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林下间作型杨农复合经营(杨树+小麦、杨树+雪菜、杨树+油菜)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和p H值,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林下养殖型杨农复合经营(杨树+草鸡)虽然也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是会导致土壤容重和p H值升高,土壤孔隙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徐州市九里山建筑垃圾填埋场人工造林恢复植被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恢复样地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密度减小,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水平显著增加。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随植被的生长呈降低趋势,原因可能为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能满足植物根系吸收时,植物根系会分泌一些有机酸来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供植物吸收。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随着植被的生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毛竹林下养鸡对土壤质量及竹林生长的影响,为发展竹林生态养殖及其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分别对林下养鸡和普通栽培管理毛竹林(对照)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养分及林分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与对照林地相比,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P0.05),但明显增大了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P0.05),表明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表层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全钾显著增大(P0.05),但在底层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在表层和底层土壤中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P0.05);林下养鸡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和平均枝下高较对照林分相比较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均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因此,适度开展林下养鸡可明显改善土壤性质,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供肥性能,从而间接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长泰岩溪镇,研究3种养猪污水灌溉方式(浇灌法、开沟法、自排法)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养猪污水通过浇灌法和开沟法引入林地后,土壤通气持水性提高,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有效改良,但自排法使土壤通气持水性变差; 3种方法污灌后,土壤全氮基本持平,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分别提高25. 62%、37. 52%、327%,而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p H、全磷和速效磷受污灌方式影响较大。理化性质关联性分析表明:养猪场污水改善森林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排序为:开沟法浇灌法自排法,人工开浅沟引流的方式对土壤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武都地区种植的花椒经济林土壤施用新一代绿色环保型"微生物改良剂",测定了施肥前后花椒林地土壤养分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其对花椒经济林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改良剂后,土壤的pH值呈现下降趋势,比施肥前的对照组下降了6.7%;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指标明显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状况,以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内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临时样地和标准样地,采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林下土壤pH,含水量、容重、总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庞泉沟落叶松林地未出现退化现象,为中性偏弱酸性土壤,适宜华北落叶松生长;土壤结构疏松多孔,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试验区土壤总碳、速效磷含量、氮素及速效钾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关系,跟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5,(1):95-100
以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生境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距离河岸越远,容重均值减小,土壤含水量降低。生境Ⅱ土壤物理性质明显改善,持水性能显著提高。生境Ⅲ持水蓄水能力明显降低。2)不同生境土壤PH值总体呈碱性,全盐量变现为"表聚性"。生境Ⅱ全盐总量、有机质明显高于其他生境。随着地下水位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升高。3)相关性分析可知,含水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较为密切。容重与全磷的相关性最大。pH值与碱解氮、速效钾也存在明显的正负相关关系(P<0.05)。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全钾因子、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100.00。因此,选取这几个因子作为该区域评价生境退化特征主成分分析的依据,可为塔里木河中游乃至中国西北绿洲生态保护和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